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教学评价问题与改革对策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新纪实》2020年第3期   作者: 陈会娟
[导读] 教师教学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教学评价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提升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手段,还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顺利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

        西华县大王庄乡初级中学  河南 周口  466000
       
        【摘要】教师教学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教学评价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提升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手段,还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顺利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课程改革;中小学教师;教学评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要求:“构建激励教师加强自身能力提升的评价体系。关注教师对自身教学活动的研讨与思考,帮助教师从多方面去取得信息,进而更好的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郝志军教授认为,“教师教学评价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杨启亮教授认为,教师教学的评价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保障育人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手段。如何合理建构课堂教学评价框架以有效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和改进功能”。促成教学质量的提高,已成为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走向新阶段的现实课题。
        一、中小学教师教学现状调查
        (一)调查过程
        我们深入20所中小学,运用自编《中小学教师教学评价调查问卷》,了解教师教学评价现状。发放问卷300份,收回288份,无效问卷20份,有效问卷268份,占回收卷的93%。问卷结束后,对数据结果运用SPSS软件进行了统计分析,对目前我县中小学教师教学评价的现实状况进行了解。
        (二)调查结果
        参与调查的268位教师对教师教学评价目的有清晰的认识。数据结果显示,教师在评价促进发展、为教师发展服务两个目的上的认同度较高。但是绝大多数的人还是认为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奖惩教师提供依据的。
        对于教师而言,学生的学业成绩指标才是评价教师教学的主要内容,不过现在能够展现教师综合素质的评价内容也受到了部分关注。教师认为开展教师教学评价时选择什么角度进行,目前没有形成统一的要求。支持家长参与到教师教学评价的人数占有绝对优势。超过多半的教师较为看重同事的评价,支持同事参与其中。教师对于自身参与到评价中还是较为关注。评价在促进教师改善教学中具有较大的作用,大部分教师对评价的促进作用较为认可。教师参与教学评价的民主程度不够,绝大多数的教师只是被动的接受评价结果。
         二、中小学教师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目的有局限 
        调查发现,中小学教师教学评价存在以偏概全的情况,在教师教学评价的实际操作中,大多数教师是提前知道并且有事先准备。
        (二)评价内容有偏重 
        当前一些学校教师教学评价主要是依靠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抽查、巡查来完成检验的、通过日常总结的数据去发现教师的优缺点。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教学评价的着重点在于发现教师之间的共性以及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和个人特性等差别化的情况分析。
        (三)评价主体有缺失 
        目前一些学校教师教学评价依然运用的是从上到下的管理型模式,基本上是由学校管理者和政府主管教育的机构对教师教学的效果实施各个方向上的绩效检验核定。
        (四)评价方式依赖数据
        一些学校中小学教师教学评价模式基本上是建立在学校管理的规则及数据化的标准上,偏重使用定量的评价模式。但是,教学评价科学化不是追求完全自然科学或完全数量化的范式取向,而是以准确地反映出价值客体及价值关系的客观状态为导向。
        (五)评价标准过于主观 
        在进行教师教学评价的时候,管理人员一般会将可不可以进行数据化检验当作是科学判断的基础。
        三、优化中小学教师教学评价的建议
        (一)及时调整评价目标 
        教师教学评价归根到底是对教学活动的价值审查,中小学教师教学的评价需要按照教育目的、根据教学规律,做出科学的评价结论。要和发展素质教育的目标相一致,找准教师教学评价的价值导向,使其和学校的发展目标以及教育事业的发展目标相一致。
        (二)进行全方位的全程评价
        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评价,要做到“全方位”“全程评”。就是从教师劳动的特点和教师担负的任务出发,进行全面的分析,既要看其所具有的基本素质,也要看其工作过程的质量,还要看教师教学的效果。因而在对中小学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时,要避免以一堂课的评价代替课堂教学的总体评价,如果对课堂教学评价停留在“一节课”(如公开课、优质课)的评价上而忽视教学的总体设计,那就很难科学的评价课堂教学质量,以全过程“全景式评价”代替“一堂课”的“管窥式”评价,才能使教学评价真正成为教学工作日常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定性定量评价相结合
        任何事物都有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所以在教师教学评价中,要将定性与定量结合起来,将价值在性质上和数量上进行判断。目前,对定性评价有一些误解,认为定性就是描述性的,不科学的。其实,这并不是真正的定性评价方法。定性定量两种方式实际上是一种优势互补的关系,恰当处理两者的关系,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长处,弥补两者的短处。
        (四)强化评价激励功能
        最后,要弱化教师教学评价的分等和鉴别功能,强化教师教学评价的激励和改进教学功能。目前中小学教师教学评价更重总结和诊断功能,教学管理者常常利用评价结果对教师进行人事管理。评价工作自上而下进行,教师在教学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教师有被动检查其教学工作的感觉。会使教师产生抵触情绪。评价的分等功能,晋职功能和评优选先功能被强化,使评价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改革中小学人事管理机制,促使教师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研究教学,营造宽松的评价氛围,最终达到教师主动要求校方对其教学进行评价,协助他们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