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社区教育信息化发展

发表时间:2020/7/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7期   作者:顾明义
[导读] 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是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核心问题
        摘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是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核心问题。“互联网+”特别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AR、VR、MR技术的有效运用,在理念、途径和方式上为社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并赋予其新的发展内涵。要按照适合为要、教育(学习)为本、需求推动、应用为王的策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创新,实现互联网时代有意义的学习、有组织的学习、有深度的学习。推进社区教育信息化方面,立足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进行了初步的尝试。
关键词:互联网+;社区教育;信息化;教育教学;融合创新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是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核心问题。“互联网+”特别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有效运用,在理念、途径和方式上为社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将引领和支撑社区教育路径和模式的创新,并赋予其新的发展内涵。
        一、“互联网+”对社区教育的影响
        我们已经进入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互联网+教育”的新时代,这将对社区教育的发展产生变革性的影响。
        1.创新学习方式途径
        基于“互联网+”技术创建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可以把优质教育资源传播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为广大学习者构筑起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相结合的个性化、智能化的学习环境,从而深刻改变人们的学习方式和途径。随着在线学习、移动学习、体验学习、混合式学习、社群学习、慕课、微课等新兴学习方式与途径的出现,缺少主语(什么)将为社会成员的自主学习注入极大的动力。
        2.提供泛在学习环境
        移动互联网创造的泛在学习环境,成为一个优质教育智慧、思想、信息、资源层层汇聚和精准分发的平台,形成一站式学习场所,使“人人学习、处处学习、时时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愿景逐步成为现实。“互联网+”创造的泛在学习环境,它不仅仅是作为简单的随时随地可学习的一种方式而存在的概念,更代表着学习者学习观念与行为方式的转变。
        3.成为主流学习形态
        截至2019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8.5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61.2%。截止2018年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利用手机上网学习人数已超1亿人。移动互联网既有开放协作、去中心、自由、互动等特征,又具备了移动网络的移动性、可识别性、可控性、实时性、便携性、准确性、可定位性等特点,满足了广大用户多元化、个性化、生活化的服务需求。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学习日益成为人们特别是“数字原住民”的主流学习形态。
    二、互联网+时代社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策略
        在信息爆炸与网络时代,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机会与挑战,以及在线教育、数字化学习的轻量化、碎片化、结构化等特点,[这句话不通,“机会和挑战”怎么会是“在。。的特点”][在线教育是名词,],如何实现有意义的学习、有组织的学习、有深度的学习,实现人们从“知道分子”到“知识分子”的转变,都对我们提出了崭新的课题。
        1.适合为要
        推动互联网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首要在于适合与适用。在信息技术和教育的深度融合进程中,对于学习者来讲并不是最大最新最强的技术就是最好的。在运用信息技术时要充分考虑受众、地域、时间及需求等因素,只有最适合的技术,才能满足学习者需求,提升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实现学习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因此,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不能片面追求技术和设备的高大上,还要考虑成本效益与本地的实效性。

我们要保持“若即若离”的状态,既要因势而新,因时而进,紧密追踪与紧跟科技发展潮流,实现弯道超车,变道超车;又要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冷静分析与科学论证,实事求是,做到行稳步疾。
        2.教育(学习)为本
        何克抗教授对教育技术学的定义是:通过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育过程与教育资源,来促进学习并提高绩效的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是学习资源与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应用与评价等,这需要我们重新定义教育的“教学过程”,[主语冲突,教育技术的核心需要我们定义教学过程?][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不同于传统,教学过程 的定义也应改变]突出受众学习为中心,推动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受众为中心;突出“学习”的根本属性,实现从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
        在“互联网+教育”时代,我们应当更加关注“教育+互联网”,明确“教育(学习)为体,技术为用”的定位,回归教育本真,注重提高教与学的过程和质量,通过教学设计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进而提升教育学习效果。
        3.需求推动
        推进教育信息化,必须坚持以用户为中心(以学习者为中心),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解决方案。如何利用新技术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投入度,从而完成知识建构和分享的过程,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解决方案,将是未来学习者的迫切诉求。
        因此,要特别关注需求:一是紧扣学习者需求——因为有需要,所以才有价值;二是建立用户视角——只有满足学习者需求,提升用户学习体验,才能实现学习的有效性与高效性。
        4.应用为王
        目前的问题在于——我们用得怎么样?根据经济学效用理论,只有应用才有价值,否则就是摆设与浪费。我们应该高度关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问题,尤其是通过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解决学习者的各种需要和诉求,进而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在应用方面,我们要做到两个注重:一是注重从硬件建设向软件建设的转变,更加关注教学设计、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建设、应用软件开发、网络学习空间创建等问题;二是注重从教学资源建设向教学过程的转变,更加关注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落实、互动与交流平台建设、评价与反馈机制的建立等问题。只有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探索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以及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与重塑,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教学与学习。         
        三、结语
        社区教育越是向纵深发展,问题越会显现出来。就全国范围来看,由于受到现实条件的局限,社区教育的场地资源、学习资源相对不足,学习方式相对单一,社区教育的支持服务体系还很不完善。所以,目前的社区教育水平与社区教育的预期还存在较大距离。如何满足市民不断增长的学习需求?如何真正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的要求?是社区教育面临的关键问题。基于信息时代的视角,互联网思维给了我们很好启示,“互联网+”为我们拓展了社区教育的空间,这就是对社区教育新格局的进一步思考。纵观现代教育技术400年发展历史,技术深刻改变着教育的业态和生态,但技术从来都没有改变教育的本质。我们的使命是不忘初心,应用好技术让我们教得更好! 学得更好!
参考文献:
[1] 沈光辉. "互联网+"背景下推进社区教育信息化的思考与探索[J]. 高等继续教育学报, 2018, v.31;No.226(01):36-40.
[2] 宋亦芳. 城市社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前瞻与思考[J]. 职教论坛, 2017(27).
[3] 乜勇, 杨玉玉. "互联网+"时代下的技术与教育创新--"第十四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述评[J]. 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 2016, 000(001):68-72.

作者简介:顾明义(1990-07),女,汉族,籍贯:苏州,当前职务:行政管理人员,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区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