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中实现阅读与作文教学的提高探究

发表时间:2020/7/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7期   作者:孙玉成
[导读] 文章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为例,
        摘要:文章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为例,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理念,分析提高阅读与作文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旨在为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提供思路。
关键词: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单元整体教学;初中语文
引言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中有五篇课文,全部属于叙事性文章,作者通过会议人生道路中难忘的人与事,或展现名人、伟人的事迹,继而解释人生意义,使学生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挫折。写作课程则为《献给母亲的歌》,属于亲情类写作,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表达对母亲的爱,歌颂母爱。叙事性文章虽然在阅读及写作上较为简单,但需要学生了解叙事性作品的问题特征,揣摩其描述手法与情感表达方式。为此,教师需要基于本单元教学重点与难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使学生整体感知本单元内容,综合提高学生的阅读及写作能力。
一、单元整体教学的内涵
        “单元整体教学”是以语文习得为指导,以格式塔心理学为基础所延伸出的教学方式。语文“习得”与“学得”的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有无意识。语言习得是指学习者在交流、沟通中,逐渐总结出某种语言的规律;而学得是指学习者通过训练、接受教育,循序渐进地理解某种语言,并初步掌握使用该语言的方式。可以母语习得及英语学习为例。婴儿学习母语是在父母及周围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下自然而成,通过习得掌握某种语言,能够轻松流利地使用该语言交流,而英语学习相对困难,学生需要学单词、语法、句式结构,依靠机械性记忆掌握英语语言规则,也无法灵活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将整个单元的教学情境最为一个整体,引导学生对该整体进行感知。同时,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学生语言习得需要依靠连续性刺激,因此不应将文本以字、词、句、段落分开教学,而应遵循整体性原则,综合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及语用能力。“单元整体教学”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同时也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基础知识、技能、情感观念及品质相吻合,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初中语文实现阅读与作文教学提高的有效策略
(一)从单元整体设计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目标为将整个单元的语文知识整合为有机额整体,找出每一篇文章的联系,遵循语言的系统性原则,将文本的字、词、句、段落等元素关系以教学设计形式展现。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重点在于以教材为基础,将教学资源及学生的一切语文学习资源整合在一起[1]。为此,对于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师可以结合本单元文章的特点及写作课程的重心,确定本单元整体教学目标为:1、了解作者及作者创作的背景;2、积累本单元的重点字词;3、学习描写人物言行的方式并学会运用;4、理解课文的主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5、学习传记和回忆录的写作方式,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细心揣摩其叙事风格、表述手法和情感表达方式;6、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进而了解社会人生,体会人生奋斗的意义,继而激发自身热爱生活的情感。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以及叙事性文章的阅读、写作方式,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人物形象。为此,教师可以本单元整体教学目标为基础,综合培养学生的阅读及写作能力。
(二)注重积累,增强基础,转化阅读教学方式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内化,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依赖。阅读是学生积累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只有储备了足够的语文知识才能够引发质的变化。学生在写作时,常常感觉“脑中有思想,肚中无墨水”,主要原因在于学生语言知识储备不足。

阅读是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知识的重要方式,“读”是“写”的前提条件,“写”是“读”的具体表现。“读”与“写”本身就存在着较强的内在联系。部分教师通常会忽视这一联系,将写作与阅读作为两种能力分别培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便弱化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2]。同时,阅读文本解读能够帮助学生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理解作者语言文字运用方式。但当前初中阶段文本分析多从宏观层面理解文本,而许多优秀名著都带有强烈的社会讽刺性、丰富的内涵以及深厚的民族情感,若采用宏观文本解读方式,将会出现理解性偏差。此外,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会忽视文本的艺术价值,学生机械性套用模板完成阅读理解题目,导致学生阅读兴趣低下。为此,教师要转变阅读教学理念,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用环境。
如在《藤野先生》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总结课文中所写的事件,如“清国留学生的辫子很标志”、“藤野先生为作者改讲义”、“藤野先生教作者改解剖图”等。部分学生可能仅找到直接写藤野先生的事,此时教师可以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引导学生全面总结。整篇文章中与藤野先生相关的事情主要有十四件,接下来,教师可以请学生自主探究,将十四件事分类:第一类为直接描写藤野先生的事件;第二类为表达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与感激之情;第三类为其他事件,如“匿名信事件”虽然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但解释了见藤野先生的原因。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通常以课文事件为基础,引导学生体会鲁迅的爱国之情,但此种教学方式过于牵强,学生也很难把握文本的内涵,为此,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写藤野先生是否与爱国有冲突,引导学生思考文章明、暗两条线索,明线为写藤野先生,暗线则为鲁迅的爱国之情。同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批注的形式,圈出文中描述细腻、恰当的词句,如“极有抑扬的声调”、“酒醉似的喝彩”等,请学生在课文旁造句或仿写,既能够加深学生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开发资源,创新发展,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写作课程为《献给母亲的歌》,以亲情为主题。在写作前,教师可以开展“写作交流”活动,学生介绍自己写作的中心及主要内容。大部分学生选择从母亲对自己的爱角度凸显亲情,写作内容为母亲风雨无阻地接送自己上下学,在生病时不为不知的照顾自己,以表现母爱的无私,最后写自己会努力学习,报答母亲[3]。从学生的交流中可以发现,学生写作内容千篇一律,内容空洞,缺少真情实意,此时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体会父母的爱,从小事情中挖掘写作的素材,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此时有学生表示,母亲的朋友圈中有大部分内容都与自己有关,比如母亲拍摄的自己写作业时的照片,母亲发布的对自己的生日祝福等,教师可以此为契机,让学生看看自己父母的朋友圈,从字里行间中感受父母的爱,使学生明白,亲情并不是越伟大越感人,其贵在细水长流。经过这样的启发,学生能够从身边小事感悟亲情,也能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写作中。
结束语
    初中语文单元整体式教学能够使学生从整体感知单元内容,综合提高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为此,教师需要从单元整体设计教学目标。同时,转变阅读教学方式,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最后,教师需要开发资源,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使学生在写作中能够融入真情实感,继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微平.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试题与研究,2020(14):176.
[2]梁玲飞.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系列课型初探[J].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20(03):42-45.
[3]高兰.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3):190-1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