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以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武术成为大众强身健体的最佳运动形式。中小学阶段,推广武术教学有利于学生提升体质,同时通过练武来沉稳心性,磨炼意志,形成良好的精神面貌,在智力和体能方面都成为国家的脊梁。本文首先分析了新课标下中小学武术教学的价值及武术教学推广的阻力,重点提出了推广武术教学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中小学;武术教学;武术推广
一、新课标下中小学武术教学的价值
1.知识与技能
在武术教学中,学生可以学会某一类武术,具有基本的武术素养,从小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中小学阶段学习的武术功底,可以为学生终身锻炼做好铺垫,也可以为深入学习武术打好基础。另外,通过武术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学生的自我防御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2.过程与方法
传统武术讲究“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习武的过程让学生领悟到只有付出才有回报。“一日练一日工,一日不练十日空”,这个习武的过程让学生明白持之以恒的重要性。武术表演可以与书法、绘画、古筝等艺术形式融为一体,这个过程让学生了解到武术的韵律美和欣赏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武术是传统运动方式,也是我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武术训练学生可以了解到古人习武的辛勤付出,更好的理解我们吃苦耐劳的民族精神。在武术训练中,可以配合《少年中国说》《中国功夫》《精忠报国》等歌曲,学生可以用旋律、节奏、歌词在鼓励自己坚持训练,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接受爱国主义精神的洗礼。
二、新课标下中小学武术教学推广的阻力
1.学生不感兴趣
互联网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多,学生的社会认知也非常丰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让中小学生对武术提起学习兴趣,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学生喜欢的东西有三个特点,即流行、炫酷、特别。在现代社会中,武术并不流行;武术训练是个枯燥的过程,没有花架子,并不炫酷;武术是中国本土运动方式,没有泰拳、跆拳道、拉丁舞、印度舞等显得特别。另外,现有的中小学武术教学由体育教师执教,教师并不专业,教师的武术也不是真功夫,只是流于形式,学生无法看到真正的武术,无法直观感受到武术的魅力。所以,作为武术教学受体的学生对武术不感兴趣,这就让武术教学推广面临巨大的困难。
2.家长担心学生吃苦
当代中小学生无论是否是独生子女,学生的物质生活条件都非常好。学生从小没有受过苦,家长也非常溺爱学生,看不得学生吃苦。武术训练确实需要学生吃点苦头,很多家长纷纷表达不同意。部分学生的体质相对较弱,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或者肾炎,不能从事激烈的或者强度较高的运动,学生家长对武术教学的反对声就更为强烈。所以,家长爱子心切,反对学校开展武术教学,不鼓励学生认真训练,这也不利于开展真正的武术教学活动。
3.教师没有武术功底
中小学体育教师是武术教学的执教者,体育教师并没有武术功底,只是通过视频自学或者经过一段时期的专业训练。这也就使得教师在武术教学中只能作演示,讲究口令,对武术的训练精髓没有深入的理解,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也不能给予专业的回答。由于教师的武术教学能力有限,对于想要深入学习武术的学生无法给予专业的指导。这种情况下,学生也会失去学习武术的兴趣。教学活动中没有真正的武术,武术教学推广必然举步维艰。
4.社会对武术有偏见
社会上对武术有偏见,从“能打”的角度分析,认为武术没有实际作用,在防身方面步入跆拳道和泰拳等。从艺术的角度分析,认为武术缺乏韵律美,并且短时间内无法习成,缺乏成就感。从愉悦身心的角度分析,认为武术训练枯燥无味,没有体育舞蹈有趣。从团队合作的角度分析,认为武术是独自训练,不如球类活动,因为其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这种社会偏见就影响了学生和家长的选择,也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热情,这也增加了武术推广的难度。
三、新课标下中小学武术教学推广的策略
1.用真正的武术激发学生的习武兴趣
在开展武术教学之前,要刷新学生对武术的认知。首先,要截取影视作品中的经典武术打斗场面,让学生领略武术的艺术魅力,并且告诉学生,这种场面是不存在的,武术并没有这么神奇。第二,截取影视作品中真实的武术打斗场面,例如《战狼》中,吴京与外国人的打斗是真实的。在这个环节,可以将影片后半部分播放完毕,伴着“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画外音,学生在爱国情绪的感染下,会对武术有新的认知。第三,将格斗女王张伟丽的夺冠的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再将其对手借助新冠病毒侮辱张伟丽的视频给学生看,对张伟丽的淡定表现予以点评。通过上述三个视频,让学生对中华武术在军事和国际格斗中的真实作用有直观感受,并且让学生意识到,无论男女,都可以将武术训练得非常好。
2.针对学生体质精选武术种类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大家熟知的有南拳北腿、少林武当、咏春拳、截拳道、太极拳等等。每个武术门派都有自己的深厚文化,每种武术对人的体质要求都不相同。在古代,师傅在向徒弟传授武功时要因材施教,现代复苏武术文化也要考虑大学生的体质差异。中小学开展武术教学,要考虑采用大学体育课的模式,学生根据自己的体质和意愿来选择自己喜欢的武术形式,每种武术教学都要配置专业的武术运动员执教,由体育教师辅助指导。当中小学武术教学做到了因材施教,也就解除了家长的担忧,可以配合学校开展武术训练,鼓励学生坚持学习。
3.聘任武术运动员执教武术课堂
中小学既然开展武术教学,就要做到有模有样。在武术教学中,一定要聘请专业的武术运动员来执教。这样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原汁原味的武术,做好武术启蒙。专业的武术运动员来执教武术教学,可以循循渐进的开展教学活动,能够把握好训练的强度,并且有专业的武术训练受伤处理方法。这样就可以让武术教学在整体上都保持专业性。
4.大力宣传纠正社会的武术偏见
武术是中国的传统运动项目,真正的武术与武侠小说中的描写有所不同,与影视中的武打场面也不同。现实中的武术没有那么神乎其神,但是确实可以增强热的防御能力。学校要整合资源,通过学校公众号向学生家长和社会推送武术教学、武术文化、实用武术等,矫正社会对武术的偏见。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小学范围内推广武术要针对反对意见,有针对性的进行武术常识普及,并且针对具体问题找到恰切的解决方式,打消价值的顾虑,燃起学生的习武兴趣,优化体育师资结构,通过大力推广来纠正社会对武术的偏见。所以,相关工作者要组建中小学武术推广团队,有人负责对武术的发展历史和精髓魅力进行深度挖掘,有人整合丰富的视频资源来还原真实的武术,有人具有武术本领可以执教,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做好推广工作,并且取得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于海.初级中学趣味武术教学的推广价值研究[J].电大理工,2017,0(1):75-76.
[2]甘丛婷.扬州市区高中武术运动的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7,36(6):553-556.
[3]罗伟柱,邓星华.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困境与出路[J].体育学刊,2018,25(6):9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