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龚江明

发表时间:2020/7/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7期   作者:龚江明
[导读] 在我国教育部门大力倡导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也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变革。
        摘要:在我国教育部门大力倡导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也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变革。对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而言,如何在学科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计算思维的培养,促进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成为其需要深入思考的一大问题。在本篇文章中,笔者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入手,分析了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计算思维;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对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而言,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促使他们的信息素养能够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教学改革与教学创新。计算思维指的是:学生在遇到信息技术难题时,能够借助计算的方式寻找解决办法。当学生拥有了较强的计算思维和能力时,就能够高效率处理各类信息技术难题,这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都非常有利。因此,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在素质化教学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而计算思维作为学科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该得到教师的关注。但事实上,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很多教师并未采取可靠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而是仅仅在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之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一些简单的操作。由于教师对计算思维的不够重视,导致很多学生对计算思维特征并不了解,同时也造成学生的计算思维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此外,在组织开展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少教师采取的是单一授课模式,强调将知识点灌输给学生,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未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造成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如此,学生的计算思维就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
        二、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一)明确主题,制定计算思维培养目标
        在对高中学生进行计算思维培养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制定合理的计算思维培养目标,为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具体而言,在制定培养目标之前,教师需要围绕课程教学要求展开详细分析,同时把握学生的实际学习基础。通常情况下,教师应该设计具有层次性的教学目标,即:引导学生循序渐进,逐步提升计算思维能力。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网页制作”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为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首先,了解网页制作相关理论知识;其次,掌握网页制作的基本方法;再者,通过动手实践操作的方式,完成网页制作任务。在此期间,教师需要合理引入计算思维培养内容,让学生掌握如何利用计算思维完成网页制作任务。
        (二)挖掘资源,选择计算思维培养内容
        在高中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属于一门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必修课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本人,都应该给予信息技术课程高度的重视。在对学生计算思维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教学资源的挖掘,以此为学生选择合理的学习内容。事实上,在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中,涉及到诸多与计算思维相关的内容,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想提升教学质量,达到对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目标,就必须从中寻找最有价值的教学内容。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搜索引擎”相关知识点的时候,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就可以从教材中积极寻找与搜索引擎相关的内容,并且鼓励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思考,要求学生借助计算思维分析搜索引擎的应用价值。在此期间,教师还需要对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灵活选择,将搜索引擎教学内容以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将学生带入相应的学习场景中,以此调动学生的计算思维,同时让学生加深对计算思维的理解。

此外,除了教材资源,互联网上还存在诸多与学生计算思维培养相关的资源,在日常备课过程,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上搜索与教学要求相符的内容,并且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以此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得学生的知识面得以拓展。在此期间,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利用计算思维方式进行解决,如此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提出问题,创设计算思维培养情境
        计算思维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历经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此期间,教师不仅需要为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方向,而且需要对各项资源进行整合,设计合理的问题教学情境。众所周知,在问题化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调动。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也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同时结合教学内容,对计算思维培养情境进行有效创设。对于学生而言,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比寻找问题的答案更难。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关,教师就需要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同时促使学生利用计算思维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的问题解决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得以提升。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信息系统”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实践探究学习情境,让学生围绕信息系统相关问题展开探索。在自主动手进行实践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够被有效调动,如此对于他们独立思维能力的养成很有利,同时还能够促使学生感受到信息系统知识学习的乐趣。在问题情境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注意力被问题所吸引,如此能够帮助他们进行高效学习。此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采取计算思维解决问题,从而有效锻炼他们的计算思维能力。
        (四)制定方案,突出课程教学评估重点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有针对性地培养了学生的计算思维之后,还需要通过有效的教学评估,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一方面,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并且引导学生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另一方面,对自身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为调整后续的教学方案提供依据。对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而言,在制定教学评估方案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新思想和新方法的灵活应用。首先,教师应该将学生的计算思维发展情况作为评估重点;其次,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估环节,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再者,灵活运用多种评估方式,增强教学评估的效果,如可以采取日常评估与考试评估的方式。其中,日常评估包括课堂表现、出勤率、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等;考试评估则具体指的是,月考、期中考、期末考等等。对教学评估体系加以完善,突出课程教学评估重点,是巩固教学成果的关键,也是促进学生计算思维进一步提升的关键。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代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让学生能够懂得利用计算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当他们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思维之后,就能够将原本复杂、抽象的问题,转变化数据化的问题,以此快速解决问题。在当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围绕计算思维培养问题展开教学改革,并且借助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不断提升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德胜.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探究与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6):69-70.
[2]童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计算思维培养的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06):125.
[3]赵倩倩.基于计算思维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策略探究——以“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17):140-1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