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教育视阈下高等教育网课使用现状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7/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7期   作者:马新怡
[导读] 近几年来伴随着信息与互联网技术的全面化普及与发展
        摘 要:近几年来伴随着信息与互联网技术的全面化普及与发展,在教学行业中“共享教育”的理念也已经在业内得以深入贯彻,特别是高等教育网课作为传统教学的全新革新形式,其充分融合了互联网等有关技术的核心特征,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品质不均衡等相关的问题。不过现如今,互联网与高等教育融合发展进程中,则逐步暴露出其优质教学运用率相对较低、课程覆盖范围较窄等一系列的问题。立足于此,本文将深入展开解析,依据共享式网络课程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建议,从而更好全面展现网络课程当中的教育价值,推进教学模式的良性创新。
   关键词:共享教育;高等教育网课;共享性
        随着如今教育全球化的全面推进,高等教育的网络课程共享也成为了有效提升高校教学品质的关键举措。这当中,网络课程的资源共享是高校网络教学的核心环节,其可以打破以往教学的地域化限制,从而更好满足于高校学生学习开展的多元化需求。因此,深入化探究以资源共享为基础的高等教育网课,对于提升现阶段我国教育的高品质运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高等教育网络课程的发展现状介绍
        1.1  学生环节
        如今网络学习已经成为了学生学习的重要渠道之一,同时在以往的课堂教育模式之下,往往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相对较弱;特别是当下大学生对于高等教育网络课程的认知意识有了显著提升;特别是学生可以充分运用课外时间开展有针对性的网络化课程学习,从而在学习进程中尽显个性化和多元化的特征。
        1.2  教师环节
        高等教育网络课程的共享化已经成为了教学开展的必然发展趋势。如今的教学运作也逐渐形成以学生为核心,提升个性化的学习以及差异化的教育;更关键的在于,有效的转变了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好的提升了课堂传授品质。
        1.3 学校环节
         高等教育网络课程为校方有效转变管控方式提供了最佳的契机;同时,共享教育在如今的教学形式以及内容环节持续化创新,这当中的发展优势也很好的补充了以往教学模式的缺陷,从而有效增进了教育品质的全面化提升。
        2 高等教育网络课程资源共享性环节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解析
        2.1 课程品质相对有限
        与高校的传统教育模式相比,网络课程资源的品质仍然无法得到深入保障,特别是对于学生的学习提升作用依然有限,无法深度满足于学生的具体学习需求。整体而言,高等教育网络课程品质相对较低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网络课程的内容相对较旧,无法和现阶段教学的内容进行深度同步,造成与课堂教学产生了严重脱节的情况;第二,网络课程的内容匮乏针对性,没有充分考虑到目标群体的核心需求,这也导致课程的教学开展严重匮乏吸引力。与此同时,诸多网络教学平台为了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专门设置了较高的门槛,这也导致求学者无法轻易索取高品质的网络课程资源。
        2.2 网络课程的展现模式相对较为单一
        现阶段,高等教育网络课程资源大多数的展现方式都是依据课堂教学进行开展的,没有充分认知到网络以及课堂教学的差异,教学进程中依然口述等相对传统的教学开展模式,没有深入的将诸如视频、图像等手段有效融入到网络教学当中,这也导致诸多的全新高科技的展示方式无法得到深入化展现,这也极大的影响了教学开展的效果。
        2.3 网络课程匮乏深入的互动性
        教学的开展其核心在于教和学之间的密切互动,特别是需要充分借助双方之间的密切沟通来开展有效的教学反馈,进而第一时间调控教学举措,在为学生有效解惑的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教学的品质。不过,在网络课程资源学习的进程当中,任课教师和学生匮乏深入的沟通,这也造成了教与学产生了脱节情况,任课教师往往很难深度掌控学生在学生进程中的疑惑所在,这也导致课程教学的开展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严重影响着网络课程教学开展的共享性发展。
        3 提升高等教育网络课程资源共享性举措介绍
        3.1 提升主持教师的教学素养
        主持教师是网络课程资源规划和开展者,其专业素养也直接关乎着网络课程教学资源的品质。因此,需要注重网络课程资源的师资团队建设,挑选教学素质过硬的人才加入到团队之中,提升主持老师的整体教学水准。具体的运作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提升网络课程资源主持老师的入职资质,对于任课教师的教学经历以及所取得成绩展开深度审核;第二,开展合理规范的岗前培训,保障相关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度可以符合现阶段的教学需求;第三,创建完善的奖励体制,充分激发主持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升网络课程的教学开展品质。
        3.2 创建具有当代互联网特征的课程资源与课程评定体系
        课程资源的规划进程中,需充分注重媒体工作的挑选以及规划,创建具有网络特色的课程资源。倘若要有效实现此项目标,则需要从以下环节深入着手:首先,充分注重课程教学与表现方式的紧密结合,从而形成多元化的网络课程资源展现模式;同时,解析网络学习目标群体的具体需求,开展有针对性规划,实现网络课程资源的个性化运作;最终,充分开展网络课程资源的模块化运作,将网络课程资源有效的划分为教学以及技术模块,实现专业化管控,从而让课程内容以及展现方式得到全面化提升。
        同时为了进一步评定网络课程的教学品质优劣,也可以创建深入的网络课程评定体系,通过老师、学生、学校多方评定的模式,来为网络课程资源的的革新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如下图1所示,为网络课程资源的评定体系架构。
       
        图1 网络课程资源的评定体系架构
        3.3 创建高品质的网络教学资源发布平台
        网络资源的共享性往往会受到资源获取便捷性的极大影响,这需要充分引起相关从业者的深度关注,全面创建高品质的网络教学资源发布平台,削减学习目标群体的资源获取难度,也是提升高等教育网络课程资源共享性的重要途径。如下图2所示,为我国某知名网络教学资源发布平台。
       
       
        图2 网络教学资源发布平台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共享模式的高等教育网络课程平台的创建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不过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无疑是非常光明的。尽管共享模式的高等网络教学依然存在着上述的诸多问题,但是通过有效整合学习资源、把控学生学习需求、增进角色变化、提升教学质量、强化体制革新等诸多途径,都可对相关问题进行有效改善和解决,从而也起到了全面推进我国互联网教育事业的良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丁,卢彦霖.共享教育视阈下高等教育网课使用现状的研究[J].中外企业家,2020(14):196.
        [2]孙祎,王红娜,孙锦.浅谈“互联网+高等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新通信,2018,20(11):204.
        [3]靳嘉铭,丁维光.大数据时代高等教育改革路径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18):202-203.
        [4]刘伟.大数据思维视阈下的高等教育治理变革[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7,38(01):146-1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