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民间体育游戏指导初探

发表时间:2020/7/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7期   作者:陈冬梅
[导读] 民间游戏种类丰富多样,深受地方人民的喜爱和追捧
        【摘要】民间游戏种类丰富多样,深受地方人民的喜爱和追捧,不仅仅是过去一代人的生活娱乐方式,也是现代人的回忆。通过挖掘民间游戏资源,在幼儿园创设本土化、儿童化的教育发展环境,丰富幼儿园教学课程。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游戏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游戏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游戏的创设不仅仅需要有趣,也需要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以及依靠幼儿的已有经验的条件上建立并且不断的发展变化。本文以中班幼儿为主体,探究体育游戏在中班幼儿户外活动中的运用,丰富幼儿民间体育游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班幼儿;民间体育游戏;指导
一、民间体育游戏概述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的教育建议中指出,“带幼儿观看或共同参与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民间游戏作为历史劳动人民的产物,存在于大社会中,它贴近幼儿生活,是幼儿能够直接观察并接触到的东西。它的艺术形式生动活泼,表现出质朴无华而又大胆、鲜明的创作思路,使得劳动人民的情感在创作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正是这种没有固定技法,不需要太多技巧,不受材料限制的民间艺术,给了幼儿更多更大的想象创造的空间。本文以民间游戏为例,民间游戏也属于闽南游戏的类型,虽然研究材料较少,但是通过探索,也能够挖掘出许多趣味性游戏,教师作为幼儿了解、学习民间游戏的重要“媒介”,就应该将优秀传统民间游戏活动应用到幼儿园的各种活动中来。
二、中班幼儿民间体育游戏开展原则
   (一)本土化教育性原则
        教师选择游戏内容时既要关注民间游戏资源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民族精神,选择具有民族代表性的游戏,更要站在幼儿的视角,挑选出适宜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符合幼儿兴趣的活动。在对民间游戏进行筛选时,应依据幼儿的发展特点与已有的经验,选择具有适宜性和发展性的活动内容或活动形式。张学门指出,“生活即教育”“行为即课程”,民间游戏不仅存在于生活中,而且具有操作性,能够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也正因为民间游戏贴近生活,才能够更好的调动幼儿关注活动内容的积极性与兴趣性。所以进行内容选择时,在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兴趣的基础上,选择有助于拓展幼儿经验、促进幼儿各方面发展,遵循本土化教育性原则。
        (二)丰富创新性原则
        想要将民间艺术活动有效应用于中班幼儿户外体育活动中,只对活动进行照搬照抄,是不可取的。教师经过层层筛选出的民间游戏,也存在不适宜的因素。对于幼儿来说,复杂的游戏活动起来就相对困难。在笔者对中班幼儿户外体育活动进行观察的时候发现,不是所有的民间游戏都能够适用于中班幼儿,融入于体育活动当中的。例如《斗鸡》游戏,要求两名幼儿组合形成对手形式进行比赛,要求一脚上翘用手拉成三角形,接着和另一方进行碰撞,谁先摔倒谁获胜。这种民间游戏形式并不适合中班幼儿,中班幼儿年龄较小,攻击性行为表现较强,利用这种游戏方式容易让他们产生争执和冲突。因此教师在对民间游戏进行选择的过程中,要学会丰富和创新,丰富民间游戏种类,创新民间游戏类型,尽可能地筛选和进行改编,如此一来才能够丰富民间游戏的内容,创设出能够让幼儿喜爱的民间游戏。
        (三)环境民间性原则
        环境对幼儿来说起到了一种隐性教育的作用。将民间游戏融入中班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也要注意环境创设。区域环境的创设不仅能为幼儿提供一种轻松的氛围,吸引他们的兴趣,还能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在户外体育活动中渗透民间艺术,首先对幼儿起到的是一种视觉刺激作用,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户外体育活动时,看似只发挥着装饰作用的环创,实际却正与幼儿的思维发生着碰撞,潜移默化的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也增加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环创不仅是利用与民间游戏有关的优秀作品,而更应该利用幼儿创作出的游戏作品。

