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新时代劳动教育如何和综合实践活动相融合为主题展开论述,重点针对相应的教育策略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融合
一.引言
新时代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的相互融合,有助于劳动精神的弘扬,并帮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学校教师必须对劳动教育工作的科学开展引起足够的重视,基于此,本文则针对新时代劳动教育如何和综合实践活动相融合的相关内容展开讨论。
二.新时代劳动教育如何和综合实践活动相融合
2.1培养学生劳动意识
培养学生劳动意识,是新时代劳动教育如何和综合实践活动相融合的基础,因为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意识,才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约束自己的行为,在劳动教育活动中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这对于整体劳动教育工作成效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劳动意识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明确认识到,劳动是整个人生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针对劳动,我们要抱着积极主动的态度,因为通过劳动能够帮助我们获得任何想要的事物,任何目标的实现都需要自身的付出,因此只有积极劳动才能够更好的实现人生中的各个目标。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对劳动的重要性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并树立起积极劳动的态度,这对于整个劳动教育工作的推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2.2开发特色实践课程
为了实现劳动教育与实践活动的有效融合,教师要能够为学生开发特色实践课程。例如,以果蔬种植为主题开展相应的劳动实践课,在实践课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对各类果蔬的种植流程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在讲解中还可以进行模拟操作,然后为学生发放劳动工具,安排其参与到果蔬种植中,而且整个种植过程教师要进行全程的监督,针对个别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使其能够按照种植要求完成相应的种植活动。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教师还要让学生了解到,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食用的果蔬,就是果农通过辛勤的劳动所换来的,因此我们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在日常生活中不要随意浪费,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使学生掌握特定的劳动技巧,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生活理念,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2.3不断丰富劳动实践课程内容
为了实现劳动教育与实践活动的有效融合,教师要能够不断丰富劳动实践课程内容,在课程中要通过内容的丰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更好的推动劳动实践课程的开展。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开展趣味编织课,引导学生利用各类废纸盒、废易拉罐等制作简单工艺品,并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够丰富劳动实践课程,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于整个劳动教育工作的推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2.4言传身教
对于很多低龄学生而言,其学习的主要方式就是进行模仿,而教师则是学生无形中的学习模仿对象,因此在劳动教育中,为例不断提升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教师要注重言传身教。教师要借助言传身教的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作为教师要能够时刻注意规范自己的行为,尤其在劳动实践中,教师要能够展现出规范性的劳动方式,通过身体力行,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和学习,从而使学生在长期模仿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劳动技能水平。在此基础上,教师要能够围绕劳动实践技能的提升与学生进行恰当的交流,交流是提升学生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积极参与到与学生的交流活动中。在交流中,教师要采取正确的沟通方式,教师在与学生沟通过程中不可以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不可以采用训导式教育方式,不要总是告诉学生“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劳动方式是对的,什么劳动方式是错的”,而是通过耐心的沟通,表现出对学生的充分尊重,并在耐心沟通中将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引导。
例如,当学生向教师问及我们为什么要劳动时,教师要耐心听完学生的想法,并以一种平和的态度和语气纠正学生的不正确思想,并使其以正确的态度看待劳动实践,并通过沟通将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指引。
2.5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效衔接
因为更多的劳动实践发生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因此为了实现劳动教育与实践活动的有效融合,要能够做好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效衔接。为此,在劳动实践教育中,教师首先要树立起携手教育的理念,针对学生的劳动教育,教师要能够与家长达成共识,共同推进学生的教育工作,在劳动教育中,教师要能够主动与家长建立起沟通,主动进行家访,并通过家长深入了解学生在家劳动情况,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对学生的劳动能力、劳动效果进行准确的评估。其次,开拓创新家校合作方式。教师要能够通过学校的教师微信群,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劳动表现,并向家长提出建议,使其指导孩子进行科学劳动,并培养相应的劳动技能,然后根据学校的劳动教育进度来合理安排学生的家庭劳动实践活动,使得家庭教育能够紧跟学校教育的步伐,以此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再者,教师在劳动教育中要能够了解学生的主观感受。因为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作用对象,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主观感受,才能够使学生更好的配合为其安排的一系列劳动教育工作。对此,教师在对学生劳动教育过程中要能够对学生的进行密切的观察,并从中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情感特点以及行为模式,然后以此为依据适当调整教育方法。学校还可以安排亲子参与的劳动技能大赛,以此来更好的推进劳动教育与实践活动的有效融合。
三.做好外部保障
从外部保障的层面来看,为了更好的推动劳动教育与实践活动的有效融合,教师可以为学生建立起劳动学习小组,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极大的激发劳动兴趣,并在劳动中进行相互学习和监督,在学习小组建立过程中,教师可以对组内成员进行指定,也可以由学生自由组合,在成立各个小组后,教师要针对每一次劳动实践活动指导组内成员进行分工,然后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劳动指导,而且在整个劳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能够进行全程监督,确保小组学生每一环节工作的合理性,进而不断提升整体劳动效果,以此来不断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
另外,要科学开展教学评价。从宏观层面来看,教学评价工作的开展,能够帮助学生及教师及时发现劳动技能中存在不足,并积极改进。在阶段性劳动技能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对这一阶段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总结,在自我总结过程中要对这一阶段所学习的劳动技能进行梳理,然后总结自己的收获以及还未掌握的技能,进而对自身的总体学习效果做出评估。然后要求学生进行组内互评,小组成员之间进行相互评价,指出对方的优点和技能掌握中的不足,并通过组内互评,认识到自身存在的差距,然后取长补短。在上述学习评价的基础上,教师从宏观层面对学生这一阶段的劳动技能学习情况作出客观评价,而且在对学生客观评价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总体学习效果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然后围绕劳动教育目标,对这一阶段的总体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结合学生在劳动技能学习中存在的不足来反思自身教学工作存在的不足,然后针对下一阶段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制定改进计划,弥补不足,进而不断提升劳动教育工作成效,更好的推动劳动教育与实践活动的有效融合。
总结
综上所述,劳动教育与实践活动的有效融合,能够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实际作用,不断提升劳动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为此,教师要明确认识到劳动教育与实践活动的有效融合的重要性,并从多个层面入手开展相应的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加强劳动教育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试用)》试用情况调查报告[J]. “面向21世纪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发展研究”课题组. 课程.教材.教法. 2018(01)
[2]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劳动技术课教学大纲(供试验用)[J]. 学科教育. 2017(11)
[3]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坏典型——“辛店经验”始末[J]. 耿璟珂,吕愚然,赵芳远. 邢台师范高专学报. 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