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中舞蹈教育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7/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7期   作者:朱慧雯
[导读] 幼儿时期是开展启蒙教育的重要阶段,也是心理与生理发展的关键阶段,
        摘要:幼儿时期是开展启蒙教育的重要阶段,也是心理与生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对幼儿实施舞蹈教学,在完善其身体运动技能与开发智力等方面具有一定促进作用。舞蹈教学作为一门具有强烈艺术色彩的科目,深受幼儿的喜爱。幼儿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受各项因素的影响,阻碍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师应给予幼儿更多耐心对其进行引导,采取最佳的教学方式,提高幼儿对舞蹈的兴趣,并激发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
关键词:学前教育;舞蹈教育;创新策略
一、学前教育中舞蹈教育的意义
(一)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
        一个人智力与认知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就是幼儿阶段,对于外界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舞蹈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配合音乐,幼儿随着音乐翩翩起舞的同时,节奏感也会得到显著提高。幼儿通过舞蹈的学习,既能够放松身心,也能够提高对事物的模仿能力,对于世界形成深刻的认知。虽然幼儿缺乏对世界的认知,但其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与联想力,教师在开展舞蹈教育的过程中,通过播放一些富有节奏感的音乐让幼儿自行舞蹈,不仅能够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提高幼儿的创造力,最终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最后,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应选择科学的教学手段,使幼儿能够真正投入到舞蹈教学当中。
(二)帮助幼儿树立审美观
        归根结底,舞蹈属于一门艺术类学科,不仅能够激发幼儿对美的认知,提高其审美能力,幼儿在观察教师的动作时,还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提高自身欣赏能力。因幼儿的年龄较小,对于世界的认知不充分并缺乏生活经验,教师通过对幼儿进行舞蹈教育,既能够让幼儿真正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事物,还能够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幼儿在欣赏各种舞蹈动作的过程中,提高对美的认知以及自身审美能力。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通过开展幼儿舞蹈教育满足其全面发展的需求。最后,因幼儿年龄较小,活动爱动且缺乏自制力,教师不应选择生硬刻板的教学方式,而是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幼儿真正投入其中。
(三)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
        舞蹈教育与传统的教学科目存在明显差别,舞蹈教育属于一门实践类学科,单纯学习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教师亲身示范,让幼儿加以模仿提高幼儿的舞蹈水平。因舞蹈属于一门艺术类学科,对于教师的专业能力具有较高要求。教师在对幼儿进行舞蹈教育的过程中,为真正提高幼儿身体的柔韧度与灵活性,可适当增加一些运动量,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部分幼儿受自身因素的影响,可能存在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对其进行纠正,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需求。相比较而言,接受过舞蹈教育的幼儿,气质得到显著提高,无形中帮助其自信心,满足今后发展的需求。
(四)增强幼儿的心理素质
        在舞蹈教学中还能够培养幼儿活泼的个性与坚毅的性格,现阶段的幼儿都是在父母的宠爱下长大,在陌生的场合中则会腼腆害羞。因舞蹈表演需要在人多的场合下进行,幼儿学习舞蹈之后还需参加排练、演出,在这些集体活动当中能够帮助幼儿克服内向、耐性的性格。参加艺术活动的同时拓展幼儿的视野,增强其自信心,性格更加活泼开朗。舞蹈的学习也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在练习的过程中让幼儿的意志力更加坚强,培养不怕苦的精神品质。
二、学前教育中舞蹈教育的创新策略
(一)加强基础训练
        在舞蹈教育中,加强基础功底训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开展幼儿舞蹈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关注幼儿的舞蹈功底,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性与柔韧度,当幼儿提高自身舞蹈基础能力之后,才能够满足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需求。幼儿阶段是其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但因年龄较小尚未对世界形成完善的认知,在这一过程中对幼儿灌输与舞蹈相关的概念则会起到物极必反的效果。在平日的舞蹈教学工作中,给予基础动作的练习高度重视,提高自身舞蹈水平。控制好练习强度,既不会使幼儿感受到负担,也会使幼儿逐渐形成肌肉记忆。
(二)欣赏舞蹈动作
        相比较而言,幼儿舞蹈教学的教学方式丰富多样,可将欣赏舞蹈动作作为前提开展舞蹈教学活动。在欣赏的过程中,幼儿会提高对舞蹈的兴趣,若幼儿本身并不喜欢舞蹈,则会为舞蹈教学工作的开展产生阻碍。为使幼儿更好地欣赏舞蹈,教师应亲身示范,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使幼儿直观的感受到舞蹈的感染力,加深对舞蹈的兴趣并进行模仿。另外,教师不仅要亲身为幼儿展示舞蹈动作,还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幼儿展示相关视频,集中幼儿注意力的同时提高幼儿对世界的认知。在幼儿舞蹈教育中,欣赏法得到广泛应用,并深受幼儿的喜爱。
(三)分解舞蹈动作
        当幼儿掌握一定基本功底与基本舞蹈动作之后,教师可循序渐进的为其讲解一些高深动作,这些动作是由简单动作相互结合而形成的。在幼儿舞蹈教学中,组合分解法属于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可将复杂的舞蹈动作分解成为几个简单的动作,带领学生学习与练习,当幼儿掌握这些分解动作之后,再尝试着组合在一起,完成复杂的舞蹈动作。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够降低舞蹈学习的难度,也能够帮助教师完成教学目标。教师进行分解组合的舞蹈教学过程中,切忌不能急功近利,应给予幼儿更多的爱心与耐心,不断鼓励学生帮助其建立自信,愿意主动学习这些复杂的动作。
(四)教师亲身示范
        示范法在幼儿舞蹈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教师通过亲身示范舞蹈动作,为幼儿讲解舞蹈的重点与难点,加深幼儿对舞蹈动作的理解,有利于幼儿对舞蹈动作的学习,还能够在直观的教学中帮助幼儿掌握各项动作,提高幼儿的欣赏能力与审美能力,使幼儿切实感受到舞蹈的魅力。因舞蹈属于一门艺术类学科,每一段舞蹈当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师在为幼儿演示舞蹈动作的过程中,还可适当融入一些自己的情感,为幼儿展示的同时感染幼儿,提高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
三、结语
        总而言之,舞蹈属于表达情感的主要方式,借助舞蹈的特色形式,能够使幼儿感受到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认知。在幼儿教育中,舞蹈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通过对舞蹈的学习能够加深幼儿对美的认知,强健幼儿的体魄,帮助其树立自信心。教师在开展舞蹈教育的过程中,应考虑幼儿的身体素质与接受能力,有针对性的选择教育方式,满足幼儿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基于专业特色发展高职院校早期教育专业的对策研究[A]. 杨梦琪.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重庆会场)论文集[C]. 2020
[2].让幼儿享受阅读的快乐[A]. 孙丽君.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C]. 2019
[3].优化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开展的研究[A]. 蒋光凤,朱应丽,王晓莉,赵丹,戴云璐.《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七卷)[C]. 2018

作者简介:朱慧雯(1985-11),女,汉族,籍贯:江苏无锡,当前职务:教师,当前职称:幼一,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