幼儿的民间游戏类作品被用于户外环境创设,不仅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还能起到鼓励幼儿的作用。被展示作品的幼儿更愿意动手动脑继续创作带有自身特色的民间艺术作品,而作品没得到展示的幼儿则受到其他幼儿作品的激励作用,更加积极想象创作,有利于他们将民间游戏与自己的认知相结合,迸发出更有特色的民间游戏活动。在环创中民间艺术作品的刺激作用下,使得幼儿的创造力得到发展,更使得幼儿的民族精神得到充分熏陶。
三、中班幼儿民间体育游戏指导策略
        中班幼儿年龄较大,拥有自主创造性和选择能力,在体育游戏中,教师除了要遵循游戏开展原则以外,也要学会进行适当指导,引导幼儿顺利进行民间体育游戏活动。
        (一)就地取材,创设趣味性民间游戏
        教师指导幼儿开展民间体育游戏,首先要考虑到幼儿的兴趣点,可以进行就地取材,本土化生活化材料更加能够引起幼儿共鸣,让幼儿更好的进入游戏当中,激发幼儿的积极主动性,主动的参与到游戏当中去。例如民间游戏跳房子,老师可以挖掘幼儿的兴趣点,让幼儿一起制作游戏的工具“沙包”。老师负责缝制袋子,幼儿负责装沙子,然后老师可以在地板上画出游戏的格子来,引发幼儿扔沙包跳格子。双脚并拢用力一蹦,捡起沙包在扔在跳,这种持续性的动作玩耍,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跳跃能力,也锻炼了幼儿投掷东西的能力。并且制作游戏工具首先就激发了幼儿的兴趣,老师从这个兴趣点去入手后,在教幼儿游戏,幼儿不仅能够尽快地投入,还能够得到体育锻炼。这种抓住兴趣入手的方式,潜移默化的就将民间游戏融入幼儿体育活动中。
        (二)教师参与,丰富游戏内容
        为了能够让幼儿民间游戏更好的融入幼儿户外体育活动中,就需要老师多方位思考,可以参与幼儿游戏,教师的参与可以提升幼儿游戏积极性,可以让幼儿锻炼身体,还能够让幼儿弘扬和继承民间游戏的传统文化。例如“踢毽子”,幼儿年龄小,动作可能粗笨,但是踢毽子游戏能够有效的锻炼幼儿的手眼脚之间的协调。“老鹰抓小鸡”,这个游戏需要幼儿相互配合,一方面眼紧紧的抓住母鸡,一方面还要躲避老鹰的追捕,不能轻易掉队,这对于幼儿的手臂肌肉发展就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其次“踩高跷”游戏,幼儿需要踩到上面并且不摔下来,需要幼儿保持极大的平衡,要有一定的平衡能力。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进行这些游戏活动,一边辅助、一边引导。
        (三)沟通交流,强化幼儿民间游戏理解
        教师可以将民间幼儿融入语言艺术中,老师可以通过有趣的创编讲解,将复杂困难的游戏简单化,让幼儿有效的学习了解。例如“跳房子”,“捡石子”等民间游戏,幼儿玩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老师可以将这些游戏的规则,编成歌曲“跳房子,一人扔,一人跳,捡起沙包继续跑。”先将歌曲编出,然后带领幼儿歌唱,最后在游戏的过程中,一边唱歌一边游戏,激发幼儿的兴趣,增加幼儿对游戏的理解性。再比如跳皮筋游戏,传统的玩耍方是两个人拉着皮筋一个人蹦哒,可以融入音乐活动中,老师通过说唱歌曲的模式,把游戏唱成歌曲出来,让幼儿在歌声中跳皮筋,并且根据歌曲规律舞动。这样在愉快的活动中,幼儿可以更好的融入游戏中,并且锻炼身体,语言的表达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吕岚. 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的问题与对策(M). 陕西;陕西师范学院学报,2018(01)
[2]胡芳强. 幼儿园传统民间游戏开展的现状与策略研究(D). 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7
[3]刘蕊. 城镇化背景下松苗族儿童民间游戏传承研究(D). 贵州;贵州师范大学,2016
[4]巩玉娜. 传统民间游戏与幼儿园课程建构(D). 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6
[5]刘婧. 民间幼儿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研究(D). 西南;西南大学,2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