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0/7/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7期   作者:李亚强
[导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师教育教学的主题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师教育教学的主题,选择适合的教学策略,才能帮助学生提高核心素养。分层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在学生个体差异性基础之上,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正确处理“一刀切”和个性化教学的关系,切实实现分层教学和因材施教。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策略;分层教学法
        教什么,如何教?这是教师教学的永恒课题。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师数学教学,首先要更新观念。培养并提升核心素养,不能依赖模仿、记忆,更需要理解、感悟,需要主动、自觉,将“学生为本”的理念与教学实际有机结合。分层教学法是一种创新型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尤其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从而促使教师在教学方式上有所差异和侧重,引领每一个学生均得到发展和进步。
        分层教学法,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教学方式,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自身显著的个性与特征,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差异性、层次性和发展性。所谓层次性,是建立在差异性基础之上,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正确处理“一刀切”和个性化教学的关系,切实实现分层教学和因材施教。接受教育的每一个个体,均具有自身的个性与差异,不可能要求教师针对每一个同学实施个性化教学,而是要求教师在承认学生学习能力差异的基础上,充分关注到学生的共性,从而合理对学生进行分层,将整个班级分成优中差三个类别,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实施分层教学。
1 牢牢把握核心素养下的数学教学要求
1.1 整体把握数学课程
?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整体理解数学课程是基础。高中数学课程是一个有机整体,要整体理解数学课程性质与理念,整体掌握数学课程目标,特别需要整体感悟数学核心素养,整体认识数学课程内容结构—主线—主题—关键概念、定理、模型、思想方法、应用,整体设计与实施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不断感悟、理解抽象、推理、运算、直观的作用,得到新的数学模型,改进思维品质,扩大应用范围,提升关键能力,改善思维品质。
1.2 主题(单元)教学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要求教师能从一节一节的教学中跳出来,以“主题(单元)”作为进行教学的基本教学思考对象。可以以“章”作为单元,如将“三角函数”作为教学设计单元;也可以以数学中的重要主题为教学设计单元,如“距离”或“几何度量关系:距离、角度”等;也可以以数学中通性通法为单元,如“模型与待定系数”等。
        这是深度学习的核心,也是深度学习的抓手,也是整体把握数学课程的抓手,可突出本质——数学核心素养,有利于教学方式多样化,把“教”与“学”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助于提高数学教师专业水平(数学、教育教学理论、实践),这是数学骨干教师的基本功,不是教教材,而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数学。
        1.3 抓住数学本质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反复强调:能把书读厚,又能把书读薄,读薄就是抓住本质,抓住重点,抓住本质,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1.4 问题引领——发现、提出问题与分析解决问题
 在关于数学和数学教育的大讨论中,问及在数学和数学教育中什么最重要时,著名数学家P. Harmous?在一篇总结文章中强调“问题是关键”,数学概念、定理、模型和应用都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形成的。在数学课程目标中,特别强调发展学生发现、提出问题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中,这也是关注的重点。


        1.5 创设合适情境
                   创设合适情境是基于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的另一关注点。首先要对“情境需要”有个全面的认识,包括实际情境、科学情境、数学情境、历史情境。情境选择的基本原则是便于理解学习内容和要完成的任务,循序渐进,进而考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1.6 掌握学情,加强“会学”指导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是古训,这与学会学习的理念一致,“会学”比“学会”重要。“会学数学”应包括:阅读理解、质疑提问、梳理总结、表达交流。
2 利用“分层教学法”实施数学教学
         实施分层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为广大学生创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和学习环境,引领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学习兴趣的增强和学习成绩的提高,从而促进全体学生发展。在研究中教师通过学生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练习分层以及考评分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列求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创造性,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中,较好的践行了因材施教理论,可谓一种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2.1 系统分析学情,科学进行学生分层
        分层教学的核心是因材施教,要做到因材施教,教师要首先通过科学的方法与手段就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发展潜力、学习成绩、班级责任心等进行全方位把握,从而进行合理分层,引领大家分组平衡,在组内相互帮助,从而构建一个合作互助的学习机制。在具体工作的开展上,教师可以通过测试、问卷调查、访谈和加访以及座谈会等形式,向学生本人、向学生家长、向任课教师进行多方了解。
2.2 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强化备课分层
        教师要紧紧围绕新课标要求和数列求和知识点,紧密契合不同分组同学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在授课目标、教学内容、授课时间、教学步骤以及教学方法上,均进行层次划分。
2.3 面向全体学生实施课堂授课分层
        教师要紧紧围绕不同组别学生的具体实际,切实针对数列求和的概念、理论、解题技巧以及应试策略等进行个性化授课,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坚持分层递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灵活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和小组互助合作的方法进行授课,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2.4 坚持因人而异进行作业练习分层
        分层作业练习则是分层教学的重要抓手,有助于全体学生切实巩固课堂学习知识点,并到进一步强化和巩固。因此,研究中在数列求和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就必须要强化作业练习引领,针对学生分层状况,实施针对性的作业练习,努力形成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2.5 注重教学反馈科学采取评价分层
        教师要强化课堂教学知识掌握的考核力度,针对分层学生的具体实际,在考核模式、考核内容、考核标准和评分细则上做到差异化和个性化,切实引领学生综合素质的稳步提升。
        实施分层教学,有助于动员各方力量,积极整合各种资源,充分调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各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开展高效教学、探究教学和分层教学营造浓厚的环境,促进广大学生开展合作互助学习,推进素质教育的纵深推进,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发展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让数学的精神、数学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实施分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更多学生学会学习,让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获,逐步培养学生的素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