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探究式教学是新课改后兴起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探究式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问题为主线,借助探究活动过程,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从而为学生的主体知识构建提供保障,因此相比较传统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促使学生对物理知识有更加深入的认知,为此今后教师同仁有必要对探究式教学做出更加深入的探索研究。
关键词:初中物理 探究式 教学
初中物理是一门理论性与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及对应的实验操作。由于新课改愈发重视对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索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采取探究式教学,不断丰富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探究式教学的作用。这样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促使学生更加有效地理解、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从而稳步提高课堂学习效益。
关键词:初中物理 教学 有效性
物理在学生学习生涯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应提高自身的教学方法及理念,使新理念符合当今时代教育,尽可能去保证物理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尽可能向全方位发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琢磨如何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并且把先进的理念带进课堂,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这对于提高物理教学效率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会使学生整体提高物理知识水平以及物理素质。
一、加强基础教学——加强公式定理的理解与记忆
初中是学习物理的最初阶段,物理教师务必要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备课,在课堂上有序地讲解知识点。在课堂上,物理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往往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进行讲解,学生只需要认真听讲,但是这种方式效率不高,物理教师应该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以提问的方式加强学生记忆。在最基础的公式与定理教学方面,物理教师既需要要求学生理解,也需要学生背诵记忆,有些简单的知识点只要学生牢牢记忆即可,因为这些知识点读过就会,没读过也无法依靠自己的推断得出,这些内容物理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背诵记忆。例如:1.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就是液体对物体的浮力,公式为F浮=F下-F上,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2. 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公式是F浮=G排=ρ液gV排;3. 幻灯机、投影仪的原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2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二、物理新课堂——具有人文精神的课堂
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乐于探索自然,能领略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是我们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物理知识的掌握只是物理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因此,作为物理老师,我們首先要多学习物理以外的其他知识,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用自己综合的素质去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帮助学生。作为教师,我们除了学习专业的新知识之外,我们还要努力学习有关历史、哲学、音乐、美术等基本知识,并及时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拓展视野,提高修养。我们还应积极研究课本中的素材,合理设计,充分展现,特别是对于物理学史、学科综合方面的内容、涉及文学、艺术方面的知识等,利用各种方式方法,充分展示物理学科的魅力,引导学生从哲学和艺术的视角去看待物理问题,这样的物理课堂才能够真正丰富多彩。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自己细心挖掘和耐心研究。
二、联系生活,提高探究能力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而显然这句话在物理学科中十分适用,因此很多物理现象的发现都源自于生活,而学习物理知识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生活,因此在应用探究式教学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将探究问题和现实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这样不仅可以激化学生的探究动力,也可以促使学生对物理知识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了解[2]。如在学习《光的传播》这节课程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探究问题“生活之中光现象有哪些?”“光污染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利用光现象的例子?”,通过这样一连串的探究问题,将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同时由于这些探究问题,与学生生活现实十分接近,因此容易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而通过一系列的探究学生就会发现,生活之中的光现象有很多,如月食、彩虹都是光现象的表现,放大镜、潜望镜等都是人类利用光现象的表现,而光污染会对人的视觉、休息造成很大的影响,加强光污染的防治十分重要。
三、有效互动,强化主体探究
天才的世界是自由的,自由的学习气氛是学生健康学习的重要保障,而在应用探究式教学的初中物理教学中也是如此,教师要明确,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才是课堂之中的主体,要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探究,因此教师就必须要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强化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从而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开创物理课程教学的全新格局,为学生探究学习提供更加充分的保障[3]。如在学习《浮力》这节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将“物体浮力的大小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为探究主题,从而与学生展开有效的探究互动。在探究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演示乒乓球投入水中会浮起来,而铁球投入水中会沉入水底的实验演示,从而给予学生提示与启发,让学生思考浮力的大小是与无形的形状有关、体积有关还是质量有关,进而让学生进行探究实践。这行的探究式教学方式,发挥出了师生之间的共同作用,通过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实现了强化学生主体探究的目的。
四、突破重难点——妙用微课教学
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微课教学的形式,对于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激活初中物理教学课堂,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具有积极的意义。可利用微课教学,升华教学效果。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之下,教师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应当尽可能避免传统全程语言讲解的方式给学生讲解知识,因为这样的教学模式容易让学生对教师讲解的知识产生疲倦感,最终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可以紧密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结合微课教学,通过讲解+演示相结合的方式,激活初中物理教学课堂,升华教学效果。
三、总结:
初中物理能否教好,是关系到学生能否学好物理的关键,因为初中物理是物理学习的起点,只有最开始学习好物理,才能为之后学好物理奠定基础,所以提高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有效性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与时代之要求。我们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精准解读教材,而且思维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使教材内容丰富,使教学方式产生多样化,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后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提高物理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梦.体验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8(32):111+121.
[2]郑志立.问题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华夏教师,2018(30):87.
[3]张松.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29):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