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在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中,对于财经商贸类的专业来说,《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是必修的专业课,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同时,该课程更加侧重于实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有着很好的作用,它和实践相联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果和水平,在当前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本文论述了在《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意义,并探讨该方法在课堂中的具体利用和实践。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进出口贸易实务 课堂教学
一、在《进出口贸易实务》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一)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它的目的是改变过去课堂中的“一言堂”以教师为中心的局面,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核心作用,不再是灌输式的教学,而案例教学法在课堂中的应用,顺应了这个趋势,突出了学生的探究思考作用,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教学,教师只是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在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中,学习内容并不复杂,但是大多数是业务操作,因此,在教学中穿插真实业务操作案例,这样可以提高课堂的活跃气氛。在现实的课堂中,利用该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从而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业务中来,在利用案例进行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学会站在当事人角度上,分析其处境,然后利用课堂知识,选择最恰当有利的策略,并且进行理由分析,这样便可以帮助学生梳理好整个案例,掌握各个知识要点,实现在学习中的举一反三。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要促使学生针对案例展开分析,整个过程需要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并且在结束后,对案例进行评价和分析,这样才可以提高学习的针对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对案例进行分析时,发散思维,同时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提高自己的业务分析能力,增强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并且,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促使学生进行互动,从而使他们思想活跃,真正地发挥主体作用。
(二)突出课程的实践性,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进出口贸易实务》教学中,课程本身的特点也决定了其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如果只是靠单纯的语言,很难促使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无法实现对整个操作流程的掌握,这样就会让学生感到学习的枯燥无味以及课程内容的混乱,使他们以为整个业务十分复杂,因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更不利于掌握知识点。在实践环节,要注重难点知识,特别是在那些操作要点上,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以后学生在实践中对知识的应用。利用案例分析法,可以在课程实践中,模拟真实的业务环境,使学生体会到自己操作的重要性,通过他们操作可以使企业损失降到最低,为企业争取更多的利益,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且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整个的流程和环境,掌握在不同环节上,知识点的应用和业务的处理。
(三) 学习理论与实践操作,相互融通、相互促进
在《进出口贸易实务》教学中,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要求很强,因此,要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联系起来,这也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在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课程内容,而且要加强相关规则和惯例的学习,从而使他们能够了解在实际操作中的各个环节,比如条款的签订和履行、信用证的应用等等,这样才能从理论方面入手,加强对实践的指导。但是,在教学中也不能只重视实践的作用,而忽略理论教学,否则会使学生连基本的基础知识都不懂。但是,太过重视理论学习,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实践和操作能力,而案例教学法的利用,则实现了在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平衡,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形成相互促进的局面,从而可以使学生既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实现了实践能力的提高。
(四)有利于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主要参与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因此,中职生的学习不能主要停留在基础知识层面,实行案例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用性,在进出口贸易课程中,利用案例教学法,就需要有一定的背景材料,以及在实际中的业务数据,这样才能提高真实性,塑造真实的实践环境。这样可以加深对进出口贸易的实务操作的理解,如果业务背景发生变更,那么要使学生学会处理突发情况,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在业务中的应变能力。因为,在很多问题发生时是没有统一答案或是处理方式,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从不同方面和角度探讨问题,从而提高他们在以后工作中的业务操作能力。缩短学生职业适应期,个人就业后能够迅速适应岗位转换, 结果是将学生受教育的成果在择业的层次和薪酬的起点上得到体现。
二、案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一)要立足于实际的情况,不断对教学案例进行优化
