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孙志敏

发表时间:2020/7/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7期   作者:孙志敏
[导读] 自信心是人成长中的重要品质,是一个人性格以及素质的集中反映
        摘要:自信心是人成长中的重要品质,是一个人性格以及素质的集中反映。在幼儿时期,幼儿的心智尚未健全,此刻是最佳的培养自信心时期,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切实加强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这一话题展开分析,希望给相关人员一些思考。
关键词:幼儿教育;自信心;自我价值

        引言:幼儿教育是人开始接触教育的起点,如果能在这一时期着重加以培养,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幼儿的成长,推动幼儿的综合素质提高,使幼儿明确自我认识。要想使幼儿的自信心得到有效培养,就需要幼师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积极采取多种方式,与家长加强沟通和联系,通过协同合作,帮助幼儿得以树立自信心。
1.幼儿自信心培养的重要性
    自信是一种重要的自身评价结果,是人基于自身个性心理、社会角色的自我评价。自信心的培养,能提高人对事物的信念,促进了人的成长和进步,是想要取得成功不可缺少的心理特质。自信,是能让人坚定信念,成功到达彼岸的船只。幼儿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是民族振兴的重要力量。因此,应切实强化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自信心强的幼儿将会更加主动参与到各项活动之中,擅长并乐于与人交流,敢于挑战自己,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具有良好的生存、适应能力,这也说明了自信心对孩子的重要作用。幼儿自我意识的强化,提高了幼儿的心理素质,促进幼儿的健康、个性化发展。同时,在幼儿阶段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将会在潜移默化之间对孩子的生活、学习产生巨大的影响,推动孩子的后续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1]。
2.幼儿自信心培养具体方法分析
2.1营造培养环境
        儿童处于幼儿阶段,心智尚未成熟,对世界也懵懵懂懂,在这一时期,幼师是儿童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触到的人,也是其崇拜和模仿的对象。教师的行为、习惯包括语言都会给儿童留下深刻的影响,一旦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处理不当,将会在很大程度上磨灭儿童的自信心,不利于儿童的成长。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鼓励为主,引导儿童学习,而不是一味呵斥学生,使儿童丧失学习的主动性,要针对每一个儿童的独特个性加以分析,站在儿童的视角中,去解决教学上的问题,这样能在很大程度上使儿童感受到尊重和理解,提高儿童的自信心。
        例如,针对儿童个性的不同,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果儿童的性格较为内向腼腆,不爱说话,也不爱参与活动,这样的学生教师要格外给予关注,通过语言鼓励和一些行动上的指引,获得学生的信赖,帮助学生正确树立自信心,勇于打破自己,加入到各种各样的活动中来,同时,要多给这类学生表现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参与活动的快乐,推动学生更加自信,促使学生更具主动性,学生在活动中可以加强与其他学生的交流,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健全,在良好环境的熏染下,自信心得到极大程度上的提升。教师在教学中切忌急于求成,焦躁不安的心态,用否定的态度看待学生,在言语中不可过多苛责、批评,导致学生更加不敢说话,养成自卑的心态。针对一些活泼好动的学生,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树立起了自信心,应加强其规则的培养,使他们认识到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并且通过将其设置职务,使学生获得极强的荣誉感,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得到满足的同时,还可以参与到班级纪律维护和组织活动中来,发挥自身的模范作用,在保持自身自信心的基础上,带动其他同学树立自信心。
        通过环境对人产生的影响,建立出自信的班级环境,加以教师引导,使每名学生都能得到自信心的提高。


2.2感受成功体验
        在幼儿时期,学生如同一块璞玉,尚待教师加以雕刻,使其茁长成长,成为在社会中发挥作用的“美玉”[2]。幼儿自信心的培养,需要多种方式进行。因此,建立在言语鼓励的基础上,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到各种活动之中,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自信心的培养。可设置一些动手体验类的活动,学生可以通过完成活动,在成功的喜悦中得到自我的肯定,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有效激发。
        例如,通过对学生加以观察,可将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筛选,积极带领他们进行一些涉及到动手的游戏中。剪纸画、折纸这类活动都较为适合。折纸活动相对较为简单,被幼师所广泛应用。例如,幼师可指导学生进行纸飞机的折叠,在学生完成后,可将纸飞机逐一试飞。在这过程中,幼师应针对每一个纸飞机进行点评,称赞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充分得到认可,以达到自信心树立的目的。同时,观察到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在活动的选择上可向运动类活动倾斜,针对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可挑选一些相对简单且危险度较低的活动,例如,橄榄球、跳绳游戏等,通过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幼师可针对学生身体素质的不同,制定合理的目标,学生在完成目标的情况下,积极挑战自己,在成功中收获快乐,幼师在此时应积极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夸奖,使学生能够在心理上对自己产生认可,给予自身肯定评价,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自身的自信程度。
2.3发挥幼师爱心
        幼儿阶段的学生时间主要集中在家庭和幼儿园,因此,要想提高儿童的自信心,要从家庭和学校两方面入手,强化家长与幼师的沟通和联合。幼师在引导学生的基础上,同样应对家长加以答疑解惑,使学生能在家庭和学校的双重培养下,自信心得到稳步提高并保持下去。幼儿教育中,自信心的培养最先要做的是让学生感受到被需要以及来自家庭和园区的关爱。建立在良好的家庭、幼儿园氛围中,学生才能明确自身的价值,有利于自信心的培养[3]。爱心是每一名幼师都需要具备的基础职业素养。幼儿知识在强调传道传道受业解惑的同时,应注重在教学过程中爱心的传递。让学生感知到自己是被需要、被关爱的一员,强化学生的自我认识,得到学生自信心的树立。例如,幼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耐心程度,强化自身的肢体动作,多对学生采取亲一亲、抱一抱的举动,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喜欢,从而得到被需要的体验。同时,也能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样的行为举止是老师所喜欢的,可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学生在肢体接触中感知到明确的正面情绪,自信心也逐渐得以培养。
2.4加强与家长交流
    经过上文分析,学生自信心的培养离不开幼师、家庭、社会的多方面共同努力。如果说学校是学生培养的主力军,那么家庭的培养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要知道,家庭环境因素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行为以及性格,家长在儿童自信心的培养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幼师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及时告知学生在幼儿园的具体情况,使家长能增加对幼师的信任度。同时,通过对家长的教育方式进行了解,结合学生的情况,予以家长相关指导。在教育中要强化家长对孩子问题的客观处理,相信孩子,积极鼓励孩子,使学生能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树立自信心。幼师开展相关家访工作,与家长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家长的教育方式,亲自指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讲解一些亲子互动的方式,并且针对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予以改正,使家长能充分发挥对孩子自信心培养的作用。
结论: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幼师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职责和目标,结合实际情况,基于每个幼儿的特点进行分析,重视对幼儿知识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在每个环节的设置都要综合考虑是否会伤害幼儿的自尊心,并且观察幼儿对哪些环节更感兴趣,可在该环节中将自信心的培养融入进去,使自信心培养工作的效率很高。
参考文献:
[1]赵娟.新时代幼儿教育中幼儿自信心的培养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0(09):120-121.
[2]陈银霞.幼儿教育中自信心的培养途径探析[J].名师在线,2020(07):61-62.
[3]龚芳琴.论幼儿教育中幼儿自信心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20(02):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