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心理健康是学校管理的高压线也是学生安全的生命线,管理模式的改变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本研究结果显示书院制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优于传统模式。
【关键词】:书院制;大学生;心理健康
1研究背景
我国古代的教育制度经历了多次的更迭,培养了大批人才,推动了学术的发展,对其他国家也产生过积极的影响,北宋时期为我国古代书院制的巅峰。目前不同的学者对于书院制有着不同的看法,陈晓斌(2013)认为书院制承担的主要任务是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养成、文理基础课程和专业学习前的综合教育。黄晨(2016)总结书院制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导师引领制教育模式,打破学科专业教育局限,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选择权。刘虹(2015)认为书院制一种文化组织或由学校参与学生自组织系统,宿舍除了提供全面化的硬件设施,还承担了文化建设方面发挥的载体功能。
笔者认为书院制管理模式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是对西方优秀大学组织模式的借鉴和创新,是对传统学生管理模式的有益补充,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2书院制管理模式想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2.1对象
本次研究以河南某高校为例,抽取78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
2.2工具
调查问卷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共96个项目,分为三级筛查,共22个筛查指标。
2.3结果
对书院制和学院制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见表1),两种管理模式下的学生在焦虑、抑郁等19个因子上的得分差异显著,具体表现为书院制的学生总分和19个因子的得分显著低于学院制学生,说明书院制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学院制学生。
表1 书院制与学院制学生症状因子得分比较
.png)
(注:*代表p<0.05差异显著,**代表p<0.01差异极显著)
3原因分析
3.1以宿舍为平台,管理和服务并重,优化健康教育
学院制模式下,学生的一切的活动都要受到学校、学院还有宿舍的管理,但这三者的责任划分问题导致无法顺利开展相关工作,而在书院制下以学生宿舍为管理平台,学生的教学、学业活动由所在专业学院负责,其他一切活动归属书院开展,分工明确和责任清晰。强化了学生的重要性和教师的服务意识,大大提升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物质支持和精神保障。
3.2重视文化建设,发挥环境优势,预防心理危机
传统模式中,学生以学院为单位,以专业班级为单位进行住宿安排,宿舍仅是学生休息的场所,少有文化建设。书院制模式下,宿舍不仅成为了学生生活、交流的社区,还承担起学术培养以外的所有活动,因此,书院的文化建设格外重要。书院文化环境作为隐性教育力量,能够提供开放包容的环境,学生信任老师,愿意将自己的问题与老师分享,老师也能在生活的细微点滴之中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予以关注,预防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3.3转化教育方式,提升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书院制继承了古代书院的精神,教育方式相对温和,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学生的需求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学校为其提供了充分的发展空间,从人文精神、心理健康教育、课业辅导和道德品质等方面为他们提供指导,让他们能够真正得到释放的渠道和表现的机会,在顺利完成学业任务的同时,培养了适应环境、应对压力、处理问题、全面完善自我人格的能力。
4总结
书院制是在古代传统书院的基础上结合当前高校的实际情况发展而来的新型管理模式,通过本次研究发现书院制管理模式注重宿舍的功能建设和文化氛围建设;学生可参与部分管理工作,增加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度;宿舍成为促进学生进行学术交流的平台和依托,提升其综合素质。正是这种管理模式对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宿舍成为他们的精神家园,造就了书院学生包容的心态和博大的胸襟,对其性格培养和心理健康都十分有利。
【参考文献】
1.陈晓斌.新型书院制:高校学生社区管理模式探索[J].教育探索,2013,(8).
2.黄晨.高校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体系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5(06):30-32.
3.刘虹,张端鸿.中美综合性大学住宿学院制度比较研究——以耶鲁大学和复旦大学为例[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03):89-9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