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德育关系是学生的个人健康成长,更重要的是关系国家未来发展。随着国家核心素养培养政策的实施,各教育阶段都将核心素养培养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目前高中德育教育存在失衡且不成体系的问题,而高中阶段是学生优良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分年级构建德育体系,以健全德育网络,强化德育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高中;德育体系;构建对策
1.分年级纵向构建德育体系
传统的德育建立在学生知识层面的差异上,忽视了对学生本性的尊重。在新背景下,在新视角下,德育体系的构建要以学生的发展特点为切入点,了解学生的成长规律,根据年级制订纵向的德育目标,以分阶段落实德育,使学校德育与学生的成长完美融合。
首先,在高一年级,以发掘学生的美德为主要内容。在高一阶段通过学前教育,使学生的初中高中的衔接更顺畅;通过高中生活体验使学生快速融入高中生活;通过学前教育增加学生之间的联动;通过题目的讲解使学生了解高中与初中学习的差别。教师要制订科学的评比制度,以促进学生形成集体荣誉感,并通过评价挖掘故事背后的故事。要引导学生制订学习生涯计划,为未来的学习及职业发展确定一个大概方向,并根据计划进行学习、培训等。
其次,在高二年级,强化学生的实践体验。高二学生的心理明显成熟,他们思维活跃,更愿意关注社会,但是受阅历影响,在理解事物时难免会片面。高二阶段的德育内容以实践为主,通过课外或校外的實践活动,磨砺学生的意志;通过主题教育帮助学生明确人生奋斗的目标,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
再次,在高三年级,主要是加强德育的延伸。高三阶段是无数家庭的期待,同时也承载社会各界的关注。高三阶段的德育除了育人,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平衡度过,使学生在面临个人追求与琐碎生活的冲突,在面临学业压力的日益增加时,能够从容面对。
2.分方位横向健全德育网络
首先,坚持三位一体的德育手段。建立导师制、辅导员制,由教师与学生组成帮扶对子,以实现个性化针对性辅导。导师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育人思想,在完善育人机制的基础上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可能。同时,要强化班级管理,以活动为契机,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以形成凝聚力。要通过课堂进行德育渗透,使任课教师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
其次,将德育向多元化发展。要通过社团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要通过校本课程的建设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要通过特色德育活动的创建,形成育人新风范;要通过德育渠道的拓宽,实行知行合一,以使学生在体验中将德育知识内化。
再次,通过校园文化进行熏陶。制度会让学生产生距离感,而文化给学生的印象是亲切的,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要打造班级特色文化,通过班级这个校园文化的缩影实现德育平台的拓展。室内文化墙,室外文化长廊等都是班级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展示地点,都是实现德育的重要基地。
最后,发挥学校党总支、党支部的作用,我们具体有下列几项做法:1、把各个党支部书记下到年级组,与年级组主任配合,形成类似于部队的政委角色,主要负责师德师风的建设,制定年级组每学期德育教育计划并监督落实。
2、在年级组成立党小组,主要由落级书记负责,充分发挥党员在教育教学中所起的作用,用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年级组的各项工作。3、把党员分到各个班里,担任学生团支部的辅导员,知道学生的团队建设,配合班主任管理好班级,为学生上好党课。
3.多角度平台落实德育手段
首先,建立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以学习成绩为准,要将品德、身体健康、艺术修养、社会实践进行结合,以构建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新高考制度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这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德育管理过程中,要将学生的学业情况、品德情况、个人特长情况等进行真实记录和客观反馈,并通过信息化手段对数据进行分析。
其次,要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记录学生成长的发展性评价内容。成长档案袋可以帮学生保留其在高中学习阶段的重要信息,同时也能为教师描述一个完整的学生的图像,使教师对学生进行跟踪,及时对档案袋材料进行更正,以发挥档案袋对学生德育管理的正向指导作用。
最后,建立德育学分制度,将学生学习、实践、规范、创新等方面的表现纳入德育体系中,通过学分进行记录,并做出评价。学分的积累评价目的是让学生在积累学分的过程中追求良好品德和行为,从分律走向自律。在对学生进行学分记录时,不同项目要选择不同评价主体,如生活习惯要以班主任为主要评价主体;道德要以辅导员为主要评价主体;日常行为要以班级或落级书记为主要评价主体。以使德育学分制发挥最大效用。
4.组织实践活动
高中生已经是年龄非常大的学生了,在从小到大的学习生涯中,经历太多的教师的批评教育,他们都开始免疫了。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一些教育方法,在实践中让学生得到教育。比如组织感恩活动,感恩父母,组织学生在放假期间跟随自己的父母一起工作,感受父母生活的不易和艰辛,也变相的督促学生不好好学习怎么对得起父母的血汗钱。也可以组织学生到田里看农民怎么在田里耕作,也让学生参与到劳作之中。在劳动中让学生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明白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当然也要组织学生进行拓展训练,在训练中培养学生的默契,也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在训练中可以适当地加大训练量,增加一些军训的环节,让学生重新感受一些军训。当然主要还是训练学生的团结能力和默契配合。这样在学生接下来的生活中会充满这些正能量,拥有了就不容易失去。
结语
总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德育中是高中德育的发展方向。高中教师或班主任、辅导员要以核心素养理念为依托,主动进行德育创新,通过分年级纵向构建德育体系、分方位横向健全德育网络、多角度平台落实德育手段落实德育体系等创新德育体系,以从学生本位出发,促进所有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丽玲.高中德育活动体系构建策略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9(28):3-4.
[2]周士钊.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文教资料,2017(22):145-146.
[3]曾科成.继承优秀传统 创新德育体系[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12):36-37.
作者信息:张昕,女(1981.6-24),汉族,河南郸城人,本科,中教一级;研究方向: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