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游泳教学课改研究

发表时间:2020/7/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7期   作者:张婉莹
[导读] 游泳是深受学生喜欢的热门课程之一
        游泳是深受学生喜欢的热门课程之一。随着溺水事故的多发,社会进步及人们对游泳运动的需求增加,游泳课程逐渐走向大众化,例如清华大学等高校就提出将游泳列为普修课,说明游泳这项运动已经步入时代潮流,成为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一环。但由于部分高校游泳课程教学开设才刚刚起步、体系尚不完备、对游泳课教学重视程度不足等原因,职业院校游泳课程开展情况不尽如人意——有的院校还没有开设游泳课,有的学校游泳课仅以娱乐为主不要求教学效果,有的仅仅要求成绩却没有对其它素质的教育等等一系列问题。这就要求新时代游泳教学抓住新机遇进行课程改革。
一.职业院校游泳教学中存在问题
1.1教学目标设计不足
 对于游泳课教学设计理念,各个学校的每个教师或许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和见解。有的说是技能的学习,有的说是体能的锻炼,还有的说是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正是由于教学理念的不统一,才导致教学效果的偏差——部分学校过于重视安全,忽视了体能锻炼;还有的重视技术教学,而忽视了其它素质的培养。
1.2教学内容手段陈旧
在实际的游泳课程教学过程中,专业化程度低,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较为传统且枯燥,加之资金不足等客观原因,对现代化教学用具和教学设备的采购和使用情况不佳,导致教学质量较差、学生学习进度滞后。进而影响教学内容的丰富,使得课程教学设置目标仅为掌握蛙泳的游进,而缺少其它能力素质和技能的培养,对学生帮助有限。
1.3师资力量薄弱
        游泳是一项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体育课程,因此,对教师专业化程度要求较高,而现阶段职业院校游泳教学授课,一般都由其它专业的体育教师任职,教师知识结构存在层次不高、专业知识较弱、对新方法的接受程度较低的情况,因此无法提供游泳专业知识和救护知识等方面内容的教学。同时,由于游泳教师人数少,且开课时间集中,每个教师每节课对应的学员人数普遍大于20人,造成教师授课注意力分散,部分学员浑水摸鱼,注意力集中程度较差,课程松散,组织较为困难。
1.4课程设置时间和学时不足
当前高校游泳教学课程设置多集中在5-10月,有的在6-9月,其中还包括了暑假的时间,因此,游泳课程的连续性得不到保持,系统性较差,学生很可能刚刚学会蛙泳就被迫中断练习,制约了学生游泳技能的进一步提升和学习效果的巩固,也使“终身游泳”成为泡影。
二.针对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随着国家和高校对游泳运动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游泳课程教学体系也随之完善。特别是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对游泳课程教学有了较大帮助。结合教学改革,对当前职业院校游泳课教学中存在问题,提出几方面对策建议。
2.1加强师资管理
2.1.1岗位能力提升
        树立正确的游泳课程教学目标。游泳教学,不应仅仅包括游泳技能的掌握,还应该包括心理素质、意志品质、合作意识等素质拓展内容,而勇敢、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锻炼恰恰是游泳这项运动所能够实现的。游泳不仅是一项运动,还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和沟通的载体,应更加注重情感培养和素质的提升。激发教师学习热情、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进行系统培训和交流学习,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和能力,掌握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从而提升实际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的提出就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对教学目标牢牢把握,还要对专业技能有所创新。学习新方法、新手段,吸收新成果并根据地方课堂教学实际,创新教学方法。如分组教学法,将不同基础的学生分为不同组别,分别针对不同组别进行不同教学内容的设计。
2.1.2开展双师型教学
有些培训,像游泳教学,不是经过几天的培训就能轻松学会的,与学会一项技能不同,教学往往还需要大量实践经验。这时,专职教师的教学就不及游泳教练的教学效果。

