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重要性
1.激发想象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期间,学生的创新思维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如在语文课文教学中,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特点予以启发,引导小学生对课文内容发挥充分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的语文教学对激发学生想象力具有重要作用。
2.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语文课文中多将课文内涵潜藏在文章深处,学生需要根据自身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体会课文深层的含义。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特的创新能力有助于其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思考,提出质疑并加以分析总结。基于长期的创新思维,学生不仅对语文课文内容有了深入理解,对其他学科问题的认识也会有很大改进,可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助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策略
1.营造学习环境
小学素质教育强调的是让学生主动、积极、尽可能地全面发展。这是对应试教育不足的革新。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自学兴趣,自学动机,自学需要等学习心理品德基础上的,显然,学生不是强迫的学习,教师不是对学生进行灌输性的教学,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对小学生来说,创新能力的习得,通过说教、灌输等途径是不可行的。教师必须创设符合创新素材的情境,就像是想让新苗幼芽生长,就必须营造适合它成长的土壤一样。如教《回声》一文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文字图像、声音的同步组合,使学生感到新奇,激发学习兴趣,接着设置悬念吸引学生。回声是怎么回事呢?学习4、5段时,用屏幕展示青蛙妈妈投石击水,水的波纹,然后学生自己动手用水盆石子,做一做投石击水的实验,看一看水波的传播情况,学生感到很新鲜,很刺激,很开心,从而就形成了好的心境,主动地去学习。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的自觉性自然就高,这种积极性就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追求。
2.典范激起创新的高潮
自学方法是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的重要前提。应对学生授以 “渔”,不应是授以“鱼”。有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知识是血肉,能力和方法才是灵魂,知识和方法相比较,方法更容易成为能力,便于发挥潜在的创造力。”这段论述很精辟的说明了方法的重要性。如教学《乌鸦喝水》,在讨论“ 乌鸦为什么喝不着瓶子里的水”这个问题时,大多数学生认同文中的 “瓶子里的水太少,瓶口小 ”的定论,有的学生说:“因为乌鸦的嘴不尖,也不长,要像吸管那么长不就行了吗?”有的学生说:“乌鸦太胖了,头大,伸不进去。”孩子们这天真的话语,想想确实有一番道理。我感觉孩子们的这些异想天开蕴藏着创新的“嫩芽 ”,这“嫩芽 ”需要加倍的爱护、培育。所以,这时便趁热打铁,及时表扬并鼓励了他们,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指出机遇总是偏爱那些善于动脑的人,相信我们班会出现更多、更好的思考及解答,从此学生创新欲望高涨。班上结出了一個有一个丰硕 “ 成果 ”。
3.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出了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积极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要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小学阶段学生思维处于不断发展阶段,还未能进行成熟的思考,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指导,但变指导为讲授,直接把老师思考的结果告诉学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挖掘自己的潜能,养成良好的学习思考习惯,保持好奇心,教师积极鼓励,让学生在主动表达中获得成就感,学会不断提出新问题进行思考,开拓思维,获得新的结果。
4.创新教学方式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学生真正融入课堂,对学习内容有自己的真实体验,学生感受到创新思维能力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考虑学生自由思考探究的环节,同时要立足于小学生阶段的学情,设计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要创新不同的导入形式,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教师要让学生走进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训练学生思维。教师对知识储备和学习状态不同的学生,分层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让不同的学生获得创新能力提高的机会。
5、鼓励质疑与培养学生批判求新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是教师一贯的做法。而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教师还应该教会学生学会质疑,敢于质疑,在质疑中运用变式思维,从不同角度、尝试用更多的方法进行思考,从而批判的接受新知识。例如我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讲到邱少云身上着火了,一团烈火把他整个包住。一个学生马上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故事不可信,因为我爸爸说了,手雷只要一着火马上就会爆炸,邱少云烧了半小时都没爆炸。”顿时,教室里热闹起来,有的说可能是火没有烧到手雷,有的说说他身上没带手雷,还有的说手雷有一定的着火点,没有达到着火点温度是不会爆炸的……。学生在质疑和解疑的过程中,我看到了批判和求新的火花在燃烧。只有在不断的质疑和解疑中学生的思维才会更加灵活,汲取的知识面才会更广。学生的方法多种多样,而且都能传递信息。这样如此层层深入地进行质疑问难,不但使学生懂了课文,而且还能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总结
众所周知,除了课堂活动,评价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评价不仅是关注学生学业上的成绩,它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体不同的发展需求。每一位小学生都是具有独特性的个体,因此,对于他们的评价也就千差万别,它必然会影响着他们学业的进步与其他方面的发展。故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教师要“因人制宜”、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措施,给予不同向度的评价。这些使学生兴趣盎然,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保持对数学科目的兴趣,积极探索,主动创新,并使这种创新常态化。
参考文献
[1]温巧芳.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21):273.
[2]赵志新.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外交流,2018(1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