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以沙瓶画为例

发表时间:2020/7/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7期   作者:石砾
[导读] 美术教育是一门开阔人类思维,提升审美能力
        摘要:美术教育是一门开阔人类思维,提升审美能力,培养情感和创造力想象力的一门学科,在学校教育的美术课程当中,如何能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运用想象力,手脑协作,达到审美和创造力的提升是当前中小学美术教育当中的重点内容。本文就将从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意义和方法出发,以沙瓶画为例子,结合方法论具体分析讨论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美术教学;创造力培养;沙瓶画

         美术教学的内容,试从绘画,手工,欣赏等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培养训练,传统的美术教学当中只单纯的依照教学课本对学生讲授,停留在单一的内容上,很少真正的将学生的管部兴趣和感官调动起来,引导学生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从想法上真正的做到让学生沉浸在艺术的创造中。这样的教育模式显然已经不能够适应当下的社会环境,美术教育也不应该是完成任务一样的只注重技巧和传授。教师首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从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教学的方法上找寻能够带动学生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项目,结合开放的思维方式,以达到学习的目的,这也正是教育核心素养对于艺术学科“艺术表达、教育、认知、整合”要求的实践。

一、沙瓶画的概念
        沙瓶画源自于约旦,是利用颜色各异的沙子在瓶子当中堆砌成图案的工艺品,在制作的过程当中所需的东西很简单:沙子、颜料、瓶子和一个漏斗。沙子约旦有的是,瓶子是主攒的各种形状的酒瓶、罐头瓶等玻璃制品,唯一特别的是漏斗,漏斗的底端又细又长,还有些弯曲。
        制作者一手拿漏斗,一手拿瓶子,将彩色细沙装进漏斗后,边摇瓶子边转漏斗,先灌入黄色和深黄色沙粒,形成大片沙漠和沙丘,然后慢慢灌入黑色沙子,很快便出现骆驼的脚、身子和头,这样,一头骆驼就展现出来了,再加入青色沙子,呈现出来的是沙漠边缘的高山,最后灌入蓝色和白色,描绘出蓝天白云,再少许加些黑沙,就出现了空中飞翔的雄鹰。沙子灌到瓶口时,表演者用手指或者用小勺压紧,放上石灰或胶泥封死,使瓶内画面固定不变形,而且又便于清洁维护。这样,一个沙瓶画就完成了。
       
二、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性
1 创造力是美术的灵魂
    创造力在《辞海》里的解释是指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的能力。而在美术教育当中,创造力就是其中的灵魂,培养创造力也就是能够学好美术的关键,而创造力除了能在美术这一门学科当中发挥作用以外,它也是一种活跃的思维,是一种能够让学生全面发展收益终身的特性。但是长期以来,传统而教学模式之中没有把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作为重要的内容进行针对性训练,过去的教育模式中强调学科中心,而且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压制了青少年自身潜能的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被压制了。但在经济水平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的今天,信息交换和更新的速度非常快,没有创造力就意味着难以跟得上社会发展的节奏,在今后的发展和深化的道路上创造力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创造力在人青少年时段是最容易挖掘的时期,因为正是青少年智商发展的时期,又是青春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很叛逆,想象力也很丰富,也敢于大胆创造、敢于想象、思维能力活跃、接受能力极强,总能有不同寻常的想法,在这个时期培养青少年的创造力正是绝佳时间。
2 提升美学素养
        培养创造力在美术教学当中并不是单一存在的,创造本身也不是凭空就能够创造出来的,其实创造是过去一的知识的总结的和升华,是带有个人风格色彩的重建。所以能够拥有创造力的人,他本身所有的感知能力就已经在潜意识中决定了他的创造力和个人风格。这其中,对于美的欣赏和感知,即“审美”,也是非常重要的。
        审美是人生的必备修养,特别是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有各种各样的手段获取知识并进行学习,人们对于美也有了跟以前大不一样的认识。现代的人们对于美有着更新的,更全面的认识,即使是非相关专业的人也都对美有自己的一套认识,这决定了一个人的修养和学识,以及个性。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认为:“现代社会里,一个成功的人必须是不同程度上的艺术家。”但是认识美的能力并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直不变的,欣赏美需要一个适合的环境,和大量的认识,鉴赏。美是相对的,提升美学素养也需要是不断进行学习的。
3 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
    以往的教育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在今天,学生的“个性发展”也已经成为了新的教育教学的宗旨。这是基于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正如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每一个学生也都是各不相同的,他们拥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在学校的教育当中能够给予学生们发展自己的个性,充分地实现自我表达的空间,美术教学课堂正是最适合的。拥有个性,敢于表达个性,正是创造力的来源。

三、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方式
1 新颖的创作题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术作为一门动手的学科,如果只是按照传统的教学内容下毫无创新,这难以引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从而也就降低了他们上课学习时的积极性,无法达成教学目标 ,更无法让美术课发挥应有的作用,让学生们手眼脑达到训练,开阔思维培养创造力。

