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儿园阶段是幼儿情绪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情绪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认知能力发展、提升幼儿社会交往水平、减少幼儿的危险性行为。教师要理解幼儿的负面情绪,当幼儿处在不良情绪之中时要认真倾听幼儿内心的真实想法并给予回应,作合适的情绪认同,帮助幼儿进行适度的情绪宣泄。在理解的同时寻找不良情绪的成因,找到适宜的策略疏导幼儿的不良情绪,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幼儿以具体形象为主的思维特点,可以采取故事教育法、环境引导法等策略帮助幼儿学会恰当的表达情绪和调节不良情绪。
关键词:儿童立场;不良情绪;情绪疏导
孩子的脸,六月的天,说的是孩子说变就变的模样。现实生活中,一点点小事可能在他们那就是一件天大的事,使他们伤心、生气、焦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情绪多变,然而良好的情绪可以更好地促进他们认知能力的发展、提高他们社会性交往的水平、减少他们危险性的行为。所以在这样矛盾的境况下,有效疏导孩子负面情绪是非常重要的。
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在情绪疏导的时候老师们都会感叹:“哎,很多办法都试了,没用啊!”如果没有抓住不良情绪成因的状况下,很难有效疏导幼儿负面情绪。这就需要老师站在儿童立场,分析负面情绪的产生原因,让不良情绪的疏导有依据,有成效。
一、理解儿童,导之有据
某日餐后新闻播报时间,童童在分享时被禾禾打断,童童生气地跑进了厕所不肯出来。老师针对童童的情况,采取了让他自我冷静的方式和采取交换条件的方式来疏导童童的不良情绪,但是结果都不太奏效。老师在幼儿心中就是正义的化身,在童童被打断这件事情上,教师如果站在童童的立场其实是可以理解他的那种心情的,无论说对或是说错,都不应该被打断。教师应该表达的是理解童童生气伤心的情绪,指出禾禾的不对之处,安抚童童的情绪。所有策略运用的前提,都是站在儿童的立场,理解他们的消极情绪。
认真倾听,允许幼儿适度的情绪宣泄。很多人觉得消极情绪、负面情绪的表达是不利的,因为有些幼儿表达时候会出现大哭、摔东西等甚至是攻击性行为。是的,不可否认,过度的情绪宣泄是不利的,所以我们要引导幼儿进行适度的情绪宣泄。幼儿若长时间处在负面情绪之中,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都将会被影响;当不良情绪被接纳、了解、宣泄之后,通常就会消退。正是于此,教师要理解幼儿的负面情绪,当幼儿处在不良情绪之中时要认真倾听幼儿内心的真实想法并给予回应,作合适的情绪认同,帮助幼儿进行适度的情绪宣泄。
二、直击成因,导之有效
当老师的策略不能解决问题时,我们就应该反思是不是策略没有针对问题的成因。紧接着我们就要分析幼儿消极情绪形成的原因,针对原因采取策略会事半功倍。孩子的消极情绪多种多样,就单单生气而言就有可能因为自己或他人而生气。
1.因自己而产生的不良情绪。
如果是因为幼儿自己本身心情的原因,幼儿对自己的情绪进行发泄时教师可以运用幽默感的语言或者儿歌等转移幼儿的注意力缓解幼儿不良的情绪;如果是因为幼儿本身能力不足多次尝试仍不成功的状况,教师则可以帮助他分析不成功的原因,解决目前困难的情境,从而达到安抚和疏导幼儿不良情绪的目的。
2.因他人而产生的不良情绪
当幼儿因为他人而生气时,教师针对不同事件的成因要选用不同的策略。如不被他人接纳时,运用鼓励的语言或者抚摸、拥抱等动作让孩子获得安全感;当幼儿在矛盾中处于不公正待遇一方,教师则要充当“法官”调解矛盾,安抚需要正义支持的一方;当幼儿处于激烈的矛盾冲突中的消极情绪出现打人等行为时,教师则要用否定或是限制等方式中断幼儿的不良行为。教师认同幼儿的情绪不等于无条件的接受幼儿任何的情绪发泄,当幼儿出现如攻击性行为、破坏性行为时,教师需要第一时间制止的,作冷处理后再作进一步引导。策略没有对错,只有适宜和不适宜之分,找到幼儿消极情绪的成因,能让消极情绪的疏导更有效。
三、抓住契机,导之有力
每一次幼儿负面情绪表达的同时其实也是一次良好的教育契机,一方面是疏导情绪幼儿的消极情绪,另一方面则是教育其他幼儿遇到类似的情况应该怎么做。在幼儿处于负面情绪事件中,教师首先应该站在儿童立场告诉他你理解他的生气、不高兴、伤心等,针对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进行疏导。等幼儿情绪平缓之后再抓住此次事件作为教育契机,进一步引导、教育,因为当幼儿情绪激动时你所有的言语都是无效的。幼儿园阶段的幼儿还处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大多都是从自己的角度看待事情。年龄特点决定了这些情况很难改变,所以在事件中需要我们给予帮助。教师可以根据幼儿以具体形象为主的思维特点,可以采取以下一些策略帮助幼儿学会恰当的表达情绪和调节不良情绪。
1.故事教育法
幼儿园年龄段的幼儿大都喜欢听故事,而故事能将幻想与现实进行巧妙而合理的结合。有关情绪主题的故事可以帮助幼儿了解常见的消极情绪,以具体生动的形象为载体,把情绪教育的道理蕴含在故事中,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达到教育、引导、说服孩子的目的。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自主阅读情绪类绘本或建议亲子阅读,学习故事中的主人公是如何表达自己情绪,最后结果是怎样的,学会合适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控制自己的兴趣。在阅读的同时帮助幼儿丰富情绪表达的词汇,规范情绪表达的行为。
2.环境引导法
都说环境创设是幼儿的第三任老师,在情绪疏导的过程中环境创设也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不同的颜色对人的心理能产生不用的效应,如白色、绿色、蓝色等冷色调有安定情绪、平复情绪的特殊作用;二,在区角创设时不妨创设一个情绪发泄角,当幼儿有不良情绪时可以在这里得到发泄与冷静;三,音乐对情绪同样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轻松欢快的音乐有助于缓解幼儿的入园焦虑,给予幼儿积极的情绪体验。在环境创设过程中可以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给予幼儿美好的情绪体验,疏导不良情绪,提高情绪能力。
在疏导幼儿不良情绪时,教师要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倾听幼儿的感受、理解幼儿的心情,在沟通中帮助幼儿梳理积极的情绪疏导能力。只有情绪分享、表达之后,引导班级中幼儿明白尊重别人的情绪很重要,当遇到不开心的情况表达自己的情绪同样重要。抓住这样的教育契机,让负面情绪疏导的力度更大。
参考文献
1.陆芳.学龄前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发展及其相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
2.邱珊珊.教师应对幼儿消极情绪的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