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价值

发表时间:2020/7/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7期   作者:周华慧
[导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的理念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的理念。教会农村孩子预习就是很好的一种语文学习方式,也是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的一种很好的体现。课前预习是学生在课前的一种自主认知活动,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新课预先进行了解、质疑、思考的求知过程。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前预习;价值
引言
        课前预习是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效准备,课前预习的有效设置与开展,直接影响学生对学科自主学习的效果。我长期扎根于乡村小学,通过二十年语文教学实践发现,小学语文经过低年级段学习积累后,语文知识积累逐渐丰富,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和增强。但学生语文课堂学习要有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充分重视语文课前预习,重视中高年级阶段语文课前预习能力和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农村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现状
        我在教学实践中了解到,老师布置课前预习后,学生对此并不重视,认为反正老师上课还要讲,预习不预习关系不大,有的甚至认为课前预习是在浪费时间。有的学生则无所适从,充其量只是读一遍课文,读第二遍课文就没有兴趣;或者教师提出一个要求,学生就读一遍课文,不提要求就不知道读的目标,更没有读的方法,学得被动,读得无力、无味。有的则虽说课文读了四、五遍,可在课堂上读课文仍读不通顺,抄写生字时仍错误百出。预习效果不佳,还会养成做事草率的坏习惯。教师加强课前预习指导,才能实现预期的效果。高年级随着孩子理解能力的提高,课文内涵也逐渐加深,词汇也更丰富,对段和篇的理解要求更高,所以预习更为重要。
二、农村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策略
        (一)重视课前阅读,提高学生对语文教学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古语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语文阅读是理解和感悟教学文本的基础,教师在布置课前预习时,就要强化课前阅读,注意阅读方法的指导。国家实施新课改后,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研究能力,而阅读则是提高这两个能力的最基本前提和方法。(1)小学中年级的语文阅读。小学中年级段,主要指三四年级学段,这个阶段学生语文知识积累已经具备一定基础,但阅读能力还不是太强。课前预习时,就要强调学生对每篇课文阅读提出至少阅读几遍,阅读必须达到字音准确,语句通顺流畅,正确把握阅读的语调语气。教师可以制作课前预习作业单,规定学生阅读要求,也可以利用晨读时间开展阅读小竞赛,检查文本阅读的效果。(2)高年级的语文阅读。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但也有部分学生的阅读还比较欠缺。因此,指导高年级学生语文课前阅读,就要分层布置和分层要求。

不管是阅读能力强的学生,还是阅读能力还有欠缺的学生,都要让学生的文本阅读流畅通顺,正确把握语气语调。指导阅读可用设置“课前预习单”分层强调阅读要求的方法进行实施。
        (二)采用质疑的方法
        质疑法是课堂教学中的常用方法,它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学习思路。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深入预习。如要求他们在阅读课文时先不要读内容,所以先读标题,想一想为什么作者会起这样的标题?带着这样的疑问通读课文,学生的阅读兴趣更能得到激发。又如,当学生看到文章开头很精彩时,要求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样的开头能够吸引读者注意力?这样的开头能否为后文做铺垫?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深入阅读,可深化对文本的理解,也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写作技巧。学生也可以对课文内容进行质疑,并上网查阅资料进行验证,开阔视野,提高自学能力。例如,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的预习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这一课的标题,要求他们思考为什么“精彩极了”又“糟糕透了”?以此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快进入学习状态,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采用感悟的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尤其是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对文章的感悟,培养他们的语文阅读感悟能力,这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和阅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教师要在指导学生预习课文的过程中加强对课文的感悟,要求学生通读课文,然后总结感悟,体会作者的写作巧思,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在《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的预习中,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标记自己感悟较深的内容,并记录自己的体会,以便能更好地理解课文。
结束语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知识更新的周期愈来愈短,学校教育不可能完成传授知识的任务,只可能教给学生最基本的、起码的知识。大量的新知识靠学生走向社会后,在工作过程中根据需要去自学。因此,农村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开始培养自学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预习正是过渡到自学的必要步骤。
参考文献
[1]吴朝君.浅谈小学语文的课前预习[J].基础教育论坛,2019(22):4-6.
[2]张金福.小学语文当堂达标检测的类型与实施策略[J].甘肃教育,2019(14):68.
[3]刘瑞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优化与创新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13):104+1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