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0/7/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7期   作者:陈蜀娟 邓弘
[导读] 伴随着当今社会的逐步发展,小学生的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摘要:伴随着当今社会的逐步发展,小学生的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数学是对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求都比较高的一门学科,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不仅使学生的数学发散思维得到锻炼,而且使数学的思维能力也得到极大的提高,所以,在针对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对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 思维能力 培养策略
        教师在对学生数学知识的传授中,不但让学生掌握各类数学习题的解题方法,还要一改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勇于尝试创新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都要从固有的思维中跳出来,针对小学生的个性特征,提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办法,使学生能够在以后数学的学习中得心应手。
        一、善于动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兴趣是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思维能力的开始,同时也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助力器。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自控能力较差,但他们有一颗充满好奇的心,好奇心能促使学生对新知识充满探索欲望,这正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好的时机。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讲解的过程中,注重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借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对《三角形》这一课时进行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过做手工的形式来完成对三角形的学习。首先,学生可以通过彩纸剪、彩笔画、以及用小棒拼的形式来完成对三角形的认识。其次,让学生学习并掌握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以及三角形的分类(锐角、钝角和直角三角形)。最后,通过用木板条制成的三角形和四边形进行比较,实验得知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则容易易变形。并让学生们找一找,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是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那些地方用到了四边形的容易变形的特性。
        通过《三角形》的学习,学生们不仅掌握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个特征,而且,对于四边形学习也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于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巧妙设置,激起探究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的思维能力的关键就是教师对课堂问题的设计技巧,根据课本的内容要求以及背景材料,教师对于课堂问题要进行巧妙的设置,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喜爱,使小学生们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的活动中。教师针对教学的设置不要太难,因为小学生普遍缺乏足够的耐心,如果教师的设置过于复杂,学生会因找不到解题突破口而失去学习数学的勇气,这显然对于小学生的思维培养是不利的,所以,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要利用精心设置的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例如,在对《周长》这一课的学习中,教师首先让学生对于周长有一个了解,学会对自己身边的物体进行周长的测量。如,书本的测量,红领巾的测量,通过测量,了解到周长真正的含义。其次,就是针对正方形和长方形周长公式的学习,通过测量,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所以,求正方形的周长只需要知道一条边的长,就可以求出正方形的周长,正方形周长公式是:边长×4,而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长和宽的长度,则长方形周长公式:(长+宽)×2。最后,当学生们对正方形的周长和长方形周长掌握以后,教师就提出最后一个问题让学生们计算一下圆的周长,这个问题一下子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因为,圆不同于正方形和长方形,不能用尺子直接去量。在学生们的商讨中,还有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们终于学会用圆在尺子上滚一圈,也可以用米尺把圆圈起来测量,这样就完成了对圆的测量。
        三、一题多解,锻炼思维能力的提升
        数学的知识结构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这就使得一道题可以有不同的解法,教师对这种一题多解的题进行教学的时候,不但可以加强学生对于以往学过的知识进行一个复习,而且,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一种培养。
        例如,一个服装加工厂原来做一种成人西装,每套用布3.1米,后来改进了裁剪方法,每套可以节省用布0.1米,原来做600套成人西装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西装?解法一:可以先求出600套成人西装在没有改进前要用的布的米数:600×3.1=1860(米),再求现在一套西装的用布米数:3.1-0.1=3(米),最后求出现在可以做的成人西装套数:1860÷3 =620(套)。
解法二:可以先求出600套成人西装在改进后节省的布的总米数:600×0.1=60(米),再求现在一套西装用布米数:3.1-0.1=3(米),然后求一共节省出来的西装套数6o÷3=20(套),最后求出现在可以做的成人西装套数:600+20=620(套)。
        通过一题多解这种讲题方式,对于发散学生的思维无疑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方法,也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的一种最佳方式。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多多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尽可能的用多种方法解题,开动学生的大脑,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结束语
        言而总之,数学的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能只依赖于课堂上的教学,还要依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调动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利用这种一题多解的方法,锻炼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教师的巧妙设置,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教师要一步一步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多种角度去思考问题,使学生慢慢达到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强海波.浅析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149-150.
[2]屈永峰.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1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