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剑阁县旅游现状初探

发表时间:2020/7/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7期   作者:白东
[导读] 剑阁县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北依秦川,南通巴渝,是连接川、陕、甘的通道
        摘要:剑阁县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北依秦川,南通巴渝,是连接川、陕、甘的通道,交通与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剑阁县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有核心5A级剑门关景区、剑门关国家森林公园、觉苑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翠云廊、剑州古城等自然景观,同时,道教发源地鹤鸣山和红军血战剑门关遗址、三国文化遗址构成本区域丰厚的人文景观,目前蜀道申遗联盟正在准备将蜀道申报为世界文化线路遗产,因此,剑阁县旅游的前景十分广阔。
关键词:剑阁县;旅游;现状;问题;建议
        概况
        (一)地理位置
        剑阁县隶属于四川省广元市,东邻苍溪县,西界梓潼县、江油市,南连阆中、南部县,北接广元市利州区。守剑门关险,是连接川与陕、甘的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总面积3226平方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以丹霞地貌为主,地形差异悬殊,海拔500米至700米的宽谷低山区占总面积的50.34%;海拔700米至1000米的窄谷低山区占40.23%,低山地貌特点显著。
        (二)气候特征
        剑阁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光照适宜,四季分明。受地理位置和多变地貌影响,垂直气候明显,气候各异,山顶和漕谷地气温相差大,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降水充分,但时空分布不均,常有“东边日出西边雨”情形。本县年平均气温约15.4℃,年均降水量1039.4毫米,夏半年盛行偏南风,冬半年盛行偏北风。全年无霜期约270天。秋冬两季多雾,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328.3小时。
        (三)自然资源
        剑阁县森林覆盖率49.6%,有古树名木2万余株,其中驿道古树8007株。现有各类野生动物146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4种,2级保护的29种,属省重点保护的21种。两栖类有少量大鲵分布;蛇类中有少量玉斑锦蛇、赤链蛇、翠青蛇、日本腹蛇、烙铁头、竹叶青分布;鸟类中经济价值较大的有绿头鸭、绿翅鸭,种群数量都在500只左右;灰胸竹鸡、雉鸡、红腹锦鸡分布较广,其余以隼形自鸟类和旅鸟、小型杂食性、食虫性鸟占多数。剑阁的名优土特产丰富,有龟、剑阁手杖、树根雕、天麻等。矿产资源已探明和发现地下矿藏30多种,其中石英砂岩等矿产储量大,品位高,地热丰富,具有开发潜力。
        (四)交通条件
        剑阁县的交通主要有G5京昆高速、108国道等多条过道和省道以及西成高铁、宝成铁路等贯穿境内,县城与兰海高速、广元机场、嘉陵水运港近在咫尺。
        二、主要的旅游资源
        剑阁县山川毓秀,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境内有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剑门蜀道的核心景区剑门关国家森林公园、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觉苑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翠云廊、道教发源地鹤鸣山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剑州古城,红军血战剑门关遗址是全国经典红色旅游区,还分布着36处自然景观及知名历史文化遗迹,以及地方民俗风情。剑阁旅县游资源数量多、特色突出、内涵深厚,有较强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震撼力。
