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在他的教育思想中明确指出生活就是教育,从某种程度来看,生活也是一种教育,利用生活进行教育的过程中,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发挥教育的优势。因此,开展教育活动时与生活的点滴相结合,才能够被称之为真正的教育。为满足幼儿的各方面需求,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时,与幼儿所掌握的知识与生活经验相互融合,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幼儿参与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关键词:陶行知;幼儿美术;创造思想
一、明确美术教育的核心
兴趣是美术教育的核心,也是幼儿最好的老师。第一,教师可利用情绪感染幼儿,激发幼儿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在平日的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可能保持高涨的情绪,选择具象化、生动的语言感染幼儿,提高幼儿的主观能动性。第二,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在幼儿进行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幼儿更多鼓励,尤其是能力有限的幼儿,教师应给予更多爱心与耐心,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逐渐对美术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第三,在教育评价的过程中,幼儿创作热情的主要来源就是具有鼓励意义的评价。教师应积极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激发幼儿创作的积极性。因美术教育与开放的创造性思维空间有着必然关联,若保证美术活动不脱离创造性思维,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外在物质环境,以及各种创作的材料,幼儿敢于大胆发挥自身想象进行自主创作。教师将主动权教给幼儿,在有需要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引导,最大限度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二、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陶行知先生曾经用松树与牡丹花举例,分析幼儿的个体差异。因牡丹花与松树未来发展的趋势不同,在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气候与肥料额不同。若将牡丹花的肥料用在松树上,则会过于肥沃不利于松树的成长。若将松树的肥料提供给牡丹花,则会出现营养不良的后果。在培养植物的过程中应充分明确不同植物的习性与需求,有针对性的对其提供营养。幼儿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亦是如此,教师应充分明确到每位幼儿的个性特点,结合幼儿的特征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考虑幼儿的实际需求,尽可能的对教学活动进行丰富,采取全班性指导、小组内相互指导、个体指导等模式。尽管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面对全体幼儿,但因彼此存在差异,为使每位幼儿都能够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教师根据其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帮助幼儿找到最佳的学习方法。
三、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
陶行知先生认为单纯的对幼儿进行知识灌输,这样的教学方法难以培养幼儿创造精神,甚至还会产生厌烦心理,影响幼儿后期的学习与发展。素质教育的灵魂就是创造,也是教育教学追求的根本目标。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不受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在美术教学中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将废旧材料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创造性的开展美术实践活动。为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可对幼儿进行引导,将废旧材料运用到美术作品当中,将各种生活当中的废旧材料变为具有艺术气息的美术作品。当幼儿对于这项实践活动产生浓厚兴趣后,才会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在学习中,兴趣与爱好尤为重要,应根据幼儿的需求丰富教学方法,满足幼儿的需求。
四、营造丰富的物质环境
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时,教师应为幼儿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
为幼儿提供独立创造的空间,使幼儿在自由的空间当中进行创造。结合幼儿的年龄与性格特点,为幼儿提供种类丰富的生活材料,为幼儿的创造提供物质基础。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必定会运用到大量的材料与绘画工具,这也是幼儿进行自主创造的过程。因此,采取多层次的材料,帮助幼儿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方式,并发挥材料的作用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生活化的材料更加贴近与幼儿的日常生活,运用自己所熟悉的材料进行创作,帮助幼儿将自己的审美情趣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多变的材料能够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满足幼儿的好奇心理,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五、利用生活进行教学
将教育与生活相互融合,利用生活当中的点滴小事,对幼儿进行思想与行为方面的教育。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应为幼儿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氛围,提高幼儿参与美术教学活动的兴趣。另外,在培养幼儿对美术的鉴赏能力时,教师可带领幼儿走出课堂,感受大自然。根据教学内容与天气情况,将安全作为前提基础,带领幼儿走出教室观察室外的天空、白云、花草树木。教师还可利用生活当中的各种事物,在美术课堂中组织小游戏,通过趣味性的游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绘画知识与绘画技巧等,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活动,不仅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幼儿的参与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师所讲解的的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六、运用“做学合一”法
满足生活实践中的各种需求,是陶行知先生认为的终极教学目标。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秉承的“多动手、多实践”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通过动手操作满足幼儿的需求。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通过实践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改变以往单一化的授课方式。在动手操作时,从某种程度来看,所运用到的材料能够决定幼儿“做”的水平与质量。种类丰富的材料能够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使其主动投入其中积极参与创作。教师可充分利用大自然中丰富多彩的物质条件,例如树叶、花朵、是头等,利用天然材料进行美术创作,鼓励幼儿大胆发挥自身想象,创作出独一无二的画作。
七、结语
综上所述,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当中,明确指出尊重幼儿个体差异的重要性,应采取多元化的实践活动,使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并将学习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当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因此,在“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背景下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着重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灵活运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定期与家长交流互动,选择最佳的教育方式,培养与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幼儿美术创造力培养[A]. 章久红.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C]. 2019
[2].在美工区作品展示活动中提升中班幼儿主动参与度的实践[A]. 殷泽慧.2020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卷三)[C]. 2020
[3].家园共育策略对幼儿教育发展的作用[A]. 黄丹.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C]. 2019
作者简介:沈静忆(1993-01-09),女,汉族,籍贯:江苏太仓,当前职务:幼儿园教师,当前职称:幼儿园二级教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