因此,在专职教师人数配备不足时,还可以选择纳入一部分兼职教师,开展分层和小班教学的形式,缓解学员过多的压力。
2.2增加教学科技投入
2.2.1场馆及水质卫生要求
随着社会进步,学生对游泳场馆、水质卫生等要求标准也越来越高,对比水中杂物漂浮、水温冰冷、光线昏暗杂草丛生的泳池,必然是清洁的水质、适宜的水温、明亮洁净的场馆更能激发学生的游泳热情,因此,游泳教学场地的设置,水质和卫生的要求也愈发显得重要。没人喜欢在安全条件、卫生条件差的泳池游泳。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只有在人感觉到安全、尊重等这些需要被满足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的开展自我实现。因此,良好的游泳教学条件已经成为现代院校游泳教学的必需。而部分学校实现起来确有困难,那就可以考虑将游泳教学或场地使用转包给外部游泳馆,利用外部场地进行游泳教学,如果采取全部转包的形式,则还可以由学员自选上课时间、教练员,形式则更为灵活。
2.2.2游泳教学器材设备
学校是培养未来社会人才的摇篮,只有见多识广,走在科技前沿,才能够学会在以后的社会中更广泛的合理利用资源,借助器材和有效方法去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这才是职教院校教学的根本目的。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可以弥补游泳课程受天气、场地、水温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延伸拓展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更迅速的掌握这项技能,补充相关知识。例如拍摄学生本人游泳的影像资料,不仅可以帮助其发现自身动作错误,还能够使其对游泳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结台大数据推出信息化教学。利用调查问卷收集学生游泳基础,并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由大数据给出教学详细计划、流程步骤。如蛙泳已经学会的学生,在提高游进速度的同时,还可以学习自由泳技术。学生根据“大数据运动处方"寻求自身发展的同时,更加了解自己生理指标的变化和训练水平的变化情况,增进自身健康水平的管控意识。基于不同水平的学员,也就可以设计不同的教学评价评分规则,而不是统一的以同一标准来要求不同基础的学生。
2.3优化课程与教学模式
2.3.1丰富教学内容
针对教学内容以蛙泳为主,其它实用游泳内容设置不足的现象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内容不应仅局限于技能提升,同时还应该包括游泳场馆设置、比赛规则、游泳名将、救生救护常识等一些游泳相关内容设置。例如组织一场小规模游泳比赛,从组织规划到颁奖以及宣传报道,全部交由学生自行组织并计划实施,不足之处由教师指出并纠正。在技能学习的基础上,还学习了办赛流程、游泳教生、秩序册编排、场地布置、比赛规则、职业道德等系列相关内容,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热情。
2.3.2开发课程模式
灵活设置多种教学模式,组合运用,提升学生兴趣。利用实际条件开展游戏教学、分层教学、分组教学、布置作业和个别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如下课前的放松游戏对下次课教学有积极引导作用,还能够缓解训练枯燥;而课下作业的布置,对教学效果提升显著;而当教学班级人数过多时,分层或分组教学对学员学习效果帮助更加明显;对于胆小怕水的学生多一些耐心和理解,采用个别教学,通过沟通和反复练习消除恐惧心理。
3结束语
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改革背景下,职业院校游泳教学课程逐步完善,然而还存在着一些常见的教学问题,对此,应该在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的教学需求,创造良好的教学大环境,真正做到以人为,站在学生需要和课程需要的角度和出发点,思考教学目标和方向,探索游泳教学模式,切实推进教学课程改革进程,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波.高校体育游泳教学现状及对策探析[ J ].学校体育学,2018,26(8):119/121.
[2]丛宁丽议游泳的快乐教学——以生存游戏教学为例[ J ],2005(4):11-13.
[3]杨恒心,卜爱云.游泳课的“分层次教学“模式[ J ],安徽体育科,2005,26(6):81-83.

作者简介:张婉莹(1988-01-20),女,汉族,籍贯:河北省秦皇岛市,当前职务:教员,当前职称:助教,学历: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