摘要:语文无疑在任何学生时代,都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如今新课改的情况下,语文学科的重要性更加凸显。语文是一门积累的课程,不能急功近利。因此,要从小学时期就开始重视语文学科的教育和培养,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和成长有着十分巨大的积极作用。如果说数学是其他学科的基础,语文则是这个基础的基础。
关键词:兴趣;德育;艺术教育;主动学习
一、让学生充满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儒家经典《论语》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各行各业的工作者都是只有爱一行才能干好一行,孩子们的学习同样是如此,想想童年的我们,喜欢的科目一定专心,讨厌的科目一定学不好,爱学的东西一定会尽全力去努力弄清楚,即使再苦再累也觉得理所当然,愿意奋力付出。
生活中,工作中我们常常只是相信成年人,只是重视与成人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然而我们忽略掉的是孩子们更需要被赞扬和欣赏,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关注的是成绩优越的孩子,鼓励表扬的仅限于那小部分善于表现的孩子,其实其他孩子更需要我们肯定的眼神,对学生的肯定,特别是对潜能生的肯定,对他们自信心的确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的语文教学中,我一直坚信的是,只要愿意表现、参与,就一定要给予肯定,其实好好观察你会发现,或许你一次不经意的“真好!说得好!”给学生的正能量是多强大,特别是那些平时没有细心关注过的孩子,只是该注意的是夸奖时我们需要找出他的优点。这样老师对学生有肯定,学生对老师才会更多崇敬,学生信任教师了,还怕学生不快乐的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吗?苏霍姆林斯基提醒我们教育工作者说:“记住我们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因此,学生更好的学习的兴趣来源于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
二、德育促高效
德育教育是一项伟大的育人工程,德育是素质教育中学生所必须具备的第一素质要求,把德育有机的渗透到各门学科中,是搞好德育素质的有效方法。我们作为语文老师,必须端正教学思想,要有明确的育人意识,重视发掘教材中的思想因素,调动学生受教育的主动性。因课制宜,真正做到思想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的辨证统一。
利用语文教材培养学生爱国情操。在中国德育的发展一直是伴随着人们的实际生活的,人们通过自身的亲生体验从而聚集了多人的灵魂,形成了当今的中华民族的德育。小学语文课的课文所涉及的德育渗透内容,方方面面无所不有,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科学思想、审美情操……但每篇都有其侧重点。教师只要通过字、词、句辐射,深究课文的内在思想性,使学生由技能的学习提高,直至思想的升华。例如在教《难忘的一课》时,课文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反复出现 ,贯穿全文,每一次出现都伴随着一段故事情节,都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它既是串联内容的主线,又是表达情感的主线。所以,我把理解“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作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我抓住课题“难忘”二字教学,同学们经过阅读课文,认识到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胜利前的五十多年,台湾一直被日本帝国主义占领着,他们不准台湾人民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的孩子们开始学习用祖国的语言来朗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所以,这节语文课对长期遭受统治和奴役的台湾人民及其孩子来说,确实是“难忘”的;而对亲身感受这一节蕴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感情的语文课的学生来说,也是终生“难忘”的,从而激发他们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奋发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发挥艺术教育的作用
艺术是一个时代和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产物,它主要有两方面的解释,其一,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更具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它包括音乐、舞蹈、美术、雕塑、文学、曲艺、戏剧、电影等。其二,指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当然在这里我们说的是第一方面的艺术含义,小学生的艺术教育该如何呢?是不是重要,是不是有必要呢?它对学生的发展与将来的社会生活有益吗?等等,诸多问题答案都应该是肯定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社会关系、需要的是美(即艺术),一事的好坏成败、是非对错都离不开处事人的与世界观、人生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又源于个人的艺术观点(即看事物用明辨的眼光去判断),艺术的眼光看事物,艺术的方法处理事情,是处理事情的最佳方法,然而艺术的形成对一个人来说,并非一朝一夕,艺术教育必须从小抓起,人人抓起,从小学生抓起更是理所当然了。
身为自然界中的一员,我们就有享受大自然的“职责”,一场雨、一阵风、一只飞鸟、一只蛐蛐......都是一种艺术杰作,都是我们需要学习与感悟的,从小学生开始给他们传授艺术,教导领悟艺术是义不容辞的。艺术的教育更是让学生在不断发展的社会中适应社会,引领社会,做社会的开创者,做时代的领导者,将世界带入到音乐一样优美、诗词一样雅致的境界。艺术在小学生的教育中是相当重要的,是不可或缺的,美好的明天必将充满艺术、充满美,艺术教育的地位将越走越高、越唱越响。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适时发挥好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来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四、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给孩子们提供机会。有了机会,人们才能把自己最好的展现在别人面前,同样要想使全体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探求新知的过程中,就须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机会。
1. 提供思考的机会。我们要在教学中多给学生一些学习的“自主权”。首先,在教学内容上,要给学生留有自己探索的余地。教师讲课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少而精当。其次,在教学方法上,要启发诱导,努力为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创造条件。
2. 提供练习的机会。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教学都是为了培养学生学知识,发展智能,形成技能技巧,培养兴趣、态度、意志等,而这些又大多是通过练习来完成的。因此,对于每一节课来说,练习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学到知识,技能得到巩固、发展、深化的重要手段。
总而言之,无论是语文教学、数学教学,还是其他学科的教学,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在课堂上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启发诱导,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日常教学活动中德育教育的渗透、艺术教育的渲染,成为“自主而主动的学习者”,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朝新时代要求的接班人进发。
参考文献:
[1]《建立师生间相互信任关系是教学相长的前提》,高秀琳,《前沿》, 2001年02期 ;
[2]陆明德等主编,《现代中小学艺术教育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3]张世欣. 道德教育的四大境界[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45、 王本陆. 教育崇善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
[4]陈清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
[5]《做一个魅力教师》,赵国忠主编,《最牛的教师》,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