所以只有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创新,通过学生们喜闻乐见有兴趣学习,了解,参与其中的方式辅助美术教学的课堂,才能够让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当中,从而动用自己的想法进行艺术创作。
        以“沙瓶画”为例,这样的手工艺术形式在课堂上还非常少见,以瓶子和沙子为材料作画,这样的方式还是材料都是学生们在以往的学习中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新鲜感驱使他们对于这样的美术教学内容有了好奇心和兴趣,无形中也就带动了他们的注意力,跃跃欲试想要动手尝试。沙瓶画虽然看着简单,但是在操作过程当中需要提前对于画面进行构思,对材料的掌控也必须高度集中精神,用心,这样的学习内容在引起兴趣的同时也就让学生们全身心地专注其中。
2 利用手脑协作,培养学生创造力
    创造力的培养说到底也并不是纸上谈兵,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创造力不能单单只靠欣赏艺术和美,达到最终的学习目的,创造力是将脑中的旧有知识和自己的想法进行碰撞,然后用手先实现脑中的想法,能够顺畅地表达自己才是创造力最终的目的。需要脑中的想象,需要眼睛观察材料,需要手细致的创作,只有协同工作才能完全的将自己的想法实现。在学生们的课堂当中,不乏没有想法的,也不乏眼高手低创作的过程中技巧不够的,但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大量的练习正是解决这样问题的最好方式。
         沙瓶画不同于传统的作画方式,要使用流动性大,没有固定形状的沙子在玻璃瓶内构成图案进行作画,这需要一个人全心贯注,提前对画面有构思有想法,还要依靠手中精确的力道来控制沙堆,在空间当中构成图案进行绘画。这样的操作过程需要时间适应,需要手眼脑的高度协作,同时调动多方面的注意力和能动性就能够促使学生发挥他们最大的创造力,在这个过程当中能够让学生完全的沉浸进去,这样的体验就是艺术创作最真实的感受。
3 全面调动感官,提升审美能力
        在进行沙瓶画的创作过程当中,如何能够让工艺品更好看,这其中就需要创作者自己的审美能力,比如如何配色,如何用沙子实现自己想要的图案,如何选择与沙子的材质相适宜的构图等等,这都需要手眼脑的协作才能完成。审美能力当中“看”和“做”是两个部分,看别人的作品从中吸取关于美的知识是一部分,用自己的思想和眼睛和手真实的去实践审美观,调动视觉,触觉,思维多种感官才能够真正的提高审美能力。
        沙瓶画通过对于沙子在瓶中的塑造,对颜色和形状以及构图的应用,能让学生对审美对象的感知能力全方位的进行试验。在360度的闭环曲面当中呈现出完整的图案,不同于纸上作画,当沙子流入瓶中一切的图形都是倒着开始然后完成的,这需要创作者提前对于自己的画面布置了然于心,作画的步骤在心中反复推演。这除了敏锐的感知力和理解力,还需要一定的想象力,是对审美能力和技巧,想法创意的全面考验。
4 掌握美术材料,提高动手能力
        艺术的表达形式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分为传统的架上艺术和当代的艺术两大类,传统的架上艺术是指绘画,雕塑等等这类不依附于建筑,墙面,书籍画架等等的艺术表现形式,而“非架上艺术”则是指装置、行为、影像、新媒体等艺术。当艺术走进了现代社会以后,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平面上的插画,原画,纸雕,多媒体等等这类艺术,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艺术表达形式了。所以在美术课堂上的课程内容和形式也可以迎合社会发展潮流,进行改变和创新。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的表达本身没有门槛,除了颜料和刮刀,画笔,任何材料都可以进行创作。
        沙瓶画对于我们的中小学美术课堂无疑还是比较新的课程内容,这不仅是课程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更重要的这也是学生们从未接触过,从未应用在美术上的材料。在同样陌生的材料里,每个学生对于这个领域里的常识和知识也都是新的,很大程度上也就能够避免重复已经看到过的工艺品,进行独立的创作。在完全依靠个人动手能力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们有了对于美术的新观念:“美术当中应用的材料是没有限制的”。学习沙瓶画只是学习美术的一个阶段过程,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们就会用于去探索和尝试多种材料,提高动手能力,创造力。
结语:随着现代社会的日新月异, 中小学素质教育也应与时俱进, 在学生的启蒙阶段培养其的创造力, 最终使中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及创造力得以发展, 这对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世界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美术教学理应在中小学教育过程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 把艺术表达、教育、认知、整合等核心概念彼此融合,构建一个统整的艺术学科框架。沙瓶画作为一个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又动手的课题,不仅新颖而且无毒无害环保,跳出了传统的艺术形式之外也能引起学习的兴起,在中小学生的美术教学当中以后可以广泛的开展应用。

参考文献:
[1]杜亚婷.浅谈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 大舞台,2011,(05).
[2]杨宗兰.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探究[J]. 美术教育研究,2017,(16).
[3]刘建.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科技资讯,2011(13):209-209.
[4]吴敬德.浅析高中美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J].学周刊:下旬,2016,0(1):190-190.
[5]邱皓波.高中美术教学中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研究[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6,0(6):257-2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