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会组织如何做好困难职工精准帮扶工作的调研报告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新纪实》2020年第3期   作者: 张颖
[导读] 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重要保障。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在于帮助贫困人民早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后时点,作为工会组织应高度重视和十分关心困难职工的生产生活,努力探索建立工会长效帮扶特困职工的新路,为困难职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本文以钢联物流公司为例,说明企

 
        内蒙古包钢钢联物流有限公司  内蒙 包头  014010
       
        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重要保障。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在于帮助贫困人民早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后时点,作为工会组织应高度重视和十分关心困难职工的生产生活,努力探索建立工会长效帮扶特困职工的新路,为困难职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本文以钢联物流公司为例,说明企业工会在做好精准扶贫上的一些做法及存在的不足。
        钢联物流公司工会结合企业发展,关心困难职工、特殊群体的生活状况,在做好企业精准帮扶困难职工工作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开展了一系列帮扶工作。
        一、完善管理制度,细化困难标准,精准识别
        精准帮扶的前提是精准识别,通过精准管理,使帮扶措施更有针对性。职工由于生活不一样,导致他们在实际生活存在的困难也不尽相同,公司工会派专人经过摸底调查,对职工存在的具体困难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出《困难职工档案库调整管理规定》。以不同致困原因划分五个困难类别,每个困难类型从收入、支出方面细化入档标准。职工们完全可以依据管理规定的标准,自行判定是否符合条件,符合哪一类型的困难职工。细化管理制度,是精准识别的基础,是精准帮扶公平、公正的保障。
        二、精准帮扶透明化是制度落实的关键
        困难职工仍旧是工人阶级的组成部分,同样肩负着企业不断发展的重任。解决好困难职工的问题,不仅能使困难职工踏实工作,还能增强广大职工对企业的信任,企业能够保证稳定的人力资源,才能使企业获得良性的,可持续的发展。
        可见,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有效开展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各级工会发挥着桥梁纽带作用,因此工会做好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既是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的重大举措,也是工会维护企业和谐发展、履行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
        钢联物流公司工会在落实帮扶政策是,从各基层分会抓起、从深入宣传做起。各基层分会根据各自单位实际情况,采取点、面相结合的宣传方式。面,即开展一次面向全体职工宣传帮扶政策活动,达到知晓率100%。点,即耐心解决职工们提出的疑虑,特殊群体单独宣传。从帮扶工作的初始就做到公开、透明,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制度是服务职工的,帮扶是深入人心的。
        三、多措施、分级慰问是精准帮扶的落脚点
        经过精准识别,公司共有职工总数1200人,困难职工63人,约占职工总数5%。按级别分:全总帮扶系统5人(2018年重新审核时已全部脱困),包钢级困难职工6人,钢联物流公司级52人。按致困原因分:本人患大病5人,职工家属患大病11人,单亲职工8 人,子女上学8人,家庭收入低 4人。从数据分析发现,公司困难职工构成为人广,类杂。因此,公司工会采取了多渠道、分级慰问的帮扶形式。
        多措施、分级慰问,使帮扶救助工作更具实效性。春节、元旦慰问为主导的常态送温暖机制,实名制、直接入卡发放慰问金;走访困难职工,慰问金、慰问品入户发放;特殊困难职工专项救助,大病职工首次发病当年可接受到上级工会、本级工会、互助保险、公司倡议的捐款等四个渠道的救助;当年子女中、高考困难职工可在“金秋助学”活动中接受助学资助;单亲母亲可在每年“三八”节期间,接受单独慰问;困难职工14岁以下子女可在“六一”节接受单独慰问。 
        多措施、分级开展精准帮扶活动,丰富送温暖内容,使帮扶工作贯穿了全年。同时也是精准帮扶的有效落实,是能够让职工最真切感受到贴心服务,是职工满意度最高的服务。


