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深入和实施,我国教育教学的创新受到了越来越大的重视,而小学教育作为教育阶段的基础阶段,其创新教育同样受到了重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们积极地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因为创新教育对教育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小学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的主要内容,把创新教育有效的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也是一种很好的举措,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方法做了深入的分析,望可以为创新教育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教育;实施方法
小学语文作为整个教育的基础阶段,对小学生的健康发展以及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树立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也是一门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思维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呢?
一、合理设置教学情境
实施教育创新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然而,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则需让学生具备求知欲望,这一条件是学生进行积极想象和创造的基础。小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密切相关,需要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少感人的故事,要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情境,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所以,教师便要对以往的教学理念及内容进行转变,通过适合的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主观能力。例如,在《群鸟学艺》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适合实施创新教育的情境。即,在正式上课前,教师可以为学生精心挑选鸟类的图片。在课堂教学导入环节,教师可导入相应的故事情节。对学生说“我今天为同学们找来了很多鸟类的图片,学生们猜一下这些鸟的名字叫什么呢?”学生会相继的说出自己知道的鸟的名字。在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以后,教师可为学生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图片,学生一下将注意力全都放在教师所展示的图片上,由此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的激发。这时,可再向学生发问,这些鸟去跟凤凰学艺,同学们猜一下,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这时学生们会对这个故事情景产生好奇,这样学生的求知欲望就得到了有效的激发。
二、培养学生创新理念
兴趣是学生本身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形成的重要条件。人在对某一事物形成强烈兴趣的时候,便会集中注意力,与此同时,以此事物为主,积极的展开思考和分析,由此也会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加强重视,提高重视度。例如,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如果可以充分的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那么学生便会积极的进行阅读学习。
再如,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教师可先引导学生以某一题目为主,来展开讨论或者是结合题目让学生讲与此题目相关的一些故事,之后在教师的辅助下,让学生产生对写作学习的兴趣。
三、通过评价强化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属于创新教育中的主要目标,在实施语文教学时,教师需对学生加强引导,课堂评价就是引导的最好时机。现时期情况下的课堂评价,从传统的以学生学习成绩为主转变成对学生情感态度、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及知识能力等的综合性评价。所以,教师需提高对评价过程中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视,提升学生创新的积极性,由此才可以让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在现实评价过程中,教师还可从学生心理层面来进行分析,想要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需要构建人性化的评价,如果评价太过刚直,会挫伤学生的创造欲望。所以,在具体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主要以赞扬和激励的方式来进行评价,如此才可以把评价原本的激励作用进行有效的发挥。例如,针对学习差的学生而言,教师可多多的鼓励学生,发现这些学生的优点,以优点当作着手点来鼓励他们。但是,在具体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还需结合个体差异性,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而言,教师在鼓励完以后,可适当性的指出其存在的不足,由此可防止学生因鼓励而产生骄傲的情绪。
四、促进学生形成质疑习惯
科学发展是在不断质疑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而实现的,所以教师们需引导学生不断的进行大胆质疑,由此,学生们才可以从内心深处对问题形成求知的欲望,这样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才能得到发挥。在培养学生养成质疑习惯期间,教师需着重从下面几点来进行。(1)课前质疑。在课前预习环节,教师可引导学生实施合理性的质疑。例如,教师在讲解《詹天佑》一课前,可引导学生在预习的时候,针对人字形铁路,质疑其到底是什么形态,由此学生才可以结合这一疑问进行思考和探究。(2)课上质疑。针对《詹天佑》一课来说,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除人字形铁路,还可用什么方法来解答这一问题。在此情况下,教师可让学生大胆自由的质疑。(3)课后质疑。有些教师觉得,课后只是让学生对课上知识进行巩固,并没有质疑的东西,然而实际上并非如此,教师可让学生依据所学内容与生活实践来质疑,由此便会有新的问题出现。这一环节的质疑,便是对课上知识的升华。
总体而言,在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对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有重要作用。创新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大量的创新型人才,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有教育创新的意识,依据学科的实际特点,选择最为适合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形成,进而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琴芳.基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实施探究[J]新课程(上).2017 (2)
[2]杨牡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探究[J]小作家选刊,2017(30)
[3]曹国露.探索小学语文深度学习新路径[N].语言文字报.2020-05-08 (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