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前预习习惯的养成路径

发表时间:2020/7/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7期   作者:郑黎明
[导读] 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随处可见,小到购物买菜
        摘要: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随处可见,小到购物买菜,大到科学研究,都可以见到数学的身影。小学数学在学生的数学生涯中是一个基础性作用,学好小学数学对学生之后的发展有重大作用,而学好数学的关键就在于做好课前预习工作。本文将针对如何做好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工作展开。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养成路径

        “习惯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在学习中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进步成长有巨大作用。小学数学的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教师就要教导学生在每节课上课前进行相应内容的预习,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好的预习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通过课前预习可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促进课堂高效开展。
一、课前预习习惯的重要性
(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
        现代教育越来越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要求教师改变之前主动,强迫性的传授知识,要求学生自己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认真自觉投入学习中。在数学课堂前教师要求学生进行预习,有利于学生自己认识到本节内容的重点,难点,从而在教师课堂时认真听,认真思考,善于提问,有助于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促进知识更好的吸收,提高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
(二)课前预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教师在学校讲课,往往一堂课只有40-50分钟,课堂时间十分宝贵,如果学生在不预习的情况下,教师直接进行授课,听课效果是很不理想的。因此,教师需要布置课前预习任务,学生在课下自己完成。预习实际就是对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培养,并且使学生在自学的同时,加强对课本知识的思考,分辨哪些知识是自己可以理解,哪些知识理解不到位,可以在课堂提出教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还有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培养小学数学课前预习习惯的策略
(一)使用激励政策,激发预习动力
        近年来,教育越来越强调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中起到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扮演好良师益友的角色,对于在预习,课堂中,复习等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同学,教师要加以鼓励,这种鼓励既可以是物质上的奖励也可以是精神上的表扬,通过不断地表扬,促使学生增强自信,内心得到满足,从而在以后的预习工作中,表现更加突出,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例如教师可以按星期,或者按月来进行评比,对于预习习惯较好的同学,积极主动预习的同学,学习数学态度进步较大的同学进行每人奖励一本数学本,或者钢笔等物质奖励。调动学生课前预习数学的积极性,但是需注意,教师需平衡被奖励学生和无得到奖励学生的心理,不可使奖励学生骄傲,也不能让没有得到奖励的同学气馁,教师要鼓励各个层次的学生,让大家在一种良性的竞争中共赢,共同赢得奖励,最终实现全体同学养成课前预习习惯的目标。


(二)个体预习和小组预习相结合
        习惯的培养往往需要一个过程,每天都做同样的事情,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种习惯。预习也是如此,每堂课前教师都让学生进行预习,时间久了,学生就会养成数学课前预习的好习惯。但是预习也需要合理科学的方法作为支撑,才可以经久不衰。
        小组合作制是各个年龄段,各个科目都适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使用小组合作制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而且还可以增加组内交流,有利于发挥每个同学的优势。在课前预习运用小组合作制,组内合理安排学习完成后需要解决的问题,每个同学参与讨论,这样学生可以互帮互助,有难题需解决的同学,难题可以得到解决,帮忙解答的同学,又可以增强知识记忆,课堂教师集中讲述问题时,同学们再听一遍,就到达了一节内容学习三遍,学习效果显著增强。例如教师在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自己抽出时间对课本内容进行仔细预习,让学生了解并且会画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完成相应的课后练习。在课堂前十分钟,教师写出本章节重难点,让小组内再次进行预习,掌握教师给出的章节重难点,并且对已完成的课后练习题进行讨论。
(三)加强学生预习训练,明确预习行为规范。
小学是学生各种良好习惯的重要养成阶段,但小学生年龄较小,自制力尚不健全,往往贪玩,有些自制力较差者,课下往往贪玩,很少完成预习工作,即使完成预习,也是草草预习,敷衍了事。没有明确的目标,不知怎样进行数学预习,因此,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开始时带领学生一起完成预习,具体到数学课本的每一横内容,每一个标点符号,要求学生预习时把与数学学科无关的东西要放进抽屉里,预习必须手不离笔,在课本旁边放置一本演草本,规范演草本的使用,不可在演草本上乱画,要清晰,一目了然解题步骤。例如教师带领学生预习《乘法运算定律》时,先让学生根据教师要求把课桌整理整洁,除了教师要求的物品,其他全部收进去。完成后带领学生阅读章节导读,明确本课重难点知识,然后进行例题解读,要求学生拿笔在演草本上进行验算验证。在预习初期,学生没有养成习惯,可能会经常忘记教师要求,教师要有耐心,多次提醒。
“4*25=25*4  a*b=b*a
(4*5)*6=4*(5*6) (a*b)*c=a*(b*c)”
结束语:
        要想数学学得好,课前预习少不了。课前预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教师要有耐心,学生要积极主动。教师要多采用有效的策略帮助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廖惠燕.浅谈小学数学课前预习习惯的养成[J].商情,2020(2):245.
[2]廖伯清.正确指导预习,帮助学生养成预习习惯——《培养农村四年级小学生数学课前预习习惯的研究》微型课题研究[J].读与写,2020(6):167.
[3]寇洪旺.小学数学优化课前预习指导的教学策略[J].中外交流,2019(28):3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