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课程改革标准的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学要实现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思维能力、写作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的综合提升,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关键就在于实现对小学生的兴趣引导,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切入点,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文章就主要围绕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一课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兴趣;激发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兴趣为引导,实现语文课堂导入活动、课堂组织形式、教学评价方式方法的创新。以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为主阵地,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互动式、引导式和趣味性的语文课堂,[1]打破传统僵化的语文课堂模式,真正的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从而实现学生语文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
一、精心设计课前导入环节
在组织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重视课前导入环节的精心设计,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采取多元化的导入方法,能够在课堂开始之初就抓住学生的眼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让学生能够有兴趣和欲望来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探究和学习。[2]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在学习《难忘的泼水节》这节课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就可以利用生活导入的方法,让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最难忘的一个节日,并且说明理由。有的同学回答是春节,因为过年非常热闹有许多好吃的,有的同学则回答是儿童节,因为有好看的儿童表演节目还可以收到儿童节的礼物。同学们纷纷踊跃发言,这样既调动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同时还能够同生活实践相结合,启发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通过设置有效的课前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适时的提问同学们“大家知不知道少数民族都有哪些节日呢?今天就带领大家来见识一下傣族的泼水节。”这样可以自然而然的完成新课导入,让学生怀有极大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去了解新课内容,更好的体会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这个泼水节。
二、创新语文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不断的创新语文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打破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学的僵化课堂模式,采取互动式教学、游戏教学等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实现对课堂教学内容兴趣的延伸,打造趣味课堂。
[3]就比如,在进行小学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要改变以往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在学习完《春晓》、《村居》、《山行》、《小池》、《望庐山瀑布》、《静夜思》等的古诗词之后,教师就可以组织一个小小的课堂互动游戏,借助于多媒体来播放相应的景物图片,如春天鸟儿站在枝头唱歌的图片、炊烟袅袅的村居图片、蜻蜓立在莲花花苞上的图片、壮观的瀑布图片、诗人对月思乡图片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来解读图片传达的意思和内容,回忆所学习过的古诗进行一一对应,可以分小组进行抢答。通过这样小小的互动游戏,既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和积极性,又能够帮助学生回忆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并且进一步深化对古诗内涵的理解,可谓是一举多得,能够极大的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三、优化语文教学评价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需要优化语文教学评价方式方法。教学评价作为教学实践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有效的教学指导和评价能够激发学生长久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就比如在学习完《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这些优秀的中华神话故事之后,教师就可以推荐学生来进行中华神话故事集《山海经》的阅读,并且举办周一次的故事创新大赛,给学生们提供平台进行阅读成果的分享和交流,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将学生的阅读任务完成情况和阅读表现纳入到语文综合教学评价体系当中,有助于实现对学生全方位能力以及素质的考核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注意用鼓励的态度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信心,让学生积极的来分享自己收集的神话故事,这样可以让学生形成持久和内在的动力,真正的将学习兴趣转变为学习爱好,进而发展为学习习惯,[4]为学生今后的健康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从课前导入、课堂授课以及课后评价这三个方面入手,实现导入设计、课堂组织形式以及评价方法的创新,不断优化和调整教学方案,探索更多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兴趣引导策略,最终实现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能力及素质的同步提升。
参考文献:
[1]王芸.浅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农家参谋,2020(11):244.
[2]张昌法.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当代教研论丛,2020(04):41.
[3]谭学龙.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课程教育研究,2020(12):40.
[4]蔡金秀.小议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兴趣[J].课程教育研究,2020(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