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方式对幼儿的学习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直接的影响。本研究在对182个幼儿园集体教学中由教师或幼儿发起的提问行为进行观察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教师依旧是提问的主体同时对幼儿的提问通常不能面向全体幼儿;教师不能对幼儿的回应作出科学的评价,为改变这种现状,只有全面提升教师素养,正确的对待幼儿的差异性,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思考,发散自己的思维,以幼儿为主体,不过分注重教学任务,同时提高自己进一步进行提问或者评价的技巧和策略,使提问真正发挥促进幼儿思维与发展的作用,提升整体教学水平与效果。
关键字:集体教学;提问;幼儿园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的对象
对中一班两位老师及全体幼儿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情况进行记录,包含各个领域的课程,从中抽取10堂课,分别是A老师五大领域各一节课,B老师五大领域各一节课,共182个问题,其中包括教师提问164个,幼儿提问18个。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观察法,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制定观察记录表,在实习过程中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主要观察和记录在集体教学中以提问形式而引起的师幼互动的情况。
二、研究的结果
表一:教师采用封闭式及开放式提问的统计(%)
.png)
从表一可知,封闭型问题占了47.56%,开放式问题占52.44%,两种类型的问题相差不多。
表二:教师提问内容针对性的统计(%)
.png)
从表二可知,教师提问的内容是围绕教育目标展开的占73.78%,无意义的提问占26.22%,说明了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无意义提问占一定的比例。
表三:问题发起主体数量的统计(%)
.png)
从表三可知,在问题发起的主体中,由教师作为问题发起主体的占90.11%,由幼儿作为问题发起主体的占9.89%,两者悬殊之大,可见教师在问题发起中起主导作用。
三、讨论与建议
(一)讨论
1.关于提问中幼儿地位的讨论。在表三中,可以看出在问题发起者中,教师占90.11%,幼儿占9.89%,可见在集体教学活动活动中,问题发起者主要是教师,幼儿的提问较少,主思路方向由教师掌控。经过观察得出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有:一是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潜意识上就是要以自己,教师本人作为提问的主角;二是幼儿也习惯了教师提问幼儿回答的模式,认为老师就是一个管理自己的人,幼儿的思维受限制,教师主控型强,幼儿跟着教师的思路走。
2.关于提问对象的讨论。根据观察发现,外向、能力强的幼儿受到教师的关注的机会较多,而比较内向、能力又差的幼儿容易被教师所忽视;在表八中可以看出,在活动中能力好的幼儿占回答比例的53.25%,而能力差的只有12%。经过观察得出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有:一是教师无法正确的对待幼儿的差异性,在情感上就偏向于那些经常回答问题的幼儿;二是教师刻板于一节课只能上几分钟,想尽快借助幼儿的答案将课程进行下去,过于注重教学效果。
3.关于对幼儿回答评价的讨论。教师的回应方式单一,给予的肯定评价不仅简单,而且十分单调,不是“很好”“不错”,就是“真好”。这种大而空泛的评价实际上没有多大的意义,使师幼互动的质量只能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当幼儿回答不完整或不正确时,教师很少追问,并不能很好地利用追问来深入了解幼儿的学习过程。这可能是由于教师缺乏根据幼儿的反应,进一步进行提问或者评价的技巧和策略。
(二)建议
1.发挥幼儿在提问中的主动性。教师应该转变传统观念,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每个孩子。在角色意识上,教师要重新审视自己与幼儿的关系, 不应仅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教育者, 还应作为幼儿的合作者 、辅助者而非指导者的身份与幼儿进行往来,师幼关系更应确立非教育者与非受教育者的关系。《纲要》也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教师要与幼儿形成互帮互助、平等、同伴式、共生共长的新型师幼关系。让幼儿有能力去思考,也有能力来回答问题。同时为幼儿营造自由发言的氛围,使幼儿相信教师,让幼儿在情感上相信教师,让幼儿敢说,想说。
2.用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幼儿。让能力较弱的孩子不会因为自己的不足而丧失学习的信心,激励每一个孩子都能展现出最自信、最美的自己。
3.科学对幼儿进行评价。教师对幼儿的回答不应是简单的评价,而应是进一步的具体指导。对于正确的观点,给予肯定,并进一步诱导追问,激发幼儿再思考;对于错误观点,可进行艺术性地纠正,引导其向正确方向思考;对于无固定答案的问题,应激励幼儿发散思维,鼓励差异,尊重多元;对幼儿的提问,教师应该做出积极有价值的回应。
五、结语
提问是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方法,教师应改变传统观念充分调动幼儿的主体性,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幼儿使得每个幼儿都能够真正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对幼儿的评价要具有科学性和逻辑性,这样才能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从而提升集体教学活动的质量与水平。
参考文献:
[1]周彬.对师幼互动行为的思考[J].武汉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报,2006(9)
[2]左瑞勇,柳卫东.幼儿园师幼互动现状与对策分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3]支娜.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方式的特点与改进[J].学前教育研究,2010,(02).
[4](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5]王鉴.课堂研究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6](巴西)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M].顾建新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