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课内外互动即通过教师课内导读与分享,培训对象课后形成团队,共同探究、分享、自我学习的行为。基于此,本文对课堂内外互动对培训效果的影响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课堂内外互动;培训效果;影响
因学习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协作活动,实现意义建构过程,所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互动是一种能很好充实这四大元素的学习方法。互动可分为两种方式:即课内互动和课外互动。其中,课内互动形式主要包括目标设定参与、课前演讲、角色互换、小组讨论等方式。而课外互动的形式包括课间和课后两个时间段的互动。
1 课内外互动概述
课内外互动即教师课内导读,学员课外自读。教师在课内对学员进行指导与分享,教会他们运用课内所学的方法在课外开展自主学习。另外,课内外互动学习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模式,课上变为了学员讨论、交流、汇报、分享、共进,教师成为了协调者、指导者、欣赏者。
1.1内外互动结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灵活的将课堂内外互动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首要任务。课堂内,教师要采取多模态的教学手段,安排丰富的教学内容,善于启发引导。让学生喜欢老师且喜欢上他的课,对课堂充满期待和兴趣。课堂外,教师要关心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提供一个所有学生都能实现的交流互动平台,耐心的引导学生,一一解答疑难问题。
1.2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是使每位学生有被尊重感,有与他人平等的地位。学生的差异性、独特性因受到认可和尊重而得到发展,这有利于塑造学生的个性,产生创新思维。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有自由感、优越感。学生可自行根据自己的时间去安排学习活动,选择学习内容,探索思维方法。这种民主化的学习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理念的具体体现。
2 数据收集
完整的培训效果评估应分为评估准备、评估实施和评估总结三个阶段。培训开始时,进行初始统计,了解参加培训学生的整体基础结构。据统计,参加培训的人员成绩大致符合正态分布。
在培训后期,采用电话和家访统计方式。根据柯氏评估模型,反映培训效果需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反应,主要评估学员的满意度;第二层次是学习,主要评估所学的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第三层次是行为,主要评估工作行为的改进;第四层次是结果,主要评估工作导致的结果。因工作中导致的结果能使人更有说服力地投入培训并带来有效的回报,而前三个层次完善的培训统计数据与实际绩效无必然的联系,因此本文的研究重点放在第四层次的统计分析上。然而,第四层次的效果体现需一个周期。因此,本项目每次培训结果的反馈将延迟该期培训时间一个年度。根据培训前学员的成绩选取四个统计标准:稳定进步10分以上、进步在5~10分之间、退步者等。
3 结果
3.1 互动对提高培训效果的整体影响。整体影响是指考查互动过程从无到有、从单一到组合对培训效果的影响。根据每年培训对象总有效统计人数为计算基准,按稳定进步10分以上、进步5~10分间两个统计标准计算。通过对以上两种数据计算结果的分析可知,互动能显著提高培训效果,而课内外互动的结合能起到进一步提高培训效果的作用,二者之间将存在协同效应,从而使培训效果最大化。这主要是因在保证传统教学方法理论知识数量及质量的前提下,互动更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四大学习环境要素即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的学习要求。在学习过程中,能为学生营造轻松开放的学习氛围,追求小组学习的合作效应,从而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多方位的交流对话成为可能。其打破了传统教师在课堂上成为主角唱独角戏的局面,真正做到培训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为核心目标,另外,通过学员间的学习交流,将培训对象作为学习资源,培训者也是受益者,以此形成双赢局面。
此外,退步主要发生在成绩基础薄弱的群体中,然而,互动能显著减少退步的情况。这主要是因弱势群体的学习因互动改变了被忽视或冷落对象的状态,让他们有自尊的体现,有更多平等的机会参与学习和接受知识。
3.2 课堂内外互动对提高培训效果的影响比较。根据培训对象不同培训年限稳定进步10分以上与进步5~10分之间的两个统计标准的总人数,计算出进步人数的比例。其结果表明,课内互动的培训效果比课外更为显著。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课内互动主要是针对培训对象主观价值判断的影响。他们将以自己为主体,对培训课程、模式等做出直接判断,在心里保留接受程度,并在培训过程中表达心理倾向;而课外互动主要是针对培训对象的客观心理感受,包括对培训者与其他培训对象的认可和信任,是否有可能进一步形成友好的学习局面,更多时候能增加培训项目的吸引力。
实践证明,课内互动可提高学员主人公意识,增强其对学习培训的必要性及有效性的认识,这对代理培训尤为重要,因培训对象大多由单位或家长制定学习计划;而课外互动使培训对象对培训者及其合作伙伴具有更强的信任感,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单纯商业化运作带来的市场化培训的负面影响。当然,两者间有一定的相互促进作用。
4 结论及模型构建
研究表明,互动能显著提高培训效果,而且课内外互动的结合能进一步提高培练效果。其中,课内互动对提高培训效果的影响比课外互动更为显著,是培训互动的关键环节。无论是企事业单位还是社会团体,都要重视互动对提高培训效果的重要性。并在互动方式与强度上应根据培训时间、地点、人数和项目特性确定,可多样化及灵活化。为了达到提高互动对培训效果的整体性及最大化目标,本研究建立了以下互动培训模型:以学员培训为中心,将主观价值判断定义为内在影响因素,客观心理感受定义为外在影响因素。在培训过程中,课内互动模式能提供内在动力,使学员自觉进入主人翁状态,形成高度的学习责任感,制定富有挑战性及现实性的学习目标。而课外互动模式提供外力,营造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培训学员会克服心理障碍,减少心理干扰及不稳定情绪。
对于培训资金及时间充足的培训项目,应采取以课内互动为主、课外互动为辅的互动模式,稍有不足的培训项目可只采用课内互动这一关键环节。总之,采取有效的互动培训模式,能极大地提高培训客户的收益和培训对象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利红.完美培训统计数据的背后[J].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2015(04).
[2]黄光亮.课堂内外互动对培训效影晌的研究[J].网络财富,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