在案例教学法中,选择合适的案例是最为重要的,它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效果。可适当吸引相关企业参与案例教学,推进产学合作,树立自己的职教品牌,形成规模化经营,才能获得职业教育的最大效益。因此,要选择那些真实的案例,比如,可以收集近期发生过的贸易事件,这样更加贴合实际,更能提高他们参与的兴趣。另外,教师作为组织者,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案例。首先可以收集一些经典的案例,用来给学生作为基础的讲解和演示。
其次,可以按照当前不断变化的贸易政策和贸易形势,及时对这些案例做出更新,例如,无纸化报关的利用和普及,还有一些贸易案例的更改,如《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600》等等,这样使案例得到更新,更加符合实际规范。另外,教师也要拓宽自己案例如通过网络等媒介的渠道和方式获得,再比如,可以通过货代公司和海关等等,这样得到的案例既有真实性,又有普遍性。
教师要将可以利用的案例进行修改,使其和要教授的理论知识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在优化设计时,要分析问题的难易,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案例的设计。因为当案例看似比较复杂,牵扯的当事人和事比较多时,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参与,使他们知难而退,降低了他们的积极性。但是如果太过简单,那么学生很容易就会得出答案,这样也使他们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对素材和案例进行优化,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鼓励他们参与到顶岗实践中去
在进出口贸易实务教学中,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其实践性,这也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的实践经验也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但是,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没有丰富的实践基础,选取的案例多为网站下载,或是借鉴其他教师的话,便很容易造成在讲课中的单调,使内容显得空洞,从而影响到学生的积极性,降低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如果教师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那么他们在课堂讲课中,所使用的案例来自于真实的案例,就会使案例比较丰满,有说服力,这样学生在听课时,更像是在听专业的人员讲述故事。因此,在实务课程的教学中,利用案例教学法,必须要不断丰富教师的实践经历,多鼓励他们参加到实践中去,这样才能积累到真实的案例,教师在为学生讲述时,就更加生动和具体,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比如,可以选拔一批教师,将他们分配到外贸企业进行顶岗实践,这样便可以促进教师案例的积累,体验到真实的操作业务,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提高。
(三)把案例教学法和其他手段相结合
在进出口贸易实务的教学中,利用案例教学法,并不是要抛弃其他的教学方式,而是要将这些教学方法进行渗透和整合,从而不断丰富课堂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效果的提高。比如,可以加强对多媒体的利用,利用图示或是视频,促进学生的认识,了解当事人的关系,并且,把业务流程进行整合,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这样便改变了传统的知识灌输模式,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在学习托收和信用证支付时,会有很多的当事人,而且相互的关系比较复杂,这时候进行案例分析,可以利用图片的形式,阐释整个业务流程,理顺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明确在这其中的责任和义务,理解到当事人的操作环节。另外,利用案例分析法时,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利用情景模拟法和角色扮演法,给与他们不同的角色,比如买方、卖方、进出口地银行等,在不同环节之间有着不同的任务,这样便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快地掌握整个操作流程,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四)合理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课堂实际中,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可用正确或是否来进行判断,这样会使得他们害怕出错而降低了参与的积极性。对他们进行评价时,需要从他们的参与程度来看,在学生表达完自己想法之后,教师对学生的观点加以肯定或是引导纠错,合理有效的评定更多应取决于其参与案例讨论的活跃度,教师应在学生各抒所见之后,对学生回答的错误观点或分析思路进行纠正,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引导。在活动完成后,教师要鼓励学生,挖掘在案例中的知识点,并且进行总结和分析,这样便促进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融会贯通,促进他们举一反三,加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实现和实践的有效结合。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我国中职教育的目标是:实现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和个别化;学习时限的灵活性和弹性化:学习内容的选择性和自主化;学习方式的指导性和主体化。这就是要求中等职业教育在开设《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及类似课程的同时,不断丰富案例教学,依据各行各业需要的实施培养具有个性特长、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术能力过硬的多样化的人才,使学校的教学具有长足发展,使学生的学习具有较高的择业能力和工作适应性,以最终解决中职教育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
参考文献:
1、龚锋.对优化我国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探讨[J].高教论坛,2009(04):58-61.
2、杨新房.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创新探讨[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12):75-77.
3、胡俊文,叶元,戴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2006(04):93-97.
4、杨文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案例教学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09):224-225.
5、www.chinaedunet.com 中国教育网
作者简介:施新颖(1981—),女,天津人,经济学学士,天津市第一商业学校讲师,主要从事经济类课程的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