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化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发表时间:2020/7/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7期   作者:刘震
[导读] 在落实素质教育和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之中,教育公平性备受关注
        摘要:在落实素质教育和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之中,教育公平性备受关注,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成长及发展,许多老师开始采取创造性的教育教学策略及思路重新改革教学模式,在理解、尊重学生的过程之中给予学生更多力所能及的帮助,保障不同学生都能够获得自主学习以及自由发挥的空间及机会。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困生;成因;转化策略
        一、 高中化学学困生
        (一)学生自身原因
        学困生主要是指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学生,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缺乏学习的自信心以及自主性,对老师较为依赖,没有主动寻求老师的帮助,同时对个人存在许多的负面判断。对于高中化学来说,实质的学习难度偏高,有的学生在进入高中阶段之后仍然采取初中阶段的学习方式来完成老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这种照单照抄的形式直接束缚了个人化学学习成绩的提升以及学习任务的完成。另外,初高中化学之间的衔接较少,两者存在极大的区分,如果直接套用初中化学学习方式,就会导致学生面临诸多的障碍,难以真正地揭示高中化学学习的核心要求。有一部分学生的自制力与发散思维能力相对较差,难以在网络时代之下抵御各种诱惑,无法将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化学学习上,出现了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开小差的现象,在化学课堂学习的过程之中,有的学生私下玩手机,难以跟上学老师的进度,因此个人的化学学习成绩持续下滑。
        (二)老师教学问题
        学困生的产生除了与学生自身有关之外,还在于老师在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化学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学生的自主探索是一方面,老师的挑战引导则是另一方面。为了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构建高效课堂,化学老师需要给予学生恰当可行的引导,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科学可行的教育教学策略及思路,将丰富化及多元化的教学内容融入课堂教学环节,保证学生能够集中个人的注意力与老师进行互动,只有这样才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摆脱传统化学教学模式的束缚。
        但是在对目前的高中化学教学进行分析时不难看出,有一部分化学老师对这一门学科的认知及理解较为浅显,严格按照前期的教育教学大纲,通过重难点的提炼来对学生进行引导,要求学生将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基础化学知识的学习上,无视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整个化学课堂教学非常的枯燥乏味,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的个性难以得到有效的展现,进而出现了许多的学困生。
        (三)课程特点所导致
        学困生的产生存在许多的原因,学生以及老师是主要原因,课程则是次要原因,化学这一课程的学习难度偏大,所涉及的知识范围较广,因此学生必须要注重不断地学习,丰富个人的知识视野,积累丰富的学习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够掌握化学这门学科学习的核心要点。另外,化学学习存在一定的综合性,对于存在偏科情况的学生来说往往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之中感觉困难重重,难以保障个人化学知识的连贯性以及一致性,一旦出现遗漏就会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以及步伐,个人的成绩也会持续下降。


        二、 高中化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一)加强与学困生的交流和互动
        学生是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主体,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以及教学改革必须要以学生为中心,着眼于学生的主体差异性调整教学思路及教学方向,这一点在学困生转化的过程之中同样适用。高中化学老师需要坚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了解学困生产生的实质原因,关注学生在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以及障碍,结合学生的思想状况来探究学困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情况,帮助学生解决个人在自主学习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困难。比如在学习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这一章节时,有的学困生出现了不认真听讲的现象,老师可以结合这一现实问题在课后与学生进行及时的交流以及沟通,了解学生对这一章节的态度以及认知能力,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以极大的耐心来了解学生、引导学生、鼓励学生,保障学生能够意识到化学学习的乐趣和精髓,从而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和热情,在与老师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尽量提升个人的化学学习成绩。为了避免其他客观因素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化学老师需要站在宏观的角度将课堂的主动权和选择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挥,保障学困生能够意识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照以及肯定和尊重,从而主动说出个人的真实意见和想法,学会自主实践和自由发挥。需要注意的是,学困生的学习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因此老师的恰当引导非常关键,老师需要适当调整课程设置,以循序渐进的引导为依据,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化学学习成绩,保证学生能够逐步地走向正轨,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之中学会自我突破、自我调整。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实践形式既能够实现学困生的有效转化,又可以揭示这一学科教学的重要作用及优势。
        (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不管是学困生的转化还是其他教学活动的改革都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保证学生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才能够实现自主学习,促进持续性的学习以及高效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之前,老师需要与学生做朋友,留出一部分的时间和精力与学生进行互动和沟通,及时跟踪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心理状态,了解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以及影响,将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实践学习融为一体。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是一方面,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是另一方面,老师应该关注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以及态度,鼓励学生主动观察生活,了解生活实践之中所蕴含的化学知识,帮助学生进行主动的分析以及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够攻克难题。
        三、 结语
        化学学困生的转化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老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及互动,以提升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为依据,不断实现家校合作以及师生互动,让学困生能够在一个更加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之下实现自身的全面成长及发展。
        参考文献
        [1]冯继昆.高中化学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J].新校园,2016(9):186.
        [2]彭琼.高中化学学困生成因分析与转化对策探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