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级管理实践及体会

发表时间:2020/7/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7期   作者:高丽平
[导读] 在学校的管理中,班级是一个最基层的单位
        在学校的管理中,班级是一个最基层的单位,而班主任则几乎可以说是学生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角色,他们最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最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思想动态,也是最容易被学生接收、认可的老师,因为他们有绝对的“权威”、“权利”。所以在班主任的挑选中,每一个校领导几乎都煞费苦心,既要业务棒,被学生信服,还要有威严,镇得住学生,还得有灵活的处理班级事务的能力,以应付纷繁复杂、层出不穷的班级日常、突发事件。可是,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模范班主任也不可能标准流水线“生产”出来,以我20多年担任班主任的经验来看,只要你愿意尝试愿意探索方法,任何一个有责任心、肯钻研的老师都可以管理好一个班级,做一个好的班主任。
        (一)说说责任心。
        说到责任心,我忍不住百度了一下--“责任,指个体分内应做的事,来自对他人的承诺,职业要求,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等;指没有做好自己工作,而应承担的不利后果或强制性义务。”
        那么,班主任这个个体,分内的事情嘛,就是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管理好,让它运转正常且良好,尽量做到每一个学生开心而幸福,最好这种幸福延续的时间越长越好,如果你班里的很多学生多少年以后还能津津有味地谈起你给他当班主任的那段快乐的日子,那就说明你起码还是一个不错的班主任。
        班主任分内的事情很多、很琐碎,学校里打架斗殴你要管,顶撞老师你要管,谈个早恋、递个情书你更要管;周末学生去了网吧,也得配合家长去找孩子。是不是家里的事情你就可以让家长接盘了?不不不,你要随时准备应付家长各种各样的电话,这个孩子在家不好好吃饭,那个孩子在家老看电视玩手机不写作业,更有甚者,青春期的孩子和父母吵架,有时班主任也得做和事老,不然战事不休,影响孩子的心理和学习。
        有的人说了,你这是在吐槽,在诉苦。也许是我的表达有点调侃,可是回顾一下过去,很多人并没有觉得苦,或者苦中作乐习惯了,哪天不让他干班主任了,也许他会觉得无所事事,无聊至极。
        回想自己二十多年的班主任生涯,我曾经把我不愿住校的一个学生接到家里住了一周,又当爹又当妈,精力和伙食费付出若干,意外之喜是我的儿子有了伴。我还曾经充当心理医生,帮助一个多年记恨他的老师的学生,与他的历史老师解开心结。还有好几次,学生夜不归宿,我和家长挨个网吧里找孩子,累得精疲力竭;我还通过不停地家访和写信,劝返了多名半路辍学的农村学生。
        什么是一个班主任的责任心?只要这个班内的孩子需要你的帮助,这就是你该做的事情。也许,这与职业道德无关,与法律法规无关,但是,它与孩子有关,与“育人”有关,这就是我们班主任的责任。
        (二)谈谈管理技巧
        1、培养出优秀的班委
        一个班级的事物,琐碎繁杂,一个人,三头六臂也难以对付。做一个班级的管理者,可以向“唐僧”学习,学习他的领导艺术,知人善任,挖掘班干部身上不同的闪光点,赋予不同的职责,把合适的“人才”放到正确的班干部位置上,让他们用自己的所长为班级服务。但是以我的经验来看,时间长了,有的班干部容易恃宠而骄,欺压同学,互相扯皮,这就需要“唐僧”用“紧箍咒”来约束他们,同时引入竞争机制、监督机制,让班干部时常有危机感,促进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2、树立良好班风,制定合理班规。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小家,这个“家庭”的风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班级内的每一个成员,对他们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极强的引导作用。要想让班内的学生积极向上,学习充满斗志,各个方面充满正能量,就必须树立良好的班级风气。良好的班风需要正确的德育引导,正确的管理推进来形成。举个例子,2017年我担任四年级一班的班主任,班里有一个轻度脑瘫的学生晓川,嘴巴、右手、右脚都不灵活,写字、走路很慢,自然学习也不太跟得上。我就经常利用德育课、班会课以及各种契机教育同学要学会去帮助弱小者,团结同学这样你才是一个小英雄,而且帮助别人的学生肯定受到赞美。班里个别的学生,有时会看到那个学生流口水会偷笑,别的同学会大声地叱责笑话晓川的学生。班里的第一名卢亮居然自告奋勇和晓川同桌,在学习和生活上帮助了他很多。时间长了,这种助人为乐的行为带动了全班,逐渐形成了一个温馨和谐的大家庭。期末表彰的时候,经过一致推选卢亮获得了“优秀学生”和“助人为乐”小英雄的称号。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国家如此,一个班级的“小家”也是如此。除了中小学生守则对学生的约束外,我每次接手一个新班级,都是先了解学生两周,然后针对性地起一个“我们的班规”草稿,拿到班会课上全体逐条讨论,采用少数服从多数的表决方法,觉得不合理的去掉,不完善的补充,集思广益,最后确定下来。
        班规制定后,要坚决执行。我一贯采用每项积分制,如,破坏纪律严重者,老师警告多次不改的每次扣1分;欺压同学的,性质很严重,每次扣3分;不完成作业,每累计达到3次的扣1分,等等。当然,有罚还得有奖,做出突出贡献的,在校内、校外经常做好事的,积极参加劳动的等等,经过全体同学认可的,每次加1分。这些积分每周班会课都要总结给同学们听,期中、期末各累计两次,结果张贴在教室内,作为班级评优选摸的重要标准之一。我觉得,这些班规的制定和执行,对于约束学生的行为、促进一个良好班风的形成,起到了很积极有效的作用。
        3、走近学生和家长,倾听心声
        在学生眼中,班主任老师还是威严的,学生未必敢把自己所有的想法、意见说出来。这就需要我们放下身段,利用课堂外的时间和机会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在一些非正式的场合,学生最容易对老师敞开心扉,如,宿舍、食堂里、小操场上,或者运动会的时候,跟学生做到一堆里,他们会叽叽喳喳告诉你很多班里的小“秘密”,也会听到很多听不到的信息,当然,你不要“出卖”他们,否则,心门从此向你关闭。这些信息对于管理班级、教化学生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除了走近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家长了解学生当然是很重要的一个途径。没有一个班主任不曾家访过,尤其对于表现异常的学生,了解他的家庭情况更为迫切。我每学期初都制定一个家访计划,把家庭情况且较为特殊的学生,都列到前两周的计划里,只要双方有时间,都要到学生家里去,把这些学生的情况了解透彻。其他的学生,利用电话、微信、学生家长到校等等方式,在期中考试前都摸排、家访一遍。这样教育起来更有针对性。
        在与学生家长交流的过程中,我感觉收获颇多,我获得了他们的支持、经验和友谊,达成了对孩子教育的一致性。有的学生家长对于教育孩子很有自己的心得,他们把自己的经验讲出来,我尝试着运用于其他孩子,也会有很好的效果。还有的家长对于学校工作很支持,他们组成的家长委员会替班级管理出主意、想点子,解决一些家校之间的矛盾,给与这个班主任很大的帮助。
        总结:一个班级管理,没有固定的模板,我只是一个农村任教多年的老师,用自己20多年的勤恳和经验来实践着自己朴素的教育理念,我会继续不断地学习管理班级的经验,改进班级管理制度,采用更科学、人性的管理方法,让每一个学生在我的班内生活学习得更快乐更幸福。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