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组织与实施”课程建设,以高职院校培养德技双磬的应用型人才为价值取向,重构教学内容,开放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双主体,通过知识与观摩->模拟->实践的三步有机衔接,学生通过持续的想一想、学一学、做一做、一思一议的学习过程,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顶岗实践,提高了职业素养和保教能力与技能。
关键词:一日生活活动 理实一体
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学前教育人才的重任,伴随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要求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培养“德技双磬”的应用型人才为价值取向。而“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如何培养学生具备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生成应有的教师职业素养?是当代高职教育优质发展需要思考的问题。其中学前教育课程设置不仅体现培养目标的具体化,而且课程内容与实施关乎未来幼儿教师的素养。。,
一、“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组织与实施”的课程建设依据
课题组在申报学前教育专业过程中,广泛开展行业需求调研,明确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学生就业的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要求,同时依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培养过程中凸显师德为先、幼儿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以“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组织与实施”这门课程建设为抓手,依据《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2019年6月),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课程思政,发挥课程在育人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坚持校企合作,书证融通;坚持学用相长、知行合一,强化实践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通过积极推行认知实习、模拟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实训方式提高学生岗位能力,凸显职业教育特色。
二、“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组织与实施“课程定位与目标
本课程是高职少儿英语方向的一门理实一体课程,是从事幼儿园保教工作岗位的必修课程,其功能是使学生掌握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各环节保教要求和基本技能,在工作中自觉贯彻保中有教,教中有保,对幼儿随机教育的原则,特别重视幼儿习惯养成教育,同时学会将五大领域教育内容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随机渗透。规定的知识、能力、素养目标如下:
知识 让学生了解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种活动对幼儿的行为要求和教师组织活动的细则。
能力 依据学前教师岗位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通过任务引领、实践导向,注重培养学生保教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的能力,学会反思。让学生学会把各领域的内容和幼儿的生活活动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寓教于生活,促进幼儿的学习与成长
【职业能力目标】
能合理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将教育灵活地渗透到一日生活中。
能科学照料幼儿日常生活,指导和协助保育员做好班级常规保育和卫生工作。
能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发展幼儿认知能力,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能有效保护幼儿,及时处理幼儿的常见事故,危险情况优先救护幼儿。
素养 自始至终课程思政,实践每个生活环节,学生都通过一思一议,加深对教师职业的理解,不断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启德能力
三、“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与实施”课程构想与实施
(一)重构教学内容
本门课在建设过程中,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首先,根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对幼儿教师在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上提出的要求,培养学生“掌握幼儿园环境创设、一日生活安排、游戏与教育活动、保育和班级管理的知识与方法”,本门课着重高职学生对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保教能力和技能培养,本着保中有教,教中有保,对幼儿随机教育的原则,不断整合教学内容,使之符合职业院校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要求,一是重构”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活动组织与实施“的教学内容,将以往其他院校同类专业开设的“学前教育活动设计”、“幼儿园保教活动实践”“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等课程,进行整合拆分,便于学生对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环节整体把握。拓展每个生活环节的工作价值,不仅凸显以幼儿为本、习惯养成教育能力达成,更将课程思政——“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组织与实施”工作中的责任心、职业精神培养贯彻其中;二是活动内容凸显实践性、操作规范性和年级差异,为扩充教学资源,我们搜集了春晖幼儿园和协和幼儿园作息时间表,参照操作提示,编排讲义。三是突出保教一体化的职业技能训练,将五大领域的教育内容融入幼儿园的生活活动中,实现保教能力培养。教学内容依据学前教师专业标准,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
(二)课程设计理念
1、遵循建构主义学习观?
