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时期,初中英语教学质量提升的紧迫感较为强烈,朗读这种教学形式也需要更好融入初中英语教学体系之中。朗诵可以刺激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展自主学习的才能。同时朗诵声音和情感,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人的情操,在朗诵中表现原文的主题思想、爱情色彩、艺术风格等,在朗诵中使之升华。让学生的听觉才能和思维才能在朗读中培养,在朗读中展开。
关键词:初中英语;朗读;意义;策略
1 朗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首先,朗读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被认为是一种类似直觉、自然的感觉,是掌握语言习惯的一个较高级的阶段。通过朗读,可以积累大量实用的英语短语、句子、习惯用语;在脑子里储存大量有用的词汇、短语、习惯用法;还可以动员眼、耳、口等感觉器官同时参与学习,综合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读得多了,自然就形成了英语语感。语感一旦形成,在以后的学习中,好些句子就会脱口而出。其次,朗读是训练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朗读几乎可以不受环境的影响和时间的限制,不必刻意创设情境,对环境的依赖较小,容易得到保证。只要给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和朗读的内容,学生就可以在课外任何时间完成。坚持不懈的朗读能有效地训练语音、语调的连贯性、流畅性。通过朗读,尤其是模仿正确、地道的英语语音语调,可以纠正和训练自己的语音语调,掌握说英语的种种技巧,如连读、重读、弱读等,从而迅速发展口语表达能力。然后,朗读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英语写作是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具体体现,写作中要涉及语法、词汇、文体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因此写作是很多中学生学习中的弱项。朗读是掌握语言知识、打好语言基础、获得信息的重要渠道。
2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朗读教学策略
2.1 注重多种朗读技巧的讲解
朗读是一种基本的阅读形式,但朗读绝非大声地阅读,反之,朗读中有很多技巧,为了更好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进行朗读应用,教师也要在教学中进行朗读技巧的讲解,提升学生群体的朗读技巧认识与应用能力。例如,有感情朗读是一种技巧,教师可以结合一些演讲稿对学生朗读中的情感运用与调整能力进行培养,并让学生进行情感融入朗读的感知。教师也可以将朗读中的气息调解技巧,长难句断句技巧等向学生解读,并通过长难句朗读训练等途径,让学生能够更为轻松地进行长难句朗读。朗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在于促进整体教学质量的更好提升,因此,教师也应当将朗读技巧同阅读技巧融合在一起,使得学生能够通过朗读这种较为特殊的阅读形式,对于阅读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并能够将所掌握的一些朗读技巧应用到阅读中,提升学生朗读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提升。
2.2 注重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的语音及语调
初中在开展英语教学中,想要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背诵的质量和效率,便要加大对学生语音、语调的重视,使其能够保证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准确发音,使背诵内容没有错误;语调能够保证学生对整体的文章内容进行掌控,如,文章中人物说话的神态、语气以及内心情感等方面,抓住文章人物的情感,有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因此,英语教学中,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语音、语调及节奏的掌控.英语朗读和语文朗读一样,在朗读中,要注重控制语速、语调及情感,把控好朗读节奏.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文章主题可以自由选择,如励志、友情、亲情、爱国等文章类型.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并且可以为学生营造良性的竞争氛围.初中阶段的学生非常迫切得到教师的肯定,会积极参和到比赛中,认真准备比赛,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对语音、语调、节奏有更深入的理解.另外,教师要制定相应的奖励制度,对于在比赛中表现优异的同学,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奖励,从而增加学生自信心,也能有效激发学生对英语朗读的兴趣.
2.3 注重听力训练
朗读能力和口语水平息息相关,而口语水平和听力水平又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要想朗读能力有所提升,听力训练不容忽视。首先,要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无论学习那种语言,都要注重基本功的训练,所谓的基本功,就是掌握单词的发音,只有单词发音正确,才便于和别人交流。在学生口语表达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口语中的连读,省音,失爆等语音现象的训练,再加之强化语感的训练,使学生在多读,多练的情形下,能掌握流利的口语,逐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的能力。其次,重视听力训练。指导了学生拼读的规则外,再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但要想提高听力水平,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要循序渐进,逐步地完成。课堂中指导学生的听力训练时,要注重材料的选择,起初不要选太难的材料,听完材料后,指导学生复述内容,并完成相应的练习题,此时对回答较好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对回答不好的学生要积极引导,缓解心理压力,使学生能正确面对。所以,材料的选择要由易入难,既要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又要在逐步训练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听读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除了听力材料的选择由易到难外,在听力训练方法上也要讲究一定策略。教师要指导学生相应的听读方法,在听的过程中,每一遍都要有具体的任务,如:指导学生在听第一遍时,要弄清楚文段的大意,能口述大意;第二遍听时,要注意听关键词,找出主题句;第三遍听时,重点解决前两遍不懂的句子。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听读,逐步提高学生听的能力,只有听懂了文段的意思,才便于指导学生更好地完成习题。
2.4 拓宽朗读渠道
第一种,演示性朗读。这是教师语言艺术的充分体现,教师从抑扬顿挫的语调、快慢适中的语速,板眼分明的节奏读给学生听,并要求学生认真模仿,体会到“语音”的艺术性。第二种,实践性朗读。这是学生的学习、模仿过程,是学生单独进行训练,达到巩固、效仿和流畅为练习的目的;也可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读,教师听后指点,或者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第三种,检测性朗读。这是教学的检查过程,是师生情感的再交流过程,这种朗读是学生读、教师听,可在课堂上进行也可在课后进行。
参考文献:
[1]尹露.试析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朗读和背诵.科学教育前沿.2017
[2]程文玉.初中英语朗读教学的方法与策略浅析.考试周刊.2019
[3]韦贤.朗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校园英语·上旬.2019
[4]张志常.初中英语教学中朗读和背诵策略分析.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2018
[5]任彦芳.初中英语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及养成技能.校园英语杂志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