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在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心理辅导中 的运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7/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7期   作者:黄本兴 张觅 杨红
[导读] 目的 本研究采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准实验设计研究
        摘要:目的 本研究采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准实验设计研究,探讨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模式对艺术类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方法 采用文献法、SCL-90等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测试。结果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模式的辅导能够有效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因子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学生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学生。结论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艺术类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心理健康;艺术类职业院校

        艺术类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艺术类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不仅关系每一个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也关系到艺术的发展、作品的思想内涵、学生未来及职业生涯等。研究表明,艺术类职业院校学生普遍存在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等心理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及艺术创作,也给社会发展带来诸多隐患。艺术类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生活、就业等存在诸多压力和竞争,给学生的心理带来极大的考验。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u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SFBT)是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学者Steve De Shazer和Insoo Kim Berg夫妇及同事在美国威斯康星洲的短期家庭治疗中心提出,由我国港台地区先引入后逐渐在大陆开始发展,早期运用于临床心理咨询与治疗,由于它的原理简单,操作简便,又十分快速有效,广受欢迎。焦点解决模式主要适用于有改变动机和较强自我觉察能力、问题相对比较简单的来访者,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完全尊重来访者,充分相信来访者自身拥有的资源和能力,借助“询问例外”“奇迹提问”等技巧,引导来访者将注意力集中到积极的事物上,不再局限于自己目前的困境,帮助来访者挖掘自身经验和能力,形成最适合自己也最容易接受的问题解决方法,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来访者的情绪或行为问题(牟依晗,赵然,2018)。
        De Shazer(1992)等人设计出了一般化、咨询前改变的询问、预设性的询问、评量询问(刻度化询问)、振奋性的鼓舞、赞许、改变最先出现的迹象、奇迹询问、关系询问、例外询问、任务/家庭作业、EARS询问(E-Eliciting,引出已有的改变:引导当事人讲出发生了什么好的改变。A-Amplifying,扩大:详述改变,说明改变发生时与问题发生时二者有何不同。R-Reinforcing,增强:赞许当事人在有效改变发生时所呈现的成功和力量。S-Start over again,再次询问:还有什么是比较好的)、应对询问等13祥技术。以语言为载体,通过例外寻找和小的改变,帮助个案从自身寻找解决问题的资源,最终建立起一个全新的自我。
        近年来,针对艺术类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也很多,并且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专门针对艺术类职业院校开展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干预的研究还非常少,并且研究比较零散,缺乏实证研究的支持和系统论证,其应对的有效策略也比较少。焦点解决短期治疗过程简介、目标明确,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解决来访者的情绪或行为问题。
        1 研究方法
        1.1 被试
        本研究的对象是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2016级的三年制大专新生,有来自舞蹈、音乐、美术、艺术教育等不同专业的学生。根据新生心理健康普查结果进行筛选,选取标准为测试总分为阳性的学生,即得分总分超过160分(阳性)的学生作为被试,共选取出25名被试,按照随机分配原则进行分组,其中实验组12人,男生3人,女生9人,平均年龄19.7岁;对照组13人,男生4人,女生9人,平均年龄19.5岁。所有被试均未参加过类似的辅导。
        1.2 研究工具
        症状自评量表SCL-90。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由Derogatis编制,共有90个评定项目,共归纳为9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敌对、焦虑、抑郁、偏执、恐怖及精神病性,各个因子可以刻画出被试的自觉症状特点及严重程度。总分超过160分的,揭示为阳性症状;阳性项目数超过43的(43项2分以上),提示有问题;因子分≧2的,提示为阳性。
        1.3 研究程序
        该研究采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准实验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参加前测和后测,实验组每周完成至少一次小组辅导,共进行4次辅导,主题分别为:新生学习适应、情绪管理、人际关系和压力管理。每次时间约为2小时,使用的技术为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对照组无需进行任何处理,实验结束后,进行心理辅导。
        1.4 数据处理
        对采集的数据运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实验组和对照组心理健康水平前测得分结果比较
        表2.1 实验组和对照组心理健康水平前测结果比较(M±SD)
       
        注:*p<0.05,**p<0.01.
        从表2.1中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心理健康水平的9个因子得分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实验组和对照组是同质的,说明实验分组是有效的。
        2.2 实验组和对照组心理健康水平后测得分差异性比较(M±SD)
       
        注:*p<0.05,**p<0.01.
        从表2.2中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因子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并且经过焦点解决短期治疗辅导的学生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学生,说明经过辅导干预的学生在心理健康水平提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强迫、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得分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实验组学生得分也有所降低。
        3 讨论
        Jeannet Kramer采用随机对照组实验设计,验证SFBT对青少年抑郁改善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9周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结果差异较小,4.5个月后,实验组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7.5个月后,实验组仍然有较高的显著性。本研究发现,相比于未经任何干预的对照组学生,实验组学生进行了4次主题焦点解决治疗干预后,心理健康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在各个因子得分上均有所降低。进一步分析发现,实验组学生在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因子得分上显著下降。显然,实验组学生经过焦点解决疗法干预后,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和应对能力得到了提升,学生能够有信心和能力去改善和应对自己心理健康。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在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和敌对方面的效果,结果显示,实验组后测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学生,对照组学生并没有明显的改善。由此我们可以推测,焦点解决短期治疗能够提升学生健康水平,尤其是在学生人际关系、情绪等方面改善效果明显,可以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训练他们以正向、朝向未来、朝向目标的积极态度,有助于来访者提升应对自身焦虑、抑郁、压力、人际关系等能力。
        结合本研究发现,我们认为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模式有助于改善艺术类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主要原因在于:首先,聚焦问题解决模式的训练,引导学生把解决问题作为重点,而不是去纠结于问题的原因。在训练过程中,通过问题聚焦,学生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我要去改变它,小问题的解决可以很好缓解他们情绪上的焦虑、担忧,在面临问题时,愿意积极主动去思考问题解决的办法,而不是陷入寻找问题的原因。其次,在辅导过程中,咨询师和来访者是建立在平等和谐的基础上的,注重营造一种和谐、良好人际的和谐氛围,来访者始终处于一种放松状态,通过对话可以有效激发来访者解决问题的潜能。最后,强调来访者身上存在解决问题的资源,拥有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只是引导来访者运用自身的资源、能力等去解决问题,强调通过例外情况和小的改变带来的问题解决的成功经验。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首先,焦点解决治疗模式在辅导干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期待效应,从而干扰到真正的实验效果。其次,本研究采取4次主题干预,实验的可迁移性、普及性、持久性等方面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和考证,同时,更多的辅导专题需要后续进一步进行研究。最后,咨询师的能力、经验、风格等对实验效果的影响也需要进一步的考证。
        参考文献:
    [1]黄彩,吴素梅.以焦点解决短期疗法:个案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2):253-256.
    [2]项传军.焦点解决短期咨询在学校心理咨询中的实践与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25(3):9-11.
    [3]Franklin N C,Hopson l.Involuntary clients in public schools:Solution focused interventions[J].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2008:112-115.
    [4]何兴鑫,宋丽萍.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模式的发展及运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25(4):633-636.
    [5]贺玉娇.短期焦点解决心理治疗模式在高校心理咨询中的应用分析[J].心理素养,2019::98-99.
    [6]许维素(2013).建构解决之道: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宁波:宁波出版社.
    [7]叶红萍(2015).焦点解决团体辅导对高职新生抑郁的干预研究.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73,43-44.
        [8]牟依晗,赵然.焦点解决模式在医疗情景中的运用现状及分析[J].心理技术与运用,2018,6(5):310-320.
        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指导类项目成果论文,(项目编号:2016ZDX1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