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动手能力激活美术课堂

发表时间:2020/7/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7期   作者:何洁
[导读] 小学阶段的学生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活泼好动,这个时期的学生参与感非常强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活泼好动,这个时期的学生参与感非常强。因此,在美术课堂上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制定课堂教学计划,以此帮助学生提高对于美术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对美术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本制定出学生喜欢的美术课堂,以此来开展美术活动,使每个学生自愿主动的参与进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基于小学生爱动的特点,在此阶段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学生能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体验美的感受,从而,为以后的美术学习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生  动手能力  美术教学
        美术教育就是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也起到了非同小可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就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也带动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的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所以,在美术课堂上要想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师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结合美术课堂的实际情况,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一、学会观察,着重引导学生培养动手意识
        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发展还处于未成熟的阶段,在许多方面还需要教师的着重引导和解析,在此阶段的学生在事物的认知方面还有所欠缺,需要借助一些实物来加强学生的认知。小学生在这一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一定要引起教师的关注,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特点,结合学生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对学生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意识,这是小学美术教师所应该解决的一个首要问题。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创作,激发学生的动手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色彩的和谐》这一课的学习中,在进行授课前,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考虑到学生对一些绘画材料缺乏认识,让学生准备了水彩颜料、毛笔、报纸、调色盘。首先让学生对自己所准备的材料有一个认识,知道它们怎么使用,为进行美术课堂打下基础。其次,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邻近色,让学生自己感受到邻近色的美。通过观察色轮表,明白邻近色之间的色彩关系和变化规律,并在多媒体的演示下理解邻近色的调配方法。最后再通过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以达到学习本节课的目的。
        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对美术绘画的兴趣
        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无论什么学科,兴趣才是学生们最好的老师。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需要让学生有动手的意愿和兴趣,否则将会给教师教学的开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所以,教师在进行小学美术教学中注重创设情景教学,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兴趣,从而不断加深对美术学习的体验。同时,学生也能够将学到的美术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从而一步步加深学生的审美观念,并不断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学画山水画》这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一些名家的山水画,让学生充分感受一下山水画的魅力,这个阶段的学生虽然还不能理解意义较为深刻的画,但对于一些景物不多,偏重与意蕴,较为简洁的画,还是很适合学生的临摹。教师可以先在课堂上进行一些简单的绘画技巧的讲解,随后可以带领学生到野外或者植物园进行实地的写生创作,这样不但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而且激发了学生们对于绘画的兴趣。同时,学生在这种特定的情境中,能表现出最为真实的感受,从而,引导学生们将最真实的自然景象绘制到画纸上。通过这种创设情景教学,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逐步提高了学生的美术素养。
        三、创新教学,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总是把课堂的讲解作为教学的重点,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变得很被动,不太敢明确表达自身的需求,难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要想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必须要创新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通过手工制作的课程,让学生能够在做手工的活动中感受创造的乐趣,进而调动学生动手的积极性,提升动手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我做的文具》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让学生准备好彩泥,让学生们自己观察不同的文具的外形和他们的颜色,学会让学生了解文具的特征其次,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设计制作自己喜欢的文具,体验制作的快乐。最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制作成果,看谁的制作更加的新颖实用,体会制作的喜悦和成就感。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为学生提供了动手的机会,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结束语
        小学生的美术教学不仅仅只是传授美术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和现实的需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动手能力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美术理论的运用能力,懂得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1]给学生一个撬动思维的支点——谈小学美术课堂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 朱佳燕.??中国校外教育.?2012(02)
[2]小学美术课堂上个性展示的探究[J]. 郑细妹.??名师在线.?2019(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