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班主任是班级的核心、班级的灵魂,对未来班级的成长、建设、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在班级建设过程中提高班级素质,构建更为和谐、健康、向上的班级风气,是初中班主任必须研究的一大问题。在班级建设过程中,班主任需从学生特点出发,针对学生学习的薄弱点加强管理,构建有效课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最终提高自身综合素养。文中对新阶段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创新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新阶段;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创新策略
1导言
当前,我国不断加强对教育事业的重视,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每所初中学校都要求班主任做好学生管理工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提高初中教学质量。初中班主任负责的学生管理工作内容非常多,不但要保证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还要做好德育、生活管理等工作,确保学生身心都能获得全面发展。本文主要探讨目前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现状以及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做好班级内部管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新阶段初中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初中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因为他们都处在青春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外界的一切也非常容易对其产生影响。所以,初中班主任要做好初中生的学习和生活管理工作,发挥引导作用,对学生的成长给予正确指导。旧的教育管理模式存在很多问题,不符合社会和学生发展需求,因此要改变陈旧的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法,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1班主任的专业程度问题
现阶段的初中班主任通常来自多种专业本科和硕士毕业生。部分班主任在任初中班主任之前,对思想政治教育和相关知识的理解不深,甚至只接受了几天的培训,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教育,就直接上岗了。
2.2班主任的定位和职责问题
由于学校管理制度的问题,对学生学习、生活、活动等方面不能做到面面俱到,部分初中班主任往往成为代职者,凡是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问题都要去管,每天忙于事务性工作,客观上影响了教师对初中班主任这一职位的认识。
2.3忽视学生心理健康,不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心理健康对学生发展尤为重要,会直接影响其今后的发展。由于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很高,大部分班主任在管理学生时往往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这种管理方式极大地危害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更有甚者会导致学生对学习越来越厌倦,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同时,现在的社会环境很复杂,社会上有太多不好的诱惑,班主任更需要在课堂管理过程中好好管理学生。
3新阶段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创新策略
3.1建立班级制度,完善班级管理模式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班级的管理、建设需要一套完整的经过长期工作实践检验的管理机制。在此机制的管理下,班级管理才能规范、有效,帮助每一个学生提高。若教师局限于某一刻板、严厉的班级制度,学生就很难得到提高。教师应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了解班级内部发展特点,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设置更民主的班级条令,并将这些班级条令贴在教室墙上,时时提醒学生。教师还要制定明确的奖罚考核机制。只有拥有一套完整、民主的管理制度,班级建设才能更有效。教师可在班干部的协助下帮助一些学生改正上课偷懒、纪律散漫等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约束学生,确保教学活动有序进行,及时纠正学生的一些不规范行为。久而久之,班级内部就会形成良好的风气,师生能够和谐相处,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个性化提升的过程中获得发展和提高。为提升教学成果,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发展,在良好风气的感染下体会学习的乐趣,不断提高自我。
3.2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初中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协调好学习和生活的关系,确保其能够全面发展,德智体美都能获得相应的提高。初中班主任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要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些学校设立了针对学生心理引导的咨询室,当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难题时可以得到及时引导,帮助他们解开心结。对初中班主任来说,必须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家庭情况,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管理工作,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注重自我管理
从目前情况来看,大部分班主任都是一边做班级管理工作,一边上课教学。这为教师带来了不小的负担。若仅靠班主任一人,那么,班级管理就很难取得实效。因此,为实现班级管理的有效化,教师要帮助学生积极进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让学生在自我提升的过程中了解相应知识,建设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这样的班级队伍建设也能为班级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干部队伍建设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班主任的工作负担,让整个班级内部的工作更为有序。大多数班干部都是学生自己推举的,能够得到学生的喜欢。处理好班级矛盾,能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各科学习取得良好效果。教师要致力于构建良好的班级风气,消除班级内部的种种摩擦,加强管理,让学生习惯于合作学习,让整个班级充满欢笑。此种建设模式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乐趣,还能使班级风气变得更好,帮助学生提高自我管理的水平。
3.4提升自我素养,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班主任是学生最信任、最依赖的老师。班级建设的成果取决于班主任的日常领导工作。因此,班主任要了解自己担负的重任,在管理班级的同时,不断提高自我素养,积极学习各类知识,增强专业技能、本领,适时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只有这样,班级建设才能更有力。
教师应采用各类办法灵活提高工作效率,快速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解决班级管理过程中的相应问题。同时,教师要合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各类专业书籍资料,了解学生管理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并将该类知识真正应用到实践活动过程中,加强班级管理实效。班主任还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自我约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真正达到言传身教的结果。在这样一言一行的示范下,学生会提高认识水平,更积极、高效地投身学习。作为初中班主任,教师必须了解自己的责任,在工作过程中落实具体的学生管理工作,努力学习知识,加强言传身教的效果,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让学生在课堂上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课堂教学的严谨。
3.5增强师生交流互动
初中阶段,学生学习任务不断加重,知识变得更加复杂,学习科目逐渐增加,大部分教师都把学习和管理的重点放在中考上。这会使部分学生会产生厌学和烦躁情绪,会对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造成负面影响,也会对班级教学管理工作造成很大的压力。对于这种情况,班主任要采取有效措施,对学生给予关怀和帮助,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及时疏导他们的不良情绪,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初中班主任可以通过班会课或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平等、密切的交流,对学生遇到的困难及时进行解决或提供帮助,对学生付出的努力进行肯定,让学生感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
4结束语
总之,在进行班级教学和治理活动的过程中,班主任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尤其是针对初中班主任来说,必须明白班主任这一重要职位的艰巨性,必须深入学习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与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模式,了解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与学习状态,以帮助自己更好地完成初中班级的教学和管理任务。
参考文献
[1]任梅玲.试论如何创新初中班主任的管理工作[J].未来英才,2018(23):275-276.?
[2]王颖艳.如何有效提升初中班主任的管理工作[J].教育界,2018(15):195-198.
[3]曾淑英.如何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