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和完善下,我国的教育正朝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方向发展。其中,高中作为我国学生整体学习阶段的重要环节之一,这一时期内的知识培养和能力积累对学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其中,政治是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教学,它从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活哲学等多个角度出发帮助学生获得进步和成长。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建立能帮助学生整合知识点、探究学科内容、建立知识逻辑。本文将重点从思维能力的训练方法出发,提出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政治 思维能力 培养策略
思维能力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主要包括理解力、分析力和综合力。
一.思维能力的训练方法
(一)推陈出新训练法
学习阶段中接触到的知识往往是层层递进的,小学的知识内容是基础,初中的知识内容是深化,高中的知识内容是探索,知识永远处于由“陈”到“新”的开发过程中,当陈旧的知识点遇到新型的性质、观点、结论和方法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更新自己的思维,即运用新内容去回答和解决问题,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刷新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达到训练思维的目的。
(二)聚合抽象训练法
知识点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和共性,聚合抽象就是根据本质和共性将知识对象“聚合”在一起,从而帮助学生了解他们所属的特点,从而在概括性的描述下学会共同应用,比如举一反三、一个问题多种解答方法等等。
(三)循序渐进训练法
思维的训练是一步一步深入,一步一步培养的,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对某个问题或某个知识间进行严密的步骤思路排序,帮助学生在思维的引导下一步步完成和达到所安排的步骤和思路,从而完成知识点的学习和问题的解答。思维的训练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师去精心的设计和有效的引导。
(四)生疑提问训练法
生疑提问是指学生对某个知识点和问题产生怀疑和提出问题的过程,它标志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水平和高低。由于学生的能力和探究水平较低,大多生疑提问环节主要由教师开展和引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保障全体学生的参与,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变换思考观察问题。
此外,教师应循序渐进帮助学生养成生疑提问的习惯,利用自主学习、自主讨论、自主反思等环节,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思考和提问。
二.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举一反三是教学过程中最常见的思维能力培养手段之一,它的进行从教师出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达到教学事半功效的目的。以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三单元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时间、地区和生活等多个角度出发探讨我国的中华文化,教师从时间出发“举一”,包括文物、文化遗产、思想、神话传说,引导学生从地区文化和生活文化出发进行“反三”,引导学生去自主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二)引导学生敢于质疑
辩证地看待事物是学习政治的主要目的,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主观、片面分析问题,很难真正看清事物的本质,因此,教学的学生提出质疑能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开发思维。以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例,此章节的基础围绕着我国的体系,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为什么我国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明明很多发达国家走的是资本主义道路,我们不能仿照发达国家的体系发展吗?教师的提问会引导学生的思考,引发学生对心里根深蒂固的社会主义体系的质疑。由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从我国的发展过程、民族工业和经济等角度共同出发思考问题,促进思维的系统化和全面化。
(三)激发学生勇于探索
探索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感知能力,从而扩大知识的全面性和丰富性。以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四单元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为例,总所周知,经济全球化是时代的趋势和必然,每个国家为了响应和参与到经济全球化中都采取了多样的策略,因此,教师可以就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采取的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任务,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查找、新闻播报、电台和讨论等多样途径完成探索任务,最终在课堂上进行成果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了解和深化了章节知识,思维也在多样的途径中得到锻炼和培养
三.总结
思维不仅仅是一种能力,更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之一,面对多样的思维训练方法,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应根据教学重点、课堂节奏和学生特性和有效合理做出筛选,从而保障学生在高质量和高效率下培养和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冯琦.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J].华夏教师,2019(36):15.
[2]王梅.浅谈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20(07):78.
[3]焦雪玉.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