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格结构理论下的简爱形象

发表时间:2020/7/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7期   作者:刘礼涛 王革
[导读] 《简爱》是勃朗特三姐妹之一的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
        摘要:《简爱》是勃朗特三姐妹之一的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本文主要运用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人格结构理论来分析女主人公简爱的心路历程,从而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简爱》这一英国文学史上的璀璨之作。
关键词:《简爱》;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

一.前言
        《简爱》出自勃朗特三姐妹之一的夏洛蒂.勃朗特之手,并在世界文坛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首先介绍了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的基本内容。其次,笔者充分运用了这一理论来浅析简爱的人物性格特征,从而让读者更加透彻的认识简爱这一形象,认识《简爱》的伟大之处。
二.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基本内容
        弗洛伊德把人格结构分为三部分,即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构成。所谓本我,就是本能的我,完全处于潜意识之中。本我是一个混饨的世界,它容纳一团杂乱无章、很不稳定的、本能性的被压抑的欲望,隐匿着各种为现代人类社会伦理道德和法律规范所不容的、未开发的本能冲动。本我遵循“快乐原则”,它只知道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不惜付出一切代价。
自我是面对现实的我,它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环境的接触发展起来的,自我是本我和外界环境的调节者,它奉行现实原则,它既要满足本我的需要,又要制止违反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法律的行为。
超我,是道德化了的我,它也是从自我中分化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人在儿童时代对父母道德行为的认同,对社会典范的效仿,是接受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社会理想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它由道德理想和良心构成,它遵循理想原则,它通过自我典范(即良心和自我理想)确定道德行为的标准,通过良心惩罚违反道德标准的行为,使人产生内疚感。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本我不顾现实,只要求满足欲望,寻求快乐;超我按照道德准则对人的欲望和行为多加限制,而自我则活动于本我和超我之间,它以现实条件实行本我的欲望,又要服从超我的强制规则,它不仅必须寻找满足本我需要的事物,而且还必须考虑到所寻找的事物不能违反超我的价值观。因此,在人格的三方面中,自我扮演着难当的角色,一方面设法满足本我对快乐的追求;另一方面必须使行为符合超我的要求。所以,自我的力量必须强大能够协调它们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否则,人格结构就处于失衡状态,导致不健全人格的形成。
       
三.简爱的本我,自我,超我
1.童年时期的简爱
        小时候的简爱一直生活在里德舅舅家,虽然她舅妈和约翰表兄一直对他不好,欺负她,侮辱,歧视,压迫她,但是她没有反抗,她一直忍气吞声,因为她知道舅舅一家接济她,对她有恩。从这一点来看,简爱的自我占据着主导地位,而且她的自我是受超我所影响的,因为从当时的大环境来看,简爱被舅舅收养,简爱就应该逆来顺受,顺从。

然而,面对简爱的退缩忍让,约翰表兄却没有止步,反而变本加厉。面对着表兄的侮辱,压迫,简爱渴望反抗,渴望自由,想要发泄心中的不满,而她的这种思想就是简爱的本我。有一次她表兄殴打她的时候,简爱的恐惧和忍让心理到达了极限,这个时候,简爱的本我战胜的自我,简爱进行了狠狠的回击,把她心中的不满全部发泄了出来。紧接着就有了所谓的“红房子事件”。总之,小时候的简爱总是处于本我和超我之间,在反抗和顺从之间来回挣扎。
2.少年时期的简爱
        被送到孤儿院的简爱在大部分时间表现的是顺从,是忍受,也就是自我,而这种自我则是被孤儿院所教育的各种方方框框的规则所限制的,也就是超我。例如她的好友海伦就告诫简爱要有宽恕,克制自己的精神。而且在坦普尔小姐的影响下,简爱懂得了克制感情,安分守己,她的超我一直处于稳定的状态。但是在坦普尔小姐离开之后,她的本我再一次显现出来,她渴望自由,向往外面的世界,于是,她遵循自己的本我,离开了孤儿院,开始了在外面世界的新的生活。
3.长大后的简爱
        当简爱来到桑菲尔德庄园后任教师的时候,他遇到了男主人公罗切斯特。漫漫地,简爱对罗切斯特产生了好感,而这种好感就是简爱的本我,她喜欢罗切斯特,想要和罗契斯特在一起。然而,这种想法是不现实的,因为当时的英国社会是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女性没有话语权,而且,当时的社会等级分明,上层贵族和下层的穷人,平民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罗切斯特和简爱的关系就是主人和女仆之间的关系,二者的地位太过于悬殊。简爱正是因为这种大环境的影响,即超我,她没有吐露自己的心声。然而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男女主人公互相坦露了心声,就在二人踏入结婚殿堂的时候,简爱发现了罗切斯特已有妻子的事实,她在悲伤愤怒之后,就离开了庄园,离开了罗切斯特。而简爱离开庄园的原因就是受到了超我的影响。在故事最后,罗切斯特的疯妻子一把火烧光了罗切斯特的庄园,同时烧掉的还有男主的地位和一切,而且男主也变成了盲人。在简爱得知消息之后,因为简爱的本我还是喜欢罗切斯特的,再加上现在两人之间已没有地位,财产等方面可以阻碍的因素,简爱选择回到了罗切斯特的身边。

结语
        在简爱的性格结构当中,她的本我,自我和超我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三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缺一不可的。正是因为这种紧密的联系,简爱才逐渐的从幼稚转变为了成熟和稳重。简爱的坚强是她的本我所支撑的,简爱的理性是她的自我所引导的,而简爱的道德观则是和她的超我是紧密相关的。有了这三者的相互联系,就构成了简爱独一无二的性格特征。

参考文献
[1]张云鹤.从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论”视角解读简爱的心路历程[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5):52.
[2]王梓媛.弗洛伊德人格理论与文学批评[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9):177+163.
[3]张磊,武丽梅.从弗洛伊德人格观谈简·爱的心理结构[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7(04):49-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