        (一)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2016年,全县接待游客662.2万人次,景区接待游客385.5万人次,同比增长19.8%,实现旅游总收入72亿元,旅游票务收入2.07亿元,增长28.2%旅游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1.9%,带动城乡居民就业3.8万人。但是邻近的阆中2017年第一季度接待游客290.0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99亿元,江油市2016年“十一”黄金周共接待游客7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2089.85万元。因此,与邻近县市相比,剑阁县旅游业发展还比较弱小,还有待发现问题,近一步加大开发整合力。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现有的旅游产品单一,以传统的观光旅游为主,未形成良好的旅游体系,旅游产品缺乏多样性、参与性、体验性;市场知名度不高,影响力不大;特殊项目旅游产品少,尚未形成影响力。

剑门关、翠云廊、古城都有较高的旅游价值和知名度,宣传促销力度不够,市场营销乏力,旅游形象不突出,基础接待设施不完善,缺乏专业旅游管理人才,旅游发展要素整合不够,配套设施不完善,严重制约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2、剑门蜀道保护所存在的具体问题:
        1)道路结构部分受损,道路风貌损害严重,路线标识不清。道路修建破坏了蜀道故道石板路面和沿途风貌,故道缺乏有效管理,与景区形象不符。
        2)道路底层土壤流失,保存状态堪忧。
        3)驿道设施(驿铺驿站)基本无存驿道,其他驿铺只有遗址地点,未做抢救性修复,古桥亟待修固,标识不明。
        4)驿道节点历史风貌破损严重。飞仙关、葭萌关(亦名天雄关)名存实亡,只有天雄关还保留部分建筑物,剑门关未做到修旧如旧。
        5)未有效整合当地优秀的旅游资源,如鹤鸣山摩崖道教造像及石刻、觉苑寺、七曲山大庙等
        6)文化线路各要素孤立零散,形象单薄,没有形成合力,非物质遗产后继乏人,情况堪忧。
        7)蜀道文化旅游设施相对缺乏,饮食文化没有最大化发挥品牌效应,对造成一定的污染。
        8)蜀道对区域甚至全国的影响力不够,从而导致对蜀道文化线路的历史功能研究不足。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旅游资源保护
        建设控制地带,剑阁蜀道是保护的核心范围:北起朝天区,南抵梓潼,绵延300公里的蜀道路段、沿路古迹、节点城镇等。一级保护区:蜀道两侧50米—100米范围内区域,各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筑控制地带。二级保护区:梓潼七曲山大庙至广元朝天区之间蜀道经过的区域,包括四川翠云廊古柏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9772.0公顷)、翠云廊风景区、剑门关风景区(景区面积142平方公里)。根据现有旅游资源的分布状况,将剑门古蜀道分为几大片区:(1)梓潼普安片区:主要包括七曲山风景区,翠云廊自然保护区梓潼片区和剑阁片区梓潼至普安段,主要节点为七曲山大庙、觉苑寺、普安古县城城楼等。(2)翠云廊风景区:包括石洞沟风景区、拦马墙风景区等,主要节点包括翠云廊段古蜀道与古柏,石洞沟古蜀道古柏、拦马墙。(3)剑门关风景区:包括大小剑山风景区,梁山风景区,关前区等。主要节点包括剑门关楼(重建),剑门关镇,钟会故垒,剑溪桥等。沿蜀道100米范围,剑门关楼附近至剑溪桥,文物古迹与战争遗址较多,其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应适当拓宽。
        (二)利用区位优势,打造“蜀道游文化之旅”
        数条高速公路和西成高速铁路开通,提高了可进入性,部分旅游者的注意力转向川东北地区,带来大量客流。广元将成为由陕入川,由广元进入九寨沟高速公路的重要节点。剑阁县只要快速提升和包装一批开发建设基础条件好的旅游景区(点),就有可能让这部分游客停下来消费。西安、成都、汉中、广元四市区域联合发展,合作打造“蜀道游文化之旅”,多个城市联合将“蜀道”这个的文化地理概念作为旅游品牌进行开发,由于具有的独特文化内涵和沿线丰富的旅游资源,将为西部地区塑造一个重要的旅游品牌。
        (三)加大宣传力度,整合资源优势
        剑阁县旅游发展的最佳切人点和龙头产品,有三国文化、自然生态、蜀道文化、历史遗迹等旅游资源交相辉映,能够包装组合成多条旅游线路。利用媒体,将“剑门天下雄”的品牌做的与青城、峨眉、阆中古城齐名。
        (四)加大剑门关景区丹霞地貌地质科普宣传和基地建设,使其成为又一张名片
        剑门关景区丹霞地貌具有独特的城墙式砾岩断崖景观,是喜山运动、青藏隆起和龙门山推覆等内动力地质作用和流水、重力、风化等外动力地质作用的产物,不仅拥有高质量、高品位和高旅游附加值的“险、峻、雄、秀、奇”的丹霞景观和浓厚的人文气息,还是大成都旅游区的西边缘和进入大九寨环线的北大门,具有良好的交通和区位条件,随着其旅游业整体改制步伐的加快,将成为川西北、大西南甚至全国罕见的融丹霞奇观和“三国文化”为一体的旅游品牌。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