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互动

发表时间:2020/7/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7期   作者:林梅芳
[导读] 语文作为素质教育中极其重要的一门学科,不仅仅起到为学生普及传统知识的作用
        摘要:语文作为素质教育中极其重要的一门学科,不仅仅起到为学生普及传统知识的作用,更加担负着传统文学素养与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发现现如今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着枯燥、形式化等问题,教师过度重视书本知识的讲解,忽略了学生对于知识能否迅速高效的吸收与掌握,单一的教学形式往往适得其反。同时,教育工作者们也发出疑问,单调的课堂授课能否满足现今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视创新思维,不仅在工作中,教学过程中也要将创新理念融入进去。因此,如何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课堂,贯彻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方针政策,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先决任务。通过创新型的互动课堂,提升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而互动中如何更加有效也是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本文将围绕师生的有效互动教学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互动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互动
1.从课堂走向现实生活
        在传统的教学中,通常情况下都是老师在讲台上讲解课文内容,学生在讲台下面听课。或许会有人说上课不是本来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吗?但是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一味的让学生在课堂上听课,难免学生会感到枯燥、无聊,而且有些课文内容如果只依赖老师的讲授,很难达到教学的最终要求。小学生处于年龄较小阶段,不定性极强,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考虑将授课的课堂换到与课程相近的现实中,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从单一、固定的课堂换成大自然等环境下,提高师生互动的效率。比如教师要讲授“秋天”这一部分的知识,传统教学中,无非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识字、认字、写字、朗读课文,这种情况下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课堂互动可以说有极大的限制,因此教师将课堂变化到大自然环境中,带领学生们来到丰收的果园,在参观果园风景的过程中,教师指着园内的水果不断问学生们:“孩子们,你们看这些是什么啊?”孩子们回答说:“老师,这是苹果和梨。”“那你们知道‘苹果’和‘梨’怎么写吗?”紧接着教师将提前印刷好的每个字的小卡片分发给学生。不断通过这种现实情境参观、师生对话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师生间的互动,从传统的师生关系变成朋友或者是长辈和孩子的关系,提升学生对于教师的亲切感,进而提高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性。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外界条件不允许,也可以将现实生活换成电影再现也是完全可以的。
2.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互换
        在大众的教学中,普遍就是老师单向的向学生输送和传递知识,而这种情况下,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有的学生认真听讲,书本上的知识学习的很认真,基本掌握了;二是有的学生觉得课堂授课太过于简单无聊,自认为自己已经熟练掌握了,实则漏洞百出;三是部分学生甚至完全不听课,课堂上做其他事情等等,这些都是实际授课中的常见现象,而我们为了高效地提高授课中的师生互动,为了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老师的授课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将师生角色互换加入到日常的授课中,选择相对轻松的语文内容,鼓励学生讲解,老师和其他学生听讲的方法,提高师生的课堂互动。比如,今天要讲解的课文是《神笔马良》,一定有很多学生已经知道马良的童话故事,就可以选择这种简单一点的课文让学生先进行讲解授课。在课堂上,老师开始说:“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和你们玩一个‘大学生和小老师’游戏,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玩吗?”通常情况下,就已经让学生立刻充满了好奇心,然后教师再向学生介绍游戏的规则,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内自由预习课文和讨论,设置相应的准备时间,接下来让每个小组安排相应的人员上台授课。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进行问题提问,比如,“老师,请问马良是如何获得神笔的啊?”“马良用神笔都做了哪些事情啊?”等等,通过这些简单问题的提问,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这场教学互动的游戏中,对于一些遗漏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在最后的总结中提醒学生;并鼓励学生如“同学们你们真的太棒了”一类的话语,大大提高了教学互动的效率。
3.化单向为多向,全方面提升互动
        传统的教学中,也一直有强调课堂互动,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往往都是教师提问问题,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往往单一,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免会影响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形成,学生会从小养成一种古板的思维定式。而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和义务教育要求的有效授课互动,要求教师可以从传统的师生单向互动的思维定式中走出来,变成师生互动、学生间互动和学生与书本间互动的多向互动,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下,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我们都知道,语文学科是一门语言类的学科,其不像数学等理科学科一样,各个问题都有固定的答案,语文的学科知识,每个学生思考的侧重点不同,对于知识的理解重点也不同。因此,有效的授课互动,要求搭建多向的互动关系。比如在讲解《幸福是什么》这篇课文时,每个学生对于幸福的定义一定也是不一样的,教师在鼓励学生向大家分享自己认为的幸福是什么的过程中,要传达给学生一个观点,就是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都是不同的,进而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有效互动的作用与意义。在互动中,学生们发言说,“我认为幸福就是一家人平平安安的生活在一起”,“我认为幸福就是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就像我做一名医生,帮助了很多人治病,让人们不再被生病所困扰”等等,每个学生的想法都是不一样的,教师要通过这种自由的课堂互动培养学生的个人思维,才是一种高效的互动方式。
4.教师向朋友的身份转变
        我们都知道,最高效的互动模式,往往是双方站在相同的位置上,以一种朋友的方式相处,教师想要构建高效的互动课堂,也要注意在课下时常关注学生的心情和日常生活。其实班级也是一个特殊的“家”,在这个大家庭里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放开对老师的害怕与胆怯,以一种热情积极的态度参与这个大家庭的互动活动。教师可以课下多关心一下学生,学生遇到生活或者学习上的困难,教师可以耐心聆听,并适当的提供相应的建议,从生活中的小事上表达自己对学生的关心;学生遇到很开心的事情,也可以引导学生和教师分享,孩子们都是天性简单又单纯的,只要让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也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亲密度;当孩子们不再只是把教师当做传经授道的长辈,而是分享知识和生活的朋友,孩子们就会潜意识的积极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中,这是一种主动的积极作用,而不是通过老师的强制要求而参与的,在这种良性循环下,授课中的互动模式将更加简单自由而高效。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互动的重要意义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知识的启蒙课程,不仅影响着孩子们日后学科的深入学习,更加是所有学科进一步学习的奠基石。良好的课堂互动方式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当前社会对人才的创新思维要求越加严格,学校作为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新型人才的输送点,更应该提升对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视度,而小学语文作为孩子们思考方式培养的启蒙点,更加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和地位。古人曾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而结合当今时代,教师更应该从高效、创新的互动型授课中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互动思维和创新思维。本文以小学语文授课中的高效互动方法为切入点,为如何提高授课中的高效互动提供了几点实践方法,希望对于小学授课中的互动课堂搭建能提供一定的事实依据。
参考文献:
[1]曾群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探讨[J].知识经济,2020(03):110+112.
[2]权恩学. 试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对话的有效性[C]. 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775-7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