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工作

发表时间:2020/7/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7期   作者:冯光艳
[导读] 本文就如何加强和转化后进生,使其得到全面的发展,从理论层面作些简单探讨。
        摘要:本文就如何加强和转化后进生,使其得到全面的发展,从理论层面作些简单探讨。
关键词:加强;后进生;辅导;探讨
        “后进生”一般是指那些学习成绩差,但表现尚好或学习差、纪律差、行为习惯差的学生。因此,如何引导后进生增强学生主动性,提高学习成绩,始终是每个教师着力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后进生的相关概述
(一)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后进生的界定
“后进生”既指素质发展相对滞后的个体,也指素质发展相对滞后的群体,转化后进生工作面临的不仅是个别人,还可能是一部分人。过去人们把他们叫做差生,现在称为后进生,即“后来进步”之意。主要是指在教育的主导影响下形成的特殊学生,即所谓的“双差生”——在品德和学业两方面都比较差的学生。
(二)加强后进生辅导的重要意义
        在一个学校,一个班级里,加强对后进生,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对学生负责的要求。同时,转化后进生有利于优秀班集体的建设,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教学秩序的安定。作为教师,要在教育过程中初步消除这种落后现象,使每个学生都得到进步,这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二、后进生的类型和成因分析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研究和探讨后进生的辅导具有重要意义,分清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和类型对于加强和改进后进生辅导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关爱了解后进生,探究后进生的类型
后进生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育转化后进生,就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后进生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措施,有的放矢,决不能一刀切,一锅煮。
一般后进可归纳为下面几种类型:
1.智力聪慧的松散型。这些学生虽智商高,但由于学习动机消沉、贪玩,学习效果并不明显。喜欢拉帮结派,无心向学,个性刚强、好动、敢于冒险,纪律观念淡薄。
        2.父母离异或外出务工,失去家庭温暖的留守型。这类学生大多缺少父母关爱,平日里总是沉默寡言,不喜欢文体活动,上课精神也不集中,这些个性格孤僻的后进生,要转化,解开他们思想上的疙瘩,就要先弄清楚他形成这种性格的原因。
3.家庭溺爱,贪图享乐,缺乏上进型。这种学生好吃懒做,自尊心强。这些学生多见于城市边缘或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和地区,他们总是穿着讲名牌,平日玩具不离手,零食不离口,上课经常搞小动作,老师批评也不接受,作业马虎应付。  
4.基础知识差,信心不足型。这类学生的特点是个性温和,思维迟钝,不善言辞、健忘。这样的学生,他遵守纪律,但不喜欢与同学交往,对前期的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好,而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逐渐掉队,上课精神不集中,理解能力低,作业不能顺利地按进度完成,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和信心。

(二)追根溯源,分析影响后进生的原因
如何教育转化后进生是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的课题之一,而弄清其形成的原因对转化和辅导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通过和教师交谈以及自己粗浅的总结,我认为后进生形成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不良环境的影响。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环境如何,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学校里,后进生的产生也不是孤立的现象。例如两三个贪玩的学生串通一气,因贪玩而贻误学习和使纪律松懈等;在家庭里,有的父母不和,家庭成员矛盾重重,整天争吵斗气,致使青少年长期得不到温暖和教育,心理受到创伤,感情受到折磨,因而产生了悲观失望等消极情绪,缺乏积极向上的进取心,甘愿后进。
        2.学生本身不健康的个性心理在作祟。处于少年时期其年龄特征往往是心理充满矛盾,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自觉性和幻稚性同在,警觉性和盲动性共有。往往当他们的愿望和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形成逆反心理,从而不听从引导和教育,尤其他们的看法与教师、长辈的不一致时,得不到支持和帮助时,就更容易产生反感,满腹怨气。恰恰相反,他们喜欢与同龄人一起交谈,玩耍,有的甚至愿以“江湖义气”而赴汤蹈火,脱离正轨。
3.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存在误区。

其一是个别教师教育不得法,多批评指责,翻“老帐”,少表扬或不表扬,甚至采用变相体罚的手段,使师生关系日益疏远;其二是某些家长对子女期望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而引导教育又片面简单。

三、加强后进生辅导工作的建议对策
(一)以学生为本,平等对待,多做情感投资 
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精神,才会主动采取适当的形式去接近他们,栽培他们。
1.付出师爱,用爱心感化后进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作为一名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对于松散型的特殊后进生,教师要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2.创造和谐民主学习氛围,鼓励同学互助、用集体友情感化后进生。同学的帮助对一个后进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同学是学生的益友。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锻炼意志,养成良好习惯。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自己目的的一种心理活动,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锻炼学生的学习意志有很大的关系。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总要经过一个长期的甚至是艰苦的练习和锻炼的过程。对待后进学生的进步,哪怕是点滴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因为表扬引起的情感效应比批评、惩罚更有作用。锻炼意志的同时要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生活有好的习惯,有助于身体健康。
        (二)适时鼓励,培养自信心,争做学习主人
        差与不差本身就是辩证的统一,一个后进生在学习上可能差,但在其它方面就不一定差。作为教师,就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学生。不失时机地引导和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自尊心、自强心。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分类指导。
        (三)激发学习兴趣,诱导后进生“爱学”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学生想学习、爱学习的源泉。要想后进生由“要我学”到“我想学”是一个十分难得可贵的进步。作为教师要根据后进生的心理特点,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自尊心较强,又是发育时期,所以要非常注意后进生的心理状况,要对症下药,必须找到一些切实可行、有效的途径来激发学习兴趣,诱导他们“爱学”。
(四)加强课后辅导,定期检测后进生
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就会存在老师、学生时间不够的矛盾。后进生要赶上去,就必须把以前未掌握的知识补上去,作为教师也要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所以存在教师和学生缺少时间补习的问题。
(五)用心关怀,争取后进生的信任
后进生在长期的学习经历中,逐渐形成了一种自卑和恐惧心理,认为自己纪律差,学习成绩不好,老师会看不起他们,厌恶他们。可见,消除后进生的错误认识,取得学生的信任,是辅导转化后进生的关键。
(六)适当降低起点,培养学习策略,使后进生由“能学”变为“会学”
后进生一般学习比较吃力,这就要求教师适时适当降低其起点,转化学习难易点,使后进生通过努力后感觉“能学”。当其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积累一定知识后,要注重培养后进生的学习策略,让其由“能学”变为“会学”。
        总之,在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中,教师必须了解掌握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从兴趣爱好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子女一样,有爱心,有耐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鼓励他们积极向上,努力学习,力争把后进生转化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有春,戚振宇.浅谈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J].中华少年.科学家,2015(30期):21-.
[2]王宝祥.转化后进生的理论与方法[M].知识出版社,2000.
[3]尹恺力.打开心灵之门激励学生信心——"后进生"转化浅谈[J].当代教育论坛,2005(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