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浙江省新高考政策出炉,尝试与核心素养的考查接轨,紧密结合实际考查化学素养、能力与观念,凸显实验探究与学科价值,体现开放思维和创新意识。 中学化学教学要在基于核心素养的理念和框架下探究其与科学素养、化学素养、能力与观念培养的一致性,建立以学生化学核心素养、能力和观念为中心的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能力与观念的提升。
【关键词】
学科素养 自主学习 合作能力
核心素养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所谓的素养是基于社会变迁及未来生活需要所做的评估,带有理想色彩,但基本能力比以往教育目标较为具体,亦须在各学习领域中转化为具体能量指标[2]。 核心素养是人处于社会中的重要能力,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完成活动和任务,健全成功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能力 [3] 。学科素养 、能力和观念是形成核心素养的基础。高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化学信息素养、化学能力、合作能力和语言素养、化学思维素养、跨学科合作素养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学生应该调整好心态尽快的适应新的课改政策,有时也需要学生加强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以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新课改的大形势下,体现的是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利,其优之处在于,学生不再是固定的分为文科和理科,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可以自由的组合,在这样一种形势下,高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应该怎么来体现呢?
化学学科的魅力在于将生产生活与有趣多变的化学实验相结合,更深切的体会到学习化学的实用性。学科的本身是很能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如果有的学生选择在高二下学期就参加第一次的选考也就意味着在一年半的上学期间要学完5本书,时间的压迫还能否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和动脑的探究活动。学生也就不可能在更多的实践活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本质上还是所谓的应试教育的形势。其次,学生在紧张学习过程中会产生严重的厌学的情绪,很难从心底喜欢上这门学科,谈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呢?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种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适应新课改下的高考方式。
所谓的信息素养在很多学科中都会有体现,但在化学这门学科中尤为突出。比如在有机化学推断题中,一般都会有一定的信息告知于你,要将其推出必须要先分析信息所告知的内容并利用这一信息进行解题。在此过程中培养的是学生对信息的分析和处理的能力,才能解决问题。例如问题:化合物A(C8H17Br)经NaOH醇溶液处理后生成两种烯烃B1和B2。B2(C8H16)经过(1)用臭氧处理,(2)在Zn存在下水解,只生成一种化合物C。C经催化氢化吸收一摩尔氢气生成醇D(C4H10O),用浓硫酸处理D只生成一种无侧链的烯烃E(C4H8)。已知:
.png)
注:R1、R3可为H或其它烃基。试根据已知信息写出A、B2、C、E的结构简式。对于以上这道题的问题关键在于如何去分析已知的信息,分析其反应的机理,将其运用与题目中变可迎刃而解。对于信息的处理不仅在化学中很常见在其他的历史、政治等学科中也注重对材料的分析,到社会上也要对各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化学能力上的培养包括的是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化学实验室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主要手段,但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多讲习题、减少实验,甚至不做实验,这样的学校很多,这样的教师更多。实验教学的限制条件在于学校对于升学的压力和有限的实验设备以及专业的实验人员。这样的结果是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对于化学的学习只是纸上谈兵,不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也不利于提高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
与此同时,学生更应该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因为课改下,化学基础非常的重要 ,但是要求的范围并没有因此而减少,由原先的必修一、二和化学反应原理以及18选6的有机和结构到现在必修一、二、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以及实验化学。如果学生要在高二的4月份参加第一次选考的话时间相当的紧张,5本书不可能全部上完,按照目前的走班上课的情况下,在第一次选考的时候还有一本书没有上。学生如果想参加4月份的选考,所需要做的就是自主学习,并提高学习的能力,自主解决相应的问题。
对于化学的学习,化学思维的素养极为重要。目前学生的走班教学带来的问题就是,在每个所谓的班级里选考化学的学生可能是由不同的任课老师,每个老师所讲授的学习知识方法可能不同,课后同学之间应该学会分享,而学生从中可以找到适合自己学习化学的方法,用自己觉得最合适的思维去运用于练习中。比如在学习同分异构体时,有的教师会将书写方法归纳为一价基和2个一价基的“用氢还原等效氢取代法”以及二价基的“删除基团等效键插入法”。在一定程度上用概念性的名词进行归纳,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于引入的新的概念模式会产生恐惧感,以至于在运用的时候会忘记或者混乱。而有的教师则在考虑同分异构时会对于羧基、羟基、卤素原子、醛基等一价基团全部可以用前面所学的氢的环境或者用二卤代物来解释所有的情况,用一个例子就可以解决所有,不一定需要引入新的概念体系来解决问题。二价基的“删除基团等效键插入法”对于酯的同分异构体来说确实简单有效,但有些酯的同分异构体也不一定用得上,比如作业中的C9H18O2,在酸性条件下,甲水解为乙和丙两种有机物;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等质量的乙和丙的蒸气所占体积相同。则甲的可能结构有几种,对于这类题目,我们只要知道烷烃的丙烷、丁烷和戊烷的同分异构体并知道对应的丙基、丁基和戊基的同分异构体的个数,问题迎刃而解。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对应的醇比酸多一个碳,也就是说醇为5个碳结构简式为C5H11—OH即戊基的种类为8种即可,而酸的结构简式为C3H7—COOH为丙基的两种则共为16种同分异构体。酯的另一种情况就是含有苯环的同分异构,比如C9H10O2含有酯基的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的同异构体有几种,首先按照苯的同系物的通式可知H应该为12个,少两个H是因为形成酯基,也就是说除酯基以外没有其他的官能团。通过分析把相对应的碳链画出来可能有两种情况为
.png)
。这种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式都是基于烷烃和苯的同系物以及一卤代物的基础上进行书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同分异构体书写的难度。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由于新高考的政策,学生对自我的分析很重要,什么时候参加选考,自己是否有能力在高二下学期就参加第一次选考都取决于学生对自我的能力判断以及各方面选考局势的判断。学生应该用长远的眼光来分析,做出适当的选择,为自己的将来负责,利用好时间,争取可以争取的,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迎接课堂转型的挑战,难以绕过“核心素养”这一重要问题,[1]没有核心素养,改革就缺了灵魂。新课改更多的应该是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而过程是服务于结果的,良好的过程必然会产生优质的结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合作能力,更好的分析已有的信息并用于解决问题等,倡导素质教育,实现走班教学下的教学质量提高,让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自然习得。
【参考文献】
[1] 罗亚萍.中学政治教学参考[J].比较教育研究,2015(6):41.
[2] 陈伯璋.九年一贯新课程纲要修订的背景及内涵[J].教育研究资讯,1990(1):1-3.
[3] Bychen D S.Key competencies for all:An overarch-ing conceptual frame of reference [M] //Rychen D S,Tiana A.Developing Key Competencies in Educition.Paris,FRA:UENSCO.2004: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