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育人理念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发表时间:2020/7/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7期   作者:董金花
[导读] 学生工作是高校当中思政教育的主线,重点是保证工作方向具有的正确性、效果具有完整性以及内容具有的一致性。
        摘要:学生工作是高校当中思政教育的主线,重点是保证工作方向具有的正确性、效果具有完整性以及内容具有的一致性。新时期,社会各界对于高校思政工作提出更具针对性、长期性这一特征更加明显。然而,现阶段,高校思政工作依然存在内容枯燥、形式单一、系统化和专业化不足、理论和实践脱节这些问题。对此,思政工作需遵循协同理念,对教育内容进行丰富,把理论和实践进行结合,进而对思政工作加以有效落实。本文在分析新时期高校思政工作的新要求的基础上,对新时期高校思政工作改进策略展开探究,希望能给高校思政工作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协同育人;高校教育;思政工作

        前言:协同育人是指对社会资源进行聚集,对多方力量进行汇集,一同实施人才培养。就其本质而言,是展开全员、全方位以及全过程的育人,把多个领域拓展、不同层次渗透以及多个参与主体当作主体,按照社会具体需求来培养人才。如今,在协同育人这一理念之下,建立高校特色化思政育人的模式,给学生提供素质与能力拓展平台,实现教育、管理以及服务育人的根本目标。
一、新时期高校思政工作的新要求
        如今,高校当中思政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综合型人才,为社会各界输送大量的合格人才。在国内,高等教育的具体发展方向需和国家整体发展目标以及未来方向进行紧密结合。当前,高校当中的思政工作需要具备更强针对性以及明显长期性,突出实践倾向,不仅向高校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同时还需为其指明日后前进方向以及努力目标。因为思政教育属于动态过程,并非短时间之内便可完成的,不能一劳永逸,所以思政工作属于长期持续工程[1]。在漫长过程之中,高校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长期教育以及引领,特别是针对叛逆性较强的00后这一学生群体,不能太过理想化,不能急于求成,放松警惕,只有注重教育方法,注重循序渐进,这样才可取得较好效果。
二、新时期高校思政工作改进策略
(一)多个参与主体,丰富思政教育内容
        新时期,高校学生只有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以及高尚道德品质,才可为国家发展以及社会进步作出贡献。所以,高校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还需对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加以重视。在高校当中,思政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人才培养,而在思政工作当中,党建工作属于关键环节。为对人才培养与党建工作进行协调,促使高校学生综合发展,协同机制变成一个最佳选择。


        如今,在协同育人这一体系之下,思政工作与党建工作存在紧密联系,二者目标是培养高校学生正确三观。然而,二者还存在一定差异,必须进一步进行协调。把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进行联系,能够对协同育人现有内容进行丰富,保证高校拥有正确办学方向,增强高校当中思政工作具有的核心价值,进而为国家建设以及民族复兴培养品行良好、政治坚定的接班人。
(二)不同层次渗透,增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在高校当中,思政教育需展开多个层次一同进行,这样可以向大学生传递核心价值观。在过去,思政教育的模式存在不少弊端。第一,思政教师以及辅导员是思政工作当中主要的参与主体,思政教师拥有丰富理论知识,而辅导员则拥有足够实践经验。然而,二者具有的教育环节以及职能是相对独立,没有直接联系,很难形成教育合力。思政教师与辅导员如果可以协调工作,协同实施思政教育,把理论与实践进行统一,这样可以对思想观念方面的差异进行有效解决。而且,高校需站在不同角度,从不同层次着手,提高思政教师的工作能力以及工作质感,借助整合协同育人方面内容、环境以及层次,重新建立全新育人模式,对全方位、全程、全员育人这种工作理念进行落实,对人才培养的多方力量进行整合,形成育人合力,促进思政工作高效开展,有效提高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
(三)多个领域拓展,优化思政教育体系
        新时期,协同育人这一理念将简单思政教学提高成创新型思政实践。如果协同育人有关内容、育人环境以及协同团队层次在理论框架之下可以到达平衡状态,可以促使教育资源以及教育效率实现最大化,实现思政教育的具体目标。如今,加快高校当中思政协同育人的创新步伐,社会、家庭、高校以及教师需协同合作。在协同育人这一模式之下,需要不同部门、不同人员付出更多时间以及精力进行配合,并且提供人力资源以及资金方面支持[2-3]。
结论:综上可知,高校思政工作主要是为社会各界培养以及输送高素质以及具备坚定的政治信仰的人才。在思政教育当中,高校教师需对立德树人以及以生为本这些理念加以渗透,做到多个参与主体,丰富思政教育内容,不同层次渗透,增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多个领域拓展,优化思政教育体系,进而培养出素质以及能力过硬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郭俊涛,严鼎,李喆.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视角下高校“党团班”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2019(04):77-79.
[2]张硕.基于协同育人理念的高校辅导员家访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07):161-162.
[3]孙建.论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及实践反思[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24):63-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