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同时市场竞争也不断加剧,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创新。新型学徒制就是企业和学校共同培养人才,这能加快青年技能人才的培养,基于此,本文就分析了企业新型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关键词:企业新型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企业新型学徒制能够加快青年技能人才的培养,这一人才培养模式是促进企业和技工院校一起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培养技能人才的有效路径。因此,这就需要明确企业新型学徒制内涵,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促进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1、企业新型学徒制内涵
企业新型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于以往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以往在校企合作中主要以学校为主,而新型学徒制主要是以企业为主。因此,在采取该培养模式时,就需要坚持企业的主体地位,由政府部门进行指导,技工院校参与进来,由行业企业进行评价。企业在人才培养中,要依据行业要求和岗位标准,统筹进行安排,科学合理的对职业能力标准进行制定。在教学方面,技工院校要主动参与进来,和企业一起对课程标准进行制定,让课程实施以及教学过程可以有序的开展,提升教学的质量[1]。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对象的招录就定位为新转岗以及新招录的员工,由企业和技工院校一起进行培养,采取双师指导,教学方法主要是用企业代表性的工作任务当作载体,提升学员对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知识的掌握,并对他们的各种技能进行培养,比如,职业素养、质量管理以及安全操作规范等。在这一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不仅仅是院校中的学生,其有两种身份,还是企业中的员工。企业在对他们进行培养时,一般采取的是师傅带徒弟的模式给他们提供指导,而学校培养人才的方式则是工学一体化。企业学徒培训到期之后,要通过企业以及行业的鉴定,合格之后就能够获得培训合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2、企业新型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
2.1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要培养高技能人才,满足岗位对人才提出的要求,能够对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不足进行弥补,即人才技能和岗位要求存在差距,因此,要有效的培养高技能人才,就需要学校和企业能够基于企业岗位对人才能力方面要求的基础上,一起制定培养方案,清楚培养的相关内容,如,目标,考核评价机制、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组织安排等,依据方案对人才进行培养,提升培养的有效性。
2.2课程体系建设
企业和院校要一起进行课程体系建设,立足于该培养模式,结合学生的成长和认知规律,再加上企业中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共同建立融多方面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包括专业知识、人文素养、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企业文化[2]。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围绕企业的需求制定,基于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依据学生职业能力发展方面的要求,对有关的课程内容和课时比例进行明确,包括专业理论课、普通文化课以及实践技能课等。在课程内容中要注重突显出职业的专业性,合理的分析典型工作任务,进而明确课程体系,提升其科学性和有效性。
2.3改变教学组织,对管理模式进行创新
在企业新型学徒制下,应该对以往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改变,结合学员的个性需求和发展特点,对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在教学管理上,要实行人性化管理方式,企业和院校一起对学员进行管理,以往校企合作中强调的二者可以一起育人。所以,这就需要制定同时满足企业发展情况和院校发展情况的培养方案,要清楚二者在教学组织管理中的相关方面,包括标准、内容和程序,构建灵活、动态、有效的教学组织管理模式。
2.4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
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模式下,学员不仅是学校中的学生,还是企业中的员工,这就会存在工学矛盾问题,对此,就可以实施跟岗教学的模式,院校要选派骨干教师到企业中教授学生知识,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实践操作中同时学习理论知识,将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提升教学的质量[3]。当前现代信息技术在快速的发展,教师还可以利用手机以及互联网等方式实施教学。基于手机课堂应用程序,企业公共平台能够给学员推送课程内容,让他们可以在课后也能够学习到新的知识。还可以利用社交媒体软件等平台,组织企业内的技术专家开展视频教学,学员同样能够学习,解决自己的问题。
2.5教学质量评价
教学质量评价也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要提升该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实效果,更好的培养人才,就需要构建完整的综合评价考核体系,其中要包含每个环节的考核,不断对该体系进行优化和健全,企业和院校要一起对标准进行制定,主要有学徒评价以及学业评价的标准。还要结合岗位就业需要情况,依据人社部门职业标准,支持他们参与有关的职业资格考核,基于对标准进行加强,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让他们能够运用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在质量评价中,还要引入第三方评价方式,考核中要采取教学和考核相分离的方式,选择第三方实施考核。这样能够促进和岗位时间要求以及行业标准的衔接,还能够和行业认证、职业资格鉴定以及技能大赛进行连接。
2.6企业和学校一起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促进高技能青年人才的培养,就需要有效的促进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推广和运用。教师是该培养模式中的重要因素,因为是学校和企业一起进行教学,院校要通过教学让学员可以具备基本的素养以及岗位能力。学校骨干教师是主体,企业则选择实践专家或是技术专家,由他们一起组成教学团队,负责教学工作[4]。对于学员的岗位综合能力的培养则是企业主要负责的,企业要有计划的对人才进行培养,院校要选派优秀的师资,形成双导师,在生产现场近距离给学员提供指导,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以及技能能力,能够更快的达到岗位的要求,满足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院校的教师实践能力也会得到显著的提升,促进教 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2.7深入开展校企合作
可以看到,企业新型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对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促进作用。通过企业和学校一起对学员进行教学和组织管理,能够让学生将理论和实践进行结合,对他们的岗位综合能力进行培养,满足岗位对人才提出的要求。因此,要促进该培养模式的发展,就需要全面调研所在地区企业行业,了解相关的内容,如,企业、行业发展需求、用人单位需要、人才结构等,结合院校的情况,对校企合作匹配度进行评价,找出和企业合作的最好的时机。加深企业和院校之间的合作,和企业一起制定企业新型学徒制的相关内容,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新型学徒制是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这个过程中的主体是企业,基于企业和院校一起制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方案,用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明确课程标准,能够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提升,满足岗位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就业。所以,这就需要促进企业和学校的深度合作,促进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和普及,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金鑫.基于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模具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培训,2019(10):74-75.
[2]向金林.企业新型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装备制造技术,2019(03):198-200+203.
[3]张广昕,王东光,于彦华.企业新型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培训,2018(10):4-5.
[4]本刊编辑部.“新型企业学徒制”——广东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探索[J].中国培训,2017(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