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非洲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状况及存在问题,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多元化教育理念;教学内容丰富充实、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及时更新教材内容,开设多样化的课程三方面提出非洲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教学策略,帮助留学生度过跨文化适应期,顺利完成学业。
关键词:非洲留学生 跨文化适应 教学策略
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及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高校留学生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留学生来到中国,面对新的环境时就会产生跨文化适应的一系列问题。如果不能尽快、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对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消极的影响。这就要求对外汉语教师能够运用跨文化交际技能和方法开展相关教学工作,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帮助留学生度过跨文化适应期,顺利完成学业。
一、非洲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状况及存在问题
(一)学业适应
非洲留学生在学业适应上存在的问题重点表现为语言交流、和教师的沟通、教学模式和方法。由于语言不通,无法进行沟通、交流,也无法让别人理解自己的思想情感,非洲留学生对于跨文化适应感到无所适从,不能融入当地的文化生活。同时,也造成了他们心理上的封闭性,很多非洲留学生都没有中国朋友,经常和本国或其他语言相通国家的同学在一起,由于人际交往范围狭窄,生活和学习慢慢变得枯燥、乏味,极易造成留学生的孤独感和失落感。非洲留学生希望学到课本之外更加具有实用性的知识和技能,注重应用型技能的学习。他们更愿意学习对未来有实际帮助的课程,对于那些与实际应用联系不大、单纯知识讲解的课程兴趣不大。
(二)日常生活适应
由于文化环境导致的社会生活差异,非洲留学生在中国的住宿、饮食、购物等日常生活适应方面也遇到了很多问题。一位赞比亚留学生说他刚来中国的时候感觉很陌生,有一次买鸡蛋的时候不会用汉语说,只能用手比划,还闹出笑话,服务员以为他要买母鸡呢。很多非洲留学生认为中国人在很多事情上态度不够明朗,表达模凌两可,让外国人摸不着头脑。中国人经常说“意思意思就行了”,可是“‘意思意思’是什么意思啊?”令非洲留学生感到很费解。在留学生教学管理过程中,发现非洲留学生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散漫,没有时间观念。在非洲人的思维里时间是和具体的事情联系在一起的,通过事情来规划时间,时间不是抽象的概念,不能以钟表为标准。
(三)心理适应
在跨文化适应的研究中,心理适应是很重要的问题之一。思乡是非洲留学生来到陌生的国度都要面临的情感问题,他们背负梦想远离家乡、亲人、朋友和曾经熟悉的环境来到一个陌生的世界,感觉想家、孤独无助、内心恐惧、害怕。东道国对非洲留学生的歧视和偏见成为他们跨文化适应遇到的最大问题之一,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生活压力,成为人际交往和沟通的障碍。中国人对非洲留学生的歧视和偏见来自对非洲人贫穷落后、素质低下等方面的刻板印象。歧视和偏见对非洲留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心理适应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非洲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教学策略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多元化教育理念
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既要有良好的外语水平,又要精通专业,还要能进行跨文化沟通交流。
需要注重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技能、教学管理、多元化教育理念和文化意识等方面的培养。由于中非在教与学方面的差异,需要对教师进行跨文化交际、语言沟通等方面能力的培训,加强跨文化交际和沟通的意识,不断调整、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适应不同的文化差异,满足留学生多样性的需求。
通过开展教学技能比赛、听评课、教研活动、优秀教案展示等方式提高教学水平,帮助汉语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通过集体备课等方式加强教学指导力度,以检查教案、课件、学生满意度测评等形式完善教学质量监督; 通过建立线上线下教师学习交流群等方式,定期开展相关教研活动,推送汉语知识、教学技巧及教学方法,及时为汉语教师排忧解难。
(二)教学内容丰富充实,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非洲留学生的独立意识很强,希望能够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成学习,注重学习内容的实用性,能够对自己的未来产生一定的影响和作用。相对中国学生来讲,非洲留学生更注重课堂讨论、互动交流和自主学习。针对非洲留学生的特点,课程安排、设计应该更加科学、合理,增加实训内容,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创新性。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通过互动式、情景式、讨论式教学激发留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不仅要教授学生基本的汉语语言知识,也要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强化汉语思维训练。
中国古代教育中有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在现在的教育中同样适用。特别是针对留学生,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思想观念和社会文化不尽相同,应该针对不同的群体特征因材施教。非洲留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样存在个体差异,他们有的是来中国体验文化、学习汉语、有的是来观光旅游、锻炼提升个人能力,因此在教学管理中要综合考虑留学生的需求差异,突出教学特色,让留学生满意。
(三)及时更新教材内容,开设多样化的课程
教师应根据非洲留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更新、调整教材内容,增加教材内容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教师可以集体研讨,联合开发适合学生学习水平的高质量校本教材,灵活安排授课顺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积极参加校内外关于教材编写、改革等方面的会议,了解相关信息并与其他院校的教师沟通交流、取长补短。
非洲留学生来到中国,对中国文化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希望能够更多的体验中国的社会文化。因此在语言课程开设的基础上,增加中国文化的课程,特别是和实际生活相关的中国人日常生活文化,能够体现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的相关课程,不仅受到留学生的欢迎,也对他们的跨文化适应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开设丰富多彩的文化课程,包括武术、音乐、舞蹈、书法和当地特色文化课程等,充分调动留学生汉语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汉语水平和跨文化适应能力,激发留学生对中国的热爱之情。
三、结语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来华留学生汉语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对外汉语教师应当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以跨文化适应相关理论为指导,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质量和水平,培养更多知华、友华、亲华的国际友人,为国际汉语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李秀华,李溪萌,张妮娜 .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障碍及其消解[J]. 现代教育管理,2016( 6) :
[2] 安然,《跨文化适应与传播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3] 张春斌,卢丹 . 来华留学生汉语思维能力的培养[J]. 学术交流,2018( 6) : 145 -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