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郑开玉

发表时间:2020/7/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7期   作者:郑开玉
[导读]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部门对小学时期的语文授课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部门对小学时期的语文授课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素质教育是老师课堂授课中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老师一定要嵌入的教育之一。所以,在课堂实践中,老师也需要深层次探究此方面的内容,感受到素质教育的实际价值,借此来促进小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把语文课程价值真正体现出来。基于此,笔者将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全面素质教育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广大小学语文老师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参考,也能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实施对策
        在小学时期的课程体系中,语文是十分关键的一科课程,在增强学生整体素质、综合能力方面拥有着其余科目无法取代的性能。所以,小学老师在语文课堂上,若是想把科目价值全面的呈现出来,就需要对素质教育的开展真正重视起来,只有如此才可以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给其将来健康成长和不断发展铺垫牢固的基础。由此可知,在如今时期,以此作为话题进行探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培育学生产生人文素养是一个非常漫长的环节,只有借助此种方式才可以在耳濡目染、按部就班中完成预期的效果,让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得到强化。而利用素质教育的开展,就可以让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获得延伸、开拓,最终让培养任务更好更快的完成。小学生本身的联想能力是十分丰富的,借助素质教育和语文科目的互相融合,不止有利于学生产生发散性的思维,还可以让其在不断学习和深层次探索中更好的体现自己的联想水平,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的状态,确保其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能够长时间、持续性的保持下去。相对于小学生此种特殊的群体而言,尽管其考试分数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正确三观的形成却更加重要。借助素质教育的开展,就能够把老师的注意力全部放到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上,并利用教材中的部分内容,使学生产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等等有意义的思想,这对于学生本身德育意识的强化也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老师一定要切实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使学生可以在优质的环境中更好更快的掌握越来越多的知识,从而为其将来的成长和发展铺垫牢固的基础。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探索和实践策略
        (一)转换教学理念,彰显学生主体地位
        语文课堂是老师与学生彼此互动的环节。所以,小学老师在语文课堂上,若是想切实开展高效的素质教育,最初就需要主动转换自己的理念、思维,真正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体,只有如此才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语文课堂上,学习到更多无限的知识,从而把素质教育的实施价值全面的呈现出来。比如,在学习一些内容十分丰富、情节较为曲折的文章时,老师就能够在“以生为本”思想的引导下,逐渐嵌入角色扮演此种方法,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根据人物特色选择与之相符的学生进行扮演,将内容情节完完整整的呈现出来,使单调、乏味的知识变得越加生动、形象,充满趣味性。

如在讲解《狮子和鹿》的内容时,就能够借助凶猛的狮子与爱美的小鹿进行情景剧式的表演,从小鹿在溪水中欣赏自己角的美丽到狮子迅速追逐想要获得猎物,再到小鹿凭借四条腿拼命逃脱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文章中深刻的含义:物各有所长、所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从而明白不要光图美丽的外表,更要讲实用,美和实用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条件下都有存在的价值。此种方式的运用,真正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一个深层次的理解,明白了更多的道理,形成了正确的观念和认知,推动了素质教育的高效落实。
        (二)探究教材内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在素质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审美能力也是十分关键的一个组成内容,经过对学生培养审美意识能够有效辅助学生塑造完美人格、优化综合素养等等,是老师在语文课堂授课中无法忽视的一个重中之重。所以,在课堂实践中,老师也需要切实体现出自己的作用,真正探究出课本中的所有因素,推动学生本身审美水平的提升,逐渐呈现出语文科目的人文性,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了解到无限的知识。比如,在学习《小池》《江畔独步寻花》等等古诗词的时候,老师就能够利用多媒体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借助此种形式来开展素质教育,推动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如,老师需要使用多媒体,为大家放映出黄四娘家中的庭院内,有着千万种五彩缤纷的花朵,这些花朵一个挤着一个,压迫着枝干向下弯曲。美丽的蝴蝶伴随着微风四处飞舞,传达着自己的喜悦,就连黄莺也忍不住放开歌喉,想让众人欣赏它的声音。学生们纷纷陶醉在这种美好、壮观的景色中,发出感叹的话语,从而对审美有了独特的理念,初步具备了鉴赏的能力,也确保了素质教育获得高效的落实。
        (三)开拓学生的眼界,强化授课效果
        在为小学生开展的素质教育之中,科学素养同样是十分主要的组成内容,只有和课外阅读相融合,才可以开拓学生自身的眼界,推动其发散性思维的产生,培养其学习能力的提高,让其养成优质的生活习惯,从而强化授课效果,提高教学品质。所以,在语文课堂上,老师也需要真正对此方面重视起来,让预想中的效果获得完美的实现。比如,因为小学生本身的分辨能力不强,老师就需要切实体现出自己的引导作用,来给学生推荐部分充满正能量,能够拓展学生眼界的书籍,像是《昆虫记》、《大科学家讲的小故事》、《我的野生动物朋友》、《游戏中的科学》等等,这些都是十分符合小学生阅读的图书,可以使学生在不断进行阅读的环节中增强自己的科学素养,开拓眼界等等,也能够在其中知道更多的生活经验与常识,把了解到的小知识、小技巧都有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逐渐获得全面的发展,切实达成素质教育的高效渗透。
        结束语:总而言之,身为一位小学语文老师,在讲课环节中开展素质教育就变得非常重要。这就需要全体老师积极摸索、努力探究,真正在语文课堂上长时间的进行素质教育,让所有学生都可以在这个环节中,产生自主学习习惯,只有如此才能够将潜藏在学生身上的充足潜力发挥出来,才会培育出拥有创新理念与实践能力的高品质学生。
        参考文献:
        [1]李成英.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学周刊,2020(13):131-132.
        [2]李艳花.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J].学周刊,2020(08):87-88.
        [3]于淑燊.浅谈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J].才智,2018(3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