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学习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为此,教师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与经验。教师需在教学准备中:首先理解教学内容的内在精神和价值理念;其次要把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知识;再次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选择最适合学生理解的方式,对教学进行组织和引导。
2、以幼儿园教师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序化教学内容与学习过程
在本门课程建设中,遵循“就业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通过校园合作,共同开发课程,课程内容围绕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九个重要环节:入园、晨间活动、饮水、如厕、盥洗、进餐、睡眠、户外活动、离园的典型工作任务,有序开展”想一想、学一学、做一做、一思一议“学习过程。首先强调获取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性知识,解决“怎么做”(经验)和“怎么做更好”(策略)的问题,然后是适度够用的陈述性知识(理论知识),学生通过系统化的课程学习,并在个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从初学者到高素质幼儿教师的职业能力发展。
?3、以培养学生保教技能为中心
不再把知识按学科分类讲解,而是把相关课程“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幼儿园卫生与保健”“幼儿园活动组织与实施”“教师职业道德与修养”等知识整合,本着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原则,培养学生有意识随机将五大领域教育内容贯彻一日生活活动各环节,培养幼儿良好生活、行为习惯同时,发展其认知能力,从而提升学生保教技能。
(三)课程模式与实践
1实现教学双主体,共建核心课程
课题组创设“理实教学”条件,除了利用卡罗校中园校内实训条件,不断加强与协和教育集团、吉德堡教育集团、青浦春晖幼儿园及海燕幼儿园等的校企合作关系,为我们的高职学生提供校外观摩场地和指导教师,为本门课创编教学内容和更新教学模式提供了保障。青浦春晖幼儿园成为课程实践教学基地,共建本门课程,双师型教师朱春平园长不仅亲自进行理论教学,还担当实践教学顾问,不仅将幼儿园教学资源融入课堂,还带来一线教师丰富的教育案例。课程融入园本特色元素,让学生在课程中从观摩到模拟幼儿园活动到真实操作,不断提高学生保教能力。
2实践环节贯穿始终
通过知识与观摩->模拟->实践的三步有机衔接,在一门课程中将与现实岗位有一定差距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并且能真正理解如何将学得的技能与岗位进行直接的对接。真实任务引领和项目驱动由专业教师和幼儿园骨干教师共同完成授课和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以工作目标为驱动的主动性学习。
3、教学模式
首先,课程教学模式体现开放性,实现四个对接:教师与园所导师的对接;教学观摩与课堂教学对接、校内实训项目(卡罗)与园所实践项目对接;学习过程与工作流程的对接 ;工作能力与保教要求的对接。其次,围绕知识、能力、素养目标,一是理论讲授与观摩教学;二是情境-任务教学,描述案例与反思策略;三是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顶岗实践。学生通过持续的想一想、学一学、做一做、一思一议的学习过程,提高保教能力与技能。教学程序是:第一,课堂教学(16学时)围绕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的的主要环节:入园、晨间活动、饮水、如厕、盥洗、进餐、睡眠、户外活动、离园,明确活动价值,以案例-问题情景抛出每个环节典型问题,比如小班幼儿入园焦虑 “你班的幼儿在户外自主活动中扭伤了脚,你该如何采取措施?”“有的幼儿对晨间活动材料不感兴趣怎么办?”“如何指导幼儿洗手?”等,引起学生思考,教师带学生去幼儿园观摩,感受和学习有关幼儿园生活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程序步骤,观察并记录幼儿园老师如何做,回来讨论并对标理论知识,初步领悟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各环节对幼儿的要求、对教师操作的规范细则,揣摩幼儿学习的心理,为学生将来自己的试教操作提供良好的范式,这种模式可以让理论学习变得生动活泼.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做到理实一体化;第二,校内情境——任务教学,利用卡罗校中园,模拟入园、如厕、饮水、离园四个环节,要求学生做一做,记录自己做的事情(保育和教育)的程序,描述情景问题和处理方法,教师组织学生通过一思一议个人反思,与全班同学分享职业道德修养与保教能力方面的心得,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问题意识,初步掌握生活活动组织与实施的操作要领。第三,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顶岗实践。学生带着任务书,任务书中包含9个活动项目,任务进一步引领学生明确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各环节对教师保教工作要求,指导学生进行规范操作,项目驱动让学生有意识贯彻保教一体化、随机教育的原则,学会把各领域的内容和幼儿的生活活动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寓教于生活。在实习中促使学生自我学习,丰富科学知识与提高社会能力,促使学生自我反思,不断积累经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提高师德修养和养成教育能力。
(四)课程评价
“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组织与实施”是理实一体课程,培养学生保教能力与技能不是课堂教学一蹴而就的,为此本课程成绩由课堂教学评价、学生校内实训评价和教育实习评价组成,分别权重25%、25%、50%。评价由主讲教师、幼儿园指导教师、学生互评共同完成。学生互评是通过分享保教故事和经验及道德修养讲演来完成。改革考核方式 。将职业道德纳入考核范围将课程的考核评价。作业质量 ,侧重考核案例分析题或实践活动设计题 ,强 调考核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 在解决问题时是否能够以幼儿的健康成长为中心。
四、课程建设成效
1、改革了本门课的考核方式,学生学习任务明确,操作性强,增强了学习目的性和学习动机。
2、情境-案例分析,使学生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2、学生职业意识增强,自觉提高师德素养,为人师表,自觉示范良好言行,增强育德能力。
3幼儿园指导教师的反馈积极,对学生正向评价及认可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