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语文口语交际训练的三境界

发表时间:2020/7/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7期   作者:王连杭
[导读] 语文素质,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表现
        语文素质,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表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高中语文新大纲指导思想强调提出要“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新教材突出了口语交际的重要作用。它的核心是“交际”,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目前,师生重题海战术,忽略过程实训的现象较为普遍。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差,不仅导致了在正规而陌生场合,如课堂上、会场上、面对师生等场合,怯场、用词不当、述句不畅、语句不通、表情达意不到位,而且在阅读答题上会表述不充分、重点不突出、缺乏逻辑。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口语训练,结合单元教学任务,突出口语交际的训练,采用演讲、辩论,故事会、表演等形式,精心设计,巧妙引导,把口语交际活动认真开设好。
        笔者在日常教学中,逐步引导与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此通过三首小词展现日常训练中学生在口语交际方面取得的进步并加以粗浅的阐释。

渔歌子  缄默不语自思量

        教师两眼盼生挥,低头相顾如死水。 愁锁眉,小脸绯, 明令暗劝相互推。
        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受眼前教学功利性的影响,口语交际在课堂里并没有纳入系统的计划之中,缺少系统的指导,学生口语表达呈自生自长状态。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差,教学中不受重视,口语交际水平止步不前,这已成为语文综合能力发展中的瓶颈。即使有些老师开展一些诸如课前演讲、诗歌朗诵等活动,却很难在短期内达到面向全体、口语教学水平得以快速提高的目标。
        多数教师由于最初教法不当,不注重有意识地引导、训练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致使学生在口语交际方面毫无靓点。学生静坐在那儿看似纪律严明,学风甚好,但殊不知由于受环境氛围、心理特点、训练不系统等等原因而表现出不主动回答、质疑问题,更谈不上唇枪舌剑的争辩。上课气氛沉闷,教学效果较差,形成教师一言堂的现象。
        在此种情况下,训练要体现螺旋上升的原则,教师应组织学生从头训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强化。

山坡羊 支言片语半掩袖

        外表平静,内心涌动,左顾右盼话吞吐。瞥老师,心打鼓。展望前期教学路,心中忧虑不再添堵。恨,学生怒;爱,学生努。


        课堂是师生教学的主阵地、大舞台,教师要牢牢把握课堂,精选时机,让学生随时入戏。教师与学生一起探究教材中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地进行口语交际。另外,教材中选编的散文、诗歌、等,教师可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让学生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以及作品中的人物语言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以培养语感。小说和戏剧等可以编排课本剧,口头想象作文等形式来训练。
        为了打破学生不善于表达的僵局,教师如果每堂课能有意识的都让学生起来回答,一段时间过后,学生能放开胆子,但由于没有采取多种有效的训练方法,也没有给学生创造表达的大量机会,学生虽能表达,但放不开思路,起来回答问题,往往只是三言两语甚至只言片语,令老师苦笑不得。
        教师在此阶段,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文章的遣词造句、文章的行文线索、情节内容及感悟认识来发展学生内部语言,着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力,让学生说话体现条理性和完整性。

相见欢 云卷云舒挥洒间

        师生演绎兴头,生如猴。火热课堂释怀去深愁。放得开,止不停,是酣斗,最是如此听说顺新流。
        在充分重视学生口语表达之后,可采取抢答竞赛、轮流复述、课前演讲等形式,让学生打消顾虑,作为教师我走下讲台当观众、听众,课下和他们一起讨论,一起聊天,让学生愿意和自己交流,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提出不同的建议,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
        比如课前演讲,笔者的组织原则是:全员参加,择优展示。活动之前,我会让课代表先进行登记,提前布置话题,每天一人,随机抽取。为了保证演讲稿的质量,开始的一段时间,要求每一位演讲者提前一天上交稿子,利用课余时间对其进行面批和辅导,以保证其在课堂上能够有精彩的展示。一般情况下,最先安排演讲的同学都是个性比较活跃,或者学习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接受能力也比较强,只要稍加点拨,他们就能非常出色的完成,等他们“成手”之后,笔者便由“勤”变“懒”,退居二线当观众。在班里任命几个“小老师”,帮助一起辅导学生,这样既减轻了笔者的工作压力,同时被任命为“小老师”的学生会有一种被充分肯定的自豪感,辅导同组的“学生”来也就格外尽职尽责,并且博采众家之长,每次的课前演讲都会有不俗的表现。
        通过这几种途径,相信学生会越来越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与感受,语文课堂将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师生的同台戏。
        我们只要充分意识到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的重要性,并想方设法去引导、训练,相信静悄悄的羞答答的玫瑰不久就要热烈的绽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