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偏食如何应对

发表时间:2020/7/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7期   作者:傅佳萍
[导读] 俗话说:“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
        摘要:俗话说:“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也就是说,良好的习惯是可以通过教育来实现的。幼儿期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应该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行为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充分了解幼儿个体特点;创建潜移默化的环境氛围;巧用激励机制;给幼儿设定适当的期望
值;与家长密切交流。
关键词:幼儿园;偏食;教育
        自工作以来,我个人感触深刻的是孩子们的饮食问题,经常看到的一个现象:孩子们把不要吃菜挑在中间的垃圾盘中,几乎每天都有。对于孩子们这样的一种表现,我尝试了很多做法,比如餐前介绍菜品、讲故事等等,激起孩子们的兴趣。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时间短暂,都不是特别的明显。这一下子就难住我了,到底怎样才能让这些小家伙们爱上吃饭不偏食,任何食物都愿意去尝试一下呢?所以教师一定要善于观察幼儿的饮食习惯,掌握每个幼儿的具体情况。
        一、逐步添量法
        看着前面满满当当的饭菜,孩子们往往会产生畏难情绪,尤其是他们不太饿的情况下,饭菜盛得过多,也会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因此,在给幼儿盛饭时,先要留有余地:小班孩子年龄小,自理能力较弱,教师帮忙盛,由教师控制量;中大班孩子能力变强,可让他们自己尝试盛饭菜,自己控制好量,吃多少盛多少。这样,幼儿会很轻松地吃完一碗。然后,教师及时给予鼓励:“真棒!再盛点吧!”“今天,你吃了两碗,真了不起。”在老师的反复鼓励下,幼儿的食欲就会被激起,达到逐渐增加饭量的目的。
        睿睿小朋友初来幼儿园时,她妈妈告诉我说:“在家吃饭时,不爱吃蔬菜。”果然,在幼儿园每次吃饭时,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不要吃的蔬菜一根一根的挑出去,有时候吃八宝饭还会把不要吃的豆子一颗颗往外挑,导致速度很慢,每顿饭都吃到最后。针对这一情况, 我就尝试了“逐步添量法”。先给她盛一点菜,并悄悄与他约定:“今天,把这一点菜吃了,老师会奖励一个你最喜欢的贴纸哦。”我成功了,并且在班上表扬了他,他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就这样,每天加一点,他慢慢就对吃蔬菜也没有那么不情愿了。
二、实际体验法
        顾名思义就是自己亲身实践体验,至于对象就是教师和幼儿一起,因为一起更有话题,有自己的感受,才可以和孩子近距离地交流。进餐中,我发现有一大部分幼儿不喜欢吃萝卜、青菜、茄子、南瓜等一些蔬菜。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我就想到让孩子们亲自体验种植,制作过程等,刚好在班本主题下我们自然角种植区种植了青菜开展研究历程。孩子们在阳台自己播种照顾种子宝宝,观察记录,经过浇水、施肥,晒太阳种子宝宝们发芽了,孩子们高兴的跳了起来。之后经常去观察,给种子宝宝们补充水分。在我们的精心管护下,菜苗终于越长越大,慢慢地长成一株株可爱的小青菜了,孩子们很有成就感。当青菜成熟时,我们把收获的青菜带回学校小厨房,我们一起择、洗、搓菜叶,再给孩子们讲讲吃青菜的好处,还让幼儿观看学习和参与制作炒青菜的全过程并品尝香喷喷的青菜。在进餐时,幼儿们各个吃得津津有味,就连平时不爱吃青菜的然然小朋友也吃得不亦乐乎。我走过去问他:“青菜好吃吗?”“好吃”他满足的看着我对我说。“为什么好吃呀”我继续问,“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种,自己炒的青菜,所以最好吃”。

同样的食物,当孩子自己参与了,他就会感觉不一样,会愿意去尝试去喜欢,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多给孩子自己动手,表现的机会,慢慢改变对一些不喜欢的食物的印象。
        三、角色想象法
        幼儿期孩子们各方面都处于发展中,情绪极不稳定,易受大人情绪感染。因此,教师可以用积极的情绪让幼儿想象成自己心中的崇拜的对象,激发幼儿的战斗力和食欲。班里有一部分幼儿不喜欢吃木耳。面对这些幼儿,我会神秘地对他说:“你一边吃木耳一边还能听到木耳咯吱咯吱地为你唱歌呢!”面对食欲不佳的幼儿,我会认真地对他说:“你这个勇敢的奥特曼,快吃吧,补充能量才能打败怪兽。”孩子们瞬间就会把自己真的想象成了奥特曼、超人等等,吃饭积极性变强了,胃口也跟着变大了一些。用角色想象的代入,用积极的情绪感染他们, 能激起幼儿主动进餐的愿望,有效地改变了一些幼儿偏食、挑食的习惯。
        四、贴纸奖励法
        本学期实施了午饭光盘机制,午餐光盘即可敲一个大拇指印章(汤因人而异,可不喝完),每周集满4-5个大拇指,就可以兑换一个小奖励品,都说买的没有奖励的好,值得炫耀,奖励品对孩子们的诱惑力还是挺大的虽然都是些很廉价的小礼品,但对于孩子们却激起了他们十足的动力去争取,所以当这个方法实施之后还是有一定成效的,光盘的人数明显比以往增加,部分孩子为了争取光盘也会去尝试他们不爱吃的菜,慢慢对那个菜也没那么排斥心理了,对于原来不爱吃的菜也有了改观,甚至发现美味之处。当然对于做出努力,但最后没有拿到奖励品的孩子我们也会做出鼓励,肯定他们的进步,让他们继续保持。
        五、家园沟通法
         学校每周菜谱公示,让家长及时的了解学校伙食,并与之做到互相学习借鉴,在家也能营养均衡搭配改善孩子的偏食问题,设立家长开放日或家长幼儿共进午餐体验日,是幼与家长进行沟通的一个重要窗口,同时也可以更好的更具体的,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对孩子们有新的认识,从而提高家长主动配合的积极性。为此,设立定期向家长开放生活活动,家长在看到孩子的整体发展后,才能更客观的看到自己孩子的不足,这样,他们就会主动找老师交流。小雨妈妈感慨地说:“原来小雨吃饭这么有规矩,饭前会主动洗手,耐心排队等待,盛饭菜也是有模有样的,像个小大人,完全不用操心。和家里完全两个表现,家里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动作懒散。有时还哭着吃饭,弄得我是身心疲惫。看到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我对他刮目相看啊,看来有多给孩子们自己动手表现的机会,多多鼓励他们,在家也要学学老师讲究一下方法。”
        在教育工作中还发现一些孩子的吃的食物种类很少,因此很多食物他们会不愿意尝试。所以在家庭环境中,家长应该从小给予孩子多种不同食物的选择,不要只给他们吃你们认为健康的食物,简单的说,在没有危害的前提下,让孩子多去吃,不要过多担心与安排,让孩子从小就接触到不同的食物,挑食,偏食的现象自然就会减少。
        综上所述,要针对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做到因人而异让幼儿慢慢改善挑食偏食的习惯。
参考文献:
[1]李加红.浅议对幼儿良好进食习惯的培养[J].学知报.2011(02)
[2]李洋.幼儿偏食习惯如何纠正[J].中国教育报.2014(11)
[3]王鹏杰.幼儿一日生活习惯培养中的“脚手架”[J]家长/学前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