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冶教育法在中学德育课堂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7/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7期   作者:余星星
[导读] 陶冶教育法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方法,将陶冶教育与家庭、学校、社会教育连接
        摘要:陶冶教育法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方法,将陶冶教育与家庭、学校、社会教育连接,可以进一步优化德育教育的质量。本文分析了陶冶教育法的概念与应用价值,探讨陶冶教育法在中学德育课堂中的应用方式。
关键词:陶冶教育法;中学德育课堂;价值;应用
        在“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各个中学对德育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教育部也就目前中学德语教育的新要求、新形势,提出了若干指导意见。中学时期是个体思想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在这一时期,需要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一、陶冶教育法的应用价值
        陶冶教育法,即有计划、有目的的调动各类教育因素来设置情境,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可以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教育。陶冶教育法具有几个重要特征:第一,间接性:与抽象的理论教育相比,陶冶教育法可以将教育内容融入课堂情境和课外实践,让学生能够自己来观察、感悟,领悟到道德的意义和价值;第二,长期性:陶冶教育法是以情境来陶冶情操,学生心灵的感化是一个长期、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的认识也需要螺旋上升,在其成长过程中,会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等各类消极因素的影响,这会影响学生的认知,陶冶教育法能够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影响学生;第三,多样性,陶冶教育法可以发挥出文艺熏陶、环境因素、课堂教育因素的影响,通过各个要素的搭配、组合,能够形成合力,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为学生创设情境,可以显著提升德育教育质量。
        二、陶冶教育法在中学德育课堂中的应用
        (一)制定适合的情境
        自我陶冶教育需要发挥出教师的指导作用,让学生自觉培养自身的道德意志和情感,自我陶冶对学生的自觉能动性有严格要求,在应用过程中,要根据道德发展的阶段性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规律进行全盘分析,明确他们当前的道德所处水平,利用自身教育、环境因素来有目的的为学生设置道德情境,帮助学生主动融入其中。在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自省,激发出学生的内生动力,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应用在实践中,主动自省,提炼精华,通过该种方式,学生的自我陶冶能力可以得到迅速提升。
        (二)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
        校园环境在德育教育上,是不可或缺的辅助力量,为了提高德育教育质量,还要营造良好的校园精神环境和班级环境。在具体设置上,需要用干净的教室环境、漂亮的黑板报、美丽的花花草草、整洁的桌椅等营造舒心、愉悦的氛围。

在中学班级中,有的学生充满责任心,对待问题乐观、主动,是班级氛围的建设者,能够对其他成员起到重要的带动作用,还有的学生缺乏责任意识,不愿意主动为班级做贡献,面对问题时,经常冷眼旁观,在具体的教育上,要充分发挥出第一类学生的导向作用,做好动员工作,争取让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树立健康的心态,通过这种方式,班级中的氛围、班风就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三)发挥德育教育合力
        陶冶教育法不仅可以在学校教育中应用,还要发挥出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合力,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在实际的交往、活动过程中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密切相连,在家庭与社会中,有大量的隐性教育因素,能够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在家庭教育上,家长是其中的主力,要为孩子营造出良好的家庭氛围,发挥出家风的教育作用,进入中学阶段后,学生的学习压力日益加重,家长们普遍存在望子成龙的心理,在教育上,也更多的关注分数,忽视了德育教育,这种思想并不可取。在家庭教育上,我们倡导家长共同参与到德育教育工作中,营造适合的环境,发挥出环境对道德的陶冶作用。而社会是一所更大的学校,对中学生的道德情操也有重要影响,在中学生的耳边,充斥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潮的影响,他们本身缺乏社会阅历,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潮的影响,在这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净化社会风气与社会舆论,让学生可以朝着文明、健康的方向发展。
        (四)重视文艺熏陶工作的开展
        文艺熏陶也是陶冶教育法的常见手段,文艺熏陶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图书阅读、文学作品欣赏、文艺汇演、参观博物馆、戏剧表演等,对此,学校要将各类文艺资源、教育资源集合起来,定期开展文艺活动,组织多元化的文艺实践活动。中学生对于此类活动有浓厚的兴趣,也有足够的热情参与,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出自身的指引和领导作用,全程陪同,在活动开始前,明确目的,针对活动环节帮助学生来制定阶段性目标,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认真参与,活动结束后,带领学生开展反思,回顾活动重点,让他们知晓在活动中收获到了什么。只有充分重视每一个环节,方可发挥出文艺活动对学生的熏陶和陶冶作用,让学生的道德品质可以得到健康的发展。
        三、结语
        陶冶教育法在中学德育课堂中的应用可以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将社会实践、德育教育内容相连,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出中学生的内生动力,在陶冶教育法的应用上,要遵循多元化原则,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出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的合力,优化教学模式,重视学生道德认知、情感与意志的培养,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通过与其他方法的结合使用,能够显著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召新,强典娟. 中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1(05)
[2]吴俊德,吴勤德.  倾听 引导 感化——中学班主任班级德育教育“三部曲”[J]. 学周刊. 2011(22)
[3]段彬,顾珂.  论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学生德育中的价值及其实现[J]. 亚太教育. 2016(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