        四、企业工会应关注非常时期因特殊原因导致意外致困的群体
        由突发事件造成意外致困群体,致困原因不具有普遍性,存在个例性,遭受的意外伤害严重、承担的损失巨大,可导致家庭突然致困。这类群体在遭遇突发事件前本身不属于困难职工,企业工会容易忽略关注。针对此类情况,企业工会可建立应急帮扶制度,快速调查申报,及时拨付帮扶资金,帮助职工缓解因意外带来的经济危机。例如,这次新冠病毒疫情,导致企业部分业务缩减下滑,职工无活可干,无计件收入,只能领取基本保障工资。而且一个家庭夫妻双方可能存在同样的情况,并且短期内无法缓解。这时需要企业工会启动速查速报机制,统计好相关人数,了解家庭成员状况,掌握致困程度。分情分类制定帮扶救济方案。保证因突发事件意外致困的家庭及时得到帮扶。这个环节,还应特别关注渐退期困难职工。这类职工刚刚脱贫,家庭还没有富裕,暂时没有能力抵御突发事件带来困境,应该引起企业工会的重视,这就要求工会工作人员必须做细做实调查工作,保证无遗漏。
        五、企业工会精准帮扶存在的问题
        经过精准识别、精准帮扶,企业工会虽已在困难职工帮扶上开展了大量工作,也收到了短暂成效。担任存在一定的问题。
        虽然企业工会的帮扶工作已经做了多元化、全方位
第一,        但仍旧未走出传统帮扶的循环(即,重大节日慰问——大病救助——特殊群体专项救助),最终还只是发放慰问金、慰问品,即“慰问型”。这样的效应只是短暂的,只能救急,难以治本,困难职工实质依旧贫困。企业工会的精准帮扶工作短效,局限。
        第二,到2020年我国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脱贫脱困已进入攻坚阶段。但有些职工的特殊原因却不能符合新标准、新条件的。如,一些患大病、罕见疾病的职工或家属,他们的治疗方式不属于政策范围,但因病致困事实是存在的。这部分职工的解困脱贫只能靠企业来帮扶救助,成为工会组织无法解决的难题。
        第三,我公司有500名劳务派遣职工,他们中间也有因不同情况存在着程度不一的困难。最要的致困原因还是大病,由于他们本人及家属没有医疗保险,全额大病治疗费用成为家庭的沉重负担。虽然,公司今年尝试着将这类劳务派遣职工纳入了帮扶范围,但一次的救助,无法缓解家庭负重,更谈何脱困。
        六、想法与建议
        帮扶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具有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周期长,所需资金多等特点,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需要各部门协同工作、需要法规完善配套。
        首先,工会组织应多关注已脱困职工的生活及思想变化。有些已脱困的职工只是暂时不符合入档标准,但致困原因并没有完全消失。如,大病职工,就存在审核当年病情稳定,治疗费用低,一旦病情恶化就会造成返贫,出现这类情况势必会给职工带来思想上的变化。工会组织可以通过日常谈心,家访等形式,增强对职工的了解。一方面,可以及时对职工采取帮扶救助;另一方面,让职工感受到组织的温暖,职工感觉到一股支持的力量。这也是,企业工会精准帮扶的延续,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的体现。
        再有,就业是脱贫解困的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企业工会可通过政府协调,共同帮助困难职工子女解决就业问题,通过社区服务帮助一些患病但任能从事简单工作的困难职工寻找再就业机会。利用优惠政策鼓励职工主动就业,通过多种就业渠道,增加职工收入。帮助困难职工真正脱贫解困。
        以上是从实践工作中分析、总结的一些做法,来说明工会组织是如何开展精准帮扶工作的。这些管理方法和措施的确使帮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困难职工燃眉之急。职工对工会组织的服务更加认可,对企业的信赖程度更深。
        在取得成果的同时,工会组织面临着脱困解困的攻坚任务。作为工会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去积极接受,勇于完成。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目标,贡献力量,努力奋斗。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