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提高我国国民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实施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音乐教育是对学生开展审美教育的重要课程体系。如何提高初中音乐课堂的有效性,对音乐教学质量和效果提供保障,是每一位音乐教育者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音乐教学; 初中;目标;策略
学校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就是音乐教育。新课标明确指出:通过音乐教育,能对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进行培养。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围绕教学目标,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的性的同时,提升学生音乐核心素养。
一、掌握教材内容,制定精准的教学目标
教师透彻的熟悉和了解教材内容,是实施高质量音乐课的关键。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对教学的重难点准确把握,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在每次上课前,教师的准备工作必须充分,以音乐技能、背景资料、教材为着眼点,紧扣音乐教材,对课堂教学目标、重难点进行明确,并对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进行设计,开展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面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注重因材施教。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开展差异化的教学,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对学生精神生活的审美需求给予满足,由此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进一步提高。另外,教师还要巧妙设计教学中的“提问”。教师能否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是是否围绕每一个目标,开展每一个环节的教学设计,而达成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巧妙设计提问环节。在营造问题情境时,教师应准确表达课堂语言,与教学目标要高度契合。作为一门听觉艺术,在音乐实践中,学生主要是通过听觉活动,对音乐进行体验和感受。所以,不管是欣赏课,还是唱歌课,都不能对“听”的环节予以忽视。在教学设计中,应结合音乐课堂中的“音乐性”,以此对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提供保障。
二、提高自身的感染力和亲和力,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教师的言行举止,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音乐教师,要对学生给予充分的关爱和尊重,通过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从心里上真正接受自己,也愿意积极主动的学习音乐,并对音乐的美感切身体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进行营造,使学生对音乐知识掌握的同时,还能将学生创新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由此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对不同教学活动进行组织。如果学生具有较强的表现欲,可用欣赏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如果学生性格内向,则用鼓励的语言,启发学生对自己的感受大胆表达。
音乐中没有对错之分,唱错也没有关系,就当是自己的二次创作,以此培养学生的成就感,这样才能对音乐的魅力切身感受。教师通过充分关注和肯定每一个学生,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出来。
教师个人所具备的扎实的基本功,以及对学生的关爱、对教学工作的领悟,是教师感染力和亲和力的源泉。所谓“名师出高徒”,初中往往具有极强的可塑性。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和示范,能逐步引领学生步入音乐的殿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专长,展现个人的魅力,这样才能够取得比较突出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擅长乐器教学,可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乐器的演奏。例如,在江苏民歌学习中,教师可在教学中运用二胡、笛子等乐器。在上《江南好》这个单元时,导课运用竹笛的演奏,教师娴熟的演奏技巧,会极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学生会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课堂上,由此良好的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要新颖独特,提高教学效果
唱歌课和欣赏课,是初中音乐课的两大类型。以欣赏课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初中生的特点,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工作。并对教学活动方案精心设计,课件制作不仅要新颖独特,还要与课题相契合,努力营造活跃欢快的课堂气氛。同时,在教学中,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在音乐欣赏课中运用动静交替的原则,有旋律的创编,有律动,有说唱,通过多种方法的运用,让学生对音乐进行全方位的表达和感受。并在活动过程中,对于音乐的知识技能更好的掌握。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还能体会音乐的乐趣,培养了自信心,由此使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将学生主动探究意识调动起来。音乐教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手段,能对教学情境进行创设,促进音乐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但是需要教师把握好原则,对多媒体合理运用。初中生往往具有较弱的自控能力,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图片、视频、实物等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将学生学习欲望激发出来,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使学生深入理解和热爱祖国及世界音乐文化。在唱歌或欣赏教学时,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展示歌曲中描绘的景色、人物、活动等,让学生随着音乐画面的变化,在唱歌、聆听、欣赏的过程中,获得美的体验,以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为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性提供保障。
结论:新课标理念下的音乐课堂教学,更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文化修养。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传授学生相关的音乐技能,同时还要注重学生音乐情感的培养,和学生构建良好的关系,以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为实现教学有效性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提升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J]. 周琴. 课程教育研究. 2013(04)
[2]浅议如何有效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J]. 谢建平. 北方音乐. 2013(09)
[3]如何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 王垣. 学周刊. 2012(24)
[4]怎样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J]. 徐冬梅. 大众文艺. 2016(24)
[5]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之我见[J]. 董琳. 音